首页期刊导航|云南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社会科学
云南社会科学

杨福泉

双月刊

1000-8691

0871-64154719

650034

昆明环城西路577号

云南社会科学/Journal Social Sciences in Yuna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关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倡导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选用具有真知灼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论证周密,讲究章辞,符合语法的学术理论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宋元纸币研究

    王文成
    102页

    两宋金元时期纸币面额的类型及其演进趋势研究

    王文成何姣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纸币面额由不同数额和货币单位组成,是纸币名义价值最重要的核心标识.两宋金元时期,纸币面额可分为"贯陌"两等制、"贯文"四等制、"两钱分厘"四等制三种类型,主要以既有的金属货币为依据,通过"以钱计值""兑银计值""以银计值"三种方式设定.纸币面额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逐步从铁钱的价值向铜钱和银两的价值转换,单张纸币面额所标识的名义价值量逐步降低.这不仅是纸币流通范围扩大、日益深入基层市场的直观反映,而且体现了白银货币化和货币白银化进程中,货币流通格局从"钱楮并用"到"银钞相权"的演进.纸币自身的作用,也随之完成了从浓缩大额铁钱(铜钱)的价值,到替代铜(铁)钱、拆零等分银两的转变.纸币面额的类型及其演变,是总结中国古代发明纸币的成就和经验,认识中国古代纸币性质和特点的重要切入点.

    两宋金元时期纸币面额铜铁钱银两

    论南宋会子贬值带来的政策调整及经济纠纷

    李金闯
    113-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纸币产生于宋代,纸币流通是宋代经济生活中相对于前代的一项重要变化.南宋最主要的纸币是会子,会子价格波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梳理了南宋会子的市场价值——会价,可以发现其存在背离名义价值的长期趋势和阶段性特征.而会价的波动引发了社会财富再分配、民间经济纠纷和商人套利等问题,进而导致政府超额增发会子,此举加剧了会价跌落,对宋廷财政产生了极大危害.对此,为调控会价,宋廷实施了钱会中半、收兑旧会、称提会子等政策,地方官府和民间也纷纷采取了应对措施.

    南宋会子铜钱物价称提

    元代平准行用库制度再研究

    李鸣飞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的货币制度沿袭金制,金朝旧臣从钞的名称、面额、形制、管理机构等方面规划元钞,制定了元初钞法的诸项原则.元代平准行用库继承了金末重银的局面与平准务的设计,置立平准行用库以银钞兑换稳定物价,维护货币流通.除此之外,元代早期平准行用库还通过贸易诸物使新钞进入市场,意图推广纸币、平衡物价,由于制度中存在有利可图的因素而渐生弊病,最终只保留了金银与纸币、昏钞与新钞的兑换功能.

    元代平准行用库纸币白银

    数字时代的中国慈善:变革、挑战与应对

    崔开云
    13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中国慈善正经历着一场广泛且深刻的变革.数字技术的迅速迭代及其应用场景的急速拓展推动了大众慈善的崛起,提升了社会的慈善协作能力,提供了构建网络责任慈善的技术条件,增强了慈善组织的行动能力,以及优化了人们的慈善捐赠体验.但与此同时,"数字+慈善"也在数据安全、数字鸿沟,以及网络募捐等方面给中国慈善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应在强化慈善数据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提升慈善数据安全管理和保护能力,通过增强慈善组织整体数字能力弥合慈善领域数字鸿沟,通过优化网络慈善监管机制遏制网络慈善弊案蔓延.

    数字时代中国慈善变革挑战

    人工智能"复活"逝者的伦理风险及其治理

    杜严勇
    14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人工智能"复活"逝者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引起公众普遍关注和讨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构的虚拟生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试图保持与逝者沟通交流的愿望,但也会引发深刻的伦理风险.虚拟生命的应用可能侵犯逝者隐私和尊严,也存在不当使用以及恶意使用的风险.同时,虚拟生命可能影响用户的心理健康,阻碍用户完成一个成功的悲伤过程,技术方面的因素也可能使用户反复受到伤害.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科技企业、科技工作者与用户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应当各尽其责,共同努力防范虚拟生命的伦理风险.

    人工智能虚拟生命伦理风险治理路径

    重构乡村公共性:社区资本的实践路径与内在机制——基于对Z村的调查分析

    易丽沙陈德顺
    15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面临着乡村社会公共性流失、乡村社会环境松散等困境.Z村以前也面临着这一困境,然而近年来,Z村社区资本经由经济资本层面的"利益联结"、社会资本层面的"关系联结"和文化资本层面的"情感联结"三重逻辑进路,建构乡村公共性治理机制,塑造了一个有机团结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实质上,这是通过充分调动村庄内外各种资源,以公共事务参与为载体,建立情感和利益连结为纽带的社会联结,重塑乡土团结并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乡村特色的公共性的过程.同时,也是社区资本重构乡村公共性的实践逻辑.

    乡村公共性社区资本乡村治理共同体社会联结

    AI文学的批评:路径、范式与重点

    曾巍
    160-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AI文学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以人类已有的文学形式为样板,通过算法自动生成的数字文本,其本质是算法文学.在通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AI文学的生成是人与智能机器交互合作完成的.随着智能水平提升,AI逐渐由辅助性工具向智能主体演变.面对新的文学现象,简单套用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会导致方法失灵和理论失效,但传统文学批评坐标系关注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及其之间关系的思路为AI文学的批评提供了方法取径的启示.将"艺术家"置换为"人机创作共同体",可建构AI文学批评的坐标系图式.AI文学的批评实践仍需坚持以文本为中心,从文本出发,重点关注"人机创作共同体"中人与智能体的关系,由文本批评深入到算法批评,拓展到关系批评,并以反身批评反思人的文学,推动AI文学与人的文学共同繁荣发展.

    AI文学人工智能算法文学批评

    短视频作家批评的话语形态与言说机制

    郭芳丽
    172-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作家批评出现了"短视频段子"的新型文学批评话语形态.言说内容注重文学的生活化,主要包括生活化文艺问题的个性化展开、文学文化经典的生活化还原、文学对当代生活的洞见和启示.言说方式为以点带面、散点透视的段子言说:一是"标准段子"言说,语词系统多由网络热词和日常口语构成,以切合读者现实生活的日常化表达或幽默化表达为主,注重铺陈和反转以达到"有趣"的效果;二是"反段子"言说,以书面化语词对读者现实生存困惑进行严肃探讨,以由情入理的渐近论述达到"有智"的效果.言说机制包含了文化、文学、艺术生产、媒介技术等多方面,其关键是当代社会各要素加速融合造成的作家"人-现实-文学"融合的"大文学"观以及"创作-批评"融合的"大创作"思维.

    作家批评短视频段子话语形态大众文化

    从ChatGPT到Sora:人工智能时代影像编剧书写的碰撞与嫁接

    方兆力
    182-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过去的影视编剧领域中,技术并未崭露头角,即使出现也是以辅助工具的角色参与到写作过程中.直到当下人工智能特别是ChatGPT系列技术对剧本领域创作不断渗透、介入后,人类再也无法回避人工智能向人类编剧发起的挑战,人工智能也不可再继续被视为服务于影视创作的一个简单外在手段,剧本生成技术逐渐开始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剧本形态的塑造中,不断展现出机器计算的创造力.针对这一情况,人类也需要与时俱进思辨地评估人工智能剧本的潜能和迥异于人类审美认知的剧本风景,不能以人类剧本创作的单一标准判断衡量一切,也恰恰正是迥异于人类审美认知的独特性,才确立了人工智能剧本创作的自在基础和自为途径.这正是人工智能给影视艺术大发展所带来的契机,相信在未来算力不断增强、算法不断扩充、语料库不断丰富的境况下,人机碰撞共谋的嫁接剧本的成功展开将指日可待.

    人工智能剧本类型电影超现实主义影像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