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田地面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田地面工程
油气田地面工程

张良杰

月刊

1006-6896

cnogfe@petrochina.com.cn;yqtdmgc@petrochina.com.cn

0459-5903568

163712

大庆西杨邮局126-1-56信箱

油气田地面工程/Journal Oil-Gas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8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月刊。油田生产、建设、施工和设计领域权威应用杂志。每年发表相关科技文章500余篇。文章内容贴近生产实际,具有较大的应用借鉴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短波衰减法原油含水率测量研究

    谭建华李垚银高文颖张俊英...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传统的原油含水率检测方法对高杂质原油含水率的检测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选择将电能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到混合介质中,分析油、水及其他介质对短波吸收能力的差异,进而实现高杂质原油含水率的检测.通过蒸馏法、密度法、短波衰减法三种方法对比实验,详细分析了短波衰减法的在线测量原理,推导频率的选取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基于短波衰减法在线原理的原油含水率测量结构.结果表明:短波衰减法的接收信号稳定,可实现 40%~100%高杂质含水率的测量,稳定性好,测量非线性误差小于 6%.根据研究结果,有望将短波衰减法应用于高杂质原油含水率的在线检测中.

    短波衰减法含水率测量高杂质高含水

    杏北油田水质提升工艺技术进展及应用

    梅楠李盛胜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杏北油田开发方式及生产需求不断变化,污水系统面临着水量平衡矛盾、外来废液冲击、采出液性质变化等诸多难题.为了保障水质长期稳定达标,需要持续攻关瓶颈难题、开展工艺优化、实施精细管控,通过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系统与节点相结合、质量与效益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提高注水质量.为此杏北油田通过多年的发展及完善,形成"来水、沉降、过滤、注入"全流程技术管理系列:来水环节通过过渡层抑制剂研发改善源头来液;沉降环节应用热成像技术、优化伴热盘管结构、恢复气浮工艺提高沉降效率;过滤环节应用新型布水破板结过滤罐、创新"闷罐提温反洗"方式、优化回收水池结构改善滤料再生效果;注入环节确定硫化物、Fe2+管理指标,明确还原性物质控制方法保障体系质量.最终实现全流程水质精细管控,不断改善注水质量,为油田"注好水、注够水、精细注水、高效注水"提供可靠保障.

    水质提升节点管理沉降效率滤料再生注入水质

    深冷装置脱水系统优化运行技术研究

    杨鹏飞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庆油田某深冷装置采用分子筛进行脱水,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脱水系统吸烃和分子筛粉化严重的问题,对装置的轻烃产量和运行平稳性都造成了影响.通过对装置现场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得出:固体表面黏附、分子筛粉化结块、天然气夹带重烃、酸性气体对晶体结构的破坏等是造成吸烃的主要原因,利用分子筛对水的选择吸附性高于其他任何分子的特点,采取调整吸附周期,由10.9 h延长到13.7 h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分子筛1个吸附周期的吸烃量由743 kg减少至332 kg,分子筛吸烃损失大幅减少.此外对吸附器不同部位分子筛进行了颗粒强度检测,并对运行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床层升降压速率过快和分子筛被污染是粉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操作过程进行了优化,以保证升降压速率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提出增加复合吸附床的改造建议,以改善分子筛粉化情况,为分子筛系统高效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

    脱水系统分子筛吸烃粉化强度检测

    高精滤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在大庆外围油田的应用分析

    刘喜文刘玉凯魏胜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大庆西部外围油田加快了非常规油的开发,联合站接收油品成分复杂,造成后续含油污水处理难度加大,常规过滤适应性差、滤料污染严重、再生能力差等问题严重影响水质综合达标率.为此,大庆外围油田试验采用"预处理+高精滤"处理工艺,该流程处理工艺简化,滤料的过滤精度更高,滤料的再生能力强,对复杂产液的适应性更好.大庆油田通过持续优化处理工艺,对设备构造进行改进,不断优化调整运行参数,结合气水反冲洗及加药体系优化,在污水处理站推广应用.该处理工艺对污水中含油及悬浮物含量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含油污水处理气浮装置高精滤气水反冲洗优化药剂体系

    大庆外围油田优化简化控投资提效益措施分析

    魏哲明陈硕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大庆某采油厂在开发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具有外围油田特色的地面建设模式、系统调整措施和能耗管理技术.在稠油区块开发建设中,采用分批建设、集中处理、活动注汽、橇装建设等建设方式,优化了稠油处理站的工艺流程,实现了稠油外输含水≤0.5%并稳定达标.在系统调整方面,实施了以"关、停、并、转"为手段的低效治理措施,深化了区域优化调整措施,优化了低效站场和集油环治理,从而提升了生产管理效益.此外,该厂还不断探索电加热优化运行,建立了电加热工艺优化模型,并创新推广了"三分""四定"管理规定,进一步提升了节能降耗的空间.

    油田产能建设简化优化提质增效电加热节能

    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