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百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百家
艺术百家

晁岱健

双月刊

1003-9104

yishubaijia@126.com

025-84699052

210005

南京市中山南路89号江苏文化大厦8楼

艺术百家/Journal Hundred Schools In Art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艺术百家》是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国家级综合艺术类大型理论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期刊自身拥有辉煌的发展历程,屡次被新闻出版管理机构评定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 《艺术百家》创刊于1985年3月1日,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苏宣复(1985)19号文件,确定《艺术百家》创刊并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办刊宗旨为立足江苏本省,面向海内外,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提倡自由平等交流基础上的文化融合,着重刊发有价值、对实践拥有实际指导意义和突出、深厚的思想性的艺术学科综合性学术研究成果,全力服务江苏文化强省建设。《艺术百家》创刊24年来,坚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面向时代关注艺术各学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弘扬、引领作用,坚持先导、服务职能,期刊内容着眼于国家重大文化课题,着重突出内容的艺术性、思想性、学术性、理论性,努力建立区别于其他刊物的学术眼光与文化品质,在学理的框架下坚守独立的艺术思想,提倡原创,关注当代性,审视学术热点。自创刊之初,《艺术百家》就一贯致力于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杂志栏目内容设置涵盖一级学科艺术学下属的二级学科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舞蹈学等8个学科研究方向,兼顾哲学、美学、建筑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术领域中与文化有关之部分。 《艺术百家》杂志1996年、2000年、2004年连续三次被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权威学术机构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曾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收录,并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数据平台全文收录。《艺术百家》于2004年首批入选中国学术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行列,坚持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艺术百家》杂志社的直属领导机构为《艺术百家》编辑委员会。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章剑华任《艺术百家》编辑委员会主任,编委会副主任为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编委会委员为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章剑华,副厅长高云、马宁 ,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宋玉麟,江苏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嵇亚林,江苏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汪人元,南京图书馆副馆长许建业,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晁岱健,江苏省文化厅《剧影月报》编辑部主编、省文化厅文化信息处副处长朱军。 《艺术百家》编辑部为《艺术百家》编辑委员会领导下的日常办事机构。《艺术百家》杂志社实行编辑委员会领导下的编辑部主任负责制。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楚小庆同志兼任《艺术百家》编辑部主任。 《艺术百家》杂志由河海大学印刷厂承印,采用新型高新科技特殊纸张,黑白、彩印四色胶版印刷。江苏省报刊发行局主持杂志的全国邮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杂志为双月刊,大16开,204页,单月15日出刊,邮发代号:28-360,国内定价20元。《艺术百家》期刊文种为中文,国内统一刊号为CN32-1092/J,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9104,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承担杂志的国外总发行业务,国外发行代号为BM7521。南京市白下区地方税务局审批的《艺术百家》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为宁工商广告许可证101170号。《艺术百家》编辑部地址位于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2号9楼,邮政编码为210005。《艺术百家》编辑部办公电话为025-86645690、025-86645620,传真号码为025-86645690。杂志社网址为 ;。编辑部处理网上来稿的专用电子信箱为yishubaijia@126.com。《艺术百家》期刊采用国家标准信息化处理格式,格式具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国家标准局1987年5月5日批准,1988年1月1日实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对象"叙事——中国当代艺术的逻辑起点探索

    蒋永青叶徽生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主流的"社会学"叙事隐含着艺术身份缺失的内在焦虑,摆脱这一焦虑的出路在于探索艺术特质的视野领域,这一领域的困难,在于如何超越符号学二元论的语言模式.论文以一位画家作品为例,分析这位画家超越符号学语言模式的艺术特质探索.这一探索显示,中国当代艺术寻觅的"近处",不在于符号学模式中社会学问题的"近距离"叙事,而在于这种社会问题内部的物性敞开与建构.其中,"非对象"而不隔的历史性空间敞开的"甚真"之域,可以追溯至当代西方艺术作品的本源研究与中国艺术精神的"气韵生动"视域.在这一意义上,这位画家的探索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特质寻觅提供了一种思路.

    中国当代艺术艺术身份"非对象"空间广袤之近处

    艺术、智慧与生态的融汇:数字化公共艺术的生态性研究

    张苏卉谭然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公共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些融艺术、智慧与生态为一体的前沿探索,推动了基于生态理念的数字化公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多媒体技术和VR、AR技术所具有的多感知性、交互性、沉浸性、构想性赋予数字化公共艺术独特的表现力,带给参观者多重沉浸式体验,其对于生态主题的诠释和表达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感知.数字化公共艺术通过艺术、智慧的手法让城市更生态,也为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艺术化路径.

    数字化公共艺术艺术智慧城市生态

    百年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知识谱系和方法论反思

    宋石磊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脱胎于西方艺术史研究,发端于海外博物馆鉴藏体系.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起步探索期到二战后的发展鼎盛期再到80年代以后的多元化时期,历经艺术史的学科危机和新旧艺术史的分野,多元开放的艺术史格局逐渐形成.百年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的更新,从风格分析、图像阐释、原境分析到艺术社会史,生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自21世纪以来,跨文化、空间转向、全球艺术史与多元文化的新趋势出现.本文回溯了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知识谱系、发展分期和方法论的演变,旨在从学理层面宏观把握其脉络走向,为当下尚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本土艺术史学科的话语体系建构和方法论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英语世界海外中国艺术史知识谱系方法论

    艺术创作的无意识心理分析——以林风眠女性题材绘画中的"阿尼玛"原型为例

    刘纯成李新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自性"(self)、"阿尼玛"(anima)等概念入手,从集体无意识心理学理论视角考察林风眠女性题材绘画创作,阐释艺术创作中普遍存在的无意识心理现象.艺术创作不仅受到艺术家的个体无意识的影响,也受到艺术家集体无意识的影响.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是艺术创造力的来源,更是我们共享"艺术"这一概念的前提.作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象征,艺术具有的补偿性可以平衡社会意识中的偏见、反常或风险.从心理学视角对林风眠女性题材绘画进行理论阐释和艺术批评,有助于深度阐述、揭示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分析心理学"自性""阿尼玛"女性形象林风眠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文旅发展正确方向和实践导向

    杨志纯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提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重要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将其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真正融会贯通到文旅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一是聚焦"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更高站位推动文化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二是聚焦"探索新经验"重大任务,更实举措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三是聚焦丰富高品质生活,更高水平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四是聚焦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大力度抓好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习近平文化思想江苏文旅文旅发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文化产业发展新维度

    唐月民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面向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主体、目标、价值、客体、空间五个维度赋予了文化产业新意蕴.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理解文化产业新维度的核心.文化产业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面对的挑战各不相同,而文化产业新维度为文化产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思路,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展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世界眼光的文化产业是解决文化产业现代化难题的关键要素.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产业新维度文化产业现代化

    网络平台视域下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构建

    周锦高文岭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平台作为数字技术高速发展下的产物,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带来新动能.本文将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解构为核心层、支撑层及环境层,分别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及网络平台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全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计算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与网络平台的耦合协调度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与网络平台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绝大多数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平台视域下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推进路径,为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思路.

    数字文化产业网络平台生态体系数字化转型

    全球价值链重构视域下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路径与中国对策

    车树林贾必玉余成雷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国际分工格局大调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塑造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竞争新优势,摆脱"低端锁定"与"高端封锁"双重困境,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日益引起关注.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竞争创新效应、产业关联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吸收门槛效应四个作用机制实现.在全球价值链重构视域下,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走技术应用创新、内容生产创新、制度治理创新以及业态融合创新等中高端发展路径.然而,上述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对于特定国家或地区而言,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非必然性.目前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应该紧抓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契机,推动数字创意产业积极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此,本文提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内容生产创作、建立互动竞争机制、创造稳定政策环境、重视知识产 权保护、加强供应链式整合等对策建议.

    全球价值链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升级路径

    开拓与隐忧——视觉文化语境下影像化叙事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反思

    李佳奇吴景明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影视艺术的崛起对传统文学的生存状态造成了强烈冲击.小说为了自身的发展,开始有意识地向影视靠拢,在文本创作中出现了影像化叙事倾向.二者的融合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推动了文体变革,但无节制地运用影视技法也损害了文学独立的审美品格,这是当前亟待正视的问题,也是对创作者的考验.未来小说的发展既面临严酷的挑战,也迎来时代的机遇.

    视觉文化影像化叙事审美反思

    小说何以成为表演艺术?——彼得·基维对文学本体论的新探索

    王慧婷殷曼楟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维试图整合古德曼"代笔的"艺术,将以小说为主的虚构文学也纳入戏剧、音乐等表演艺术.在基维看来,小说的示例并非固定不变的文字标记,而是读者的每一次阅读体验.阅读可以作为听觉表演而存在,作为表演的阅读就是读者在脑内扮演讲故事的人给自己讲故事.默读表演以"解释"为驱动力,"解释"能力在一次次阅读实践中获得提升."批评"是更深入的"解释",它既存在于两次阅读体验的间隙里,也存在于阅读结束后的反思中.基维将"解释"与"批评"的权利赋予普通读者,体现了他对文学行动价值的体认.基维的这一表演式文学本体论契合十 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 来文艺 理论的 表演性转向,他对表演式文学传统的谱系学追溯也适用于中国的文学历 史语境.

    文学本体论彼得·基维分析美学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