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百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百家
艺术百家

晁岱健

双月刊

1003-9104

yishubaijia@126.com

025-84699052

210005

南京市中山南路89号江苏文化大厦8楼

艺术百家/Journal Hundred Schools In Art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艺术百家》是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国家级综合艺术类大型理论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期刊自身拥有辉煌的发展历程,屡次被新闻出版管理机构评定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 《艺术百家》创刊于1985年3月1日,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苏宣复(1985)19号文件,确定《艺术百家》创刊并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办刊宗旨为立足江苏本省,面向海内外,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提倡自由平等交流基础上的文化融合,着重刊发有价值、对实践拥有实际指导意义和突出、深厚的思想性的艺术学科综合性学术研究成果,全力服务江苏文化强省建设。《艺术百家》创刊24年来,坚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面向时代关注艺术各学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弘扬、引领作用,坚持先导、服务职能,期刊内容着眼于国家重大文化课题,着重突出内容的艺术性、思想性、学术性、理论性,努力建立区别于其他刊物的学术眼光与文化品质,在学理的框架下坚守独立的艺术思想,提倡原创,关注当代性,审视学术热点。自创刊之初,《艺术百家》就一贯致力于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杂志栏目内容设置涵盖一级学科艺术学下属的二级学科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舞蹈学等8个学科研究方向,兼顾哲学、美学、建筑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术领域中与文化有关之部分。 《艺术百家》杂志1996年、2000年、2004年连续三次被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权威学术机构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曾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收录,并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数据平台全文收录。《艺术百家》于2004年首批入选中国学术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行列,坚持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艺术百家》杂志社的直属领导机构为《艺术百家》编辑委员会。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章剑华任《艺术百家》编辑委员会主任,编委会副主任为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编委会委员为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章剑华,副厅长高云、马宁 ,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宋玉麟,江苏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嵇亚林,江苏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汪人元,南京图书馆副馆长许建业,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晁岱健,江苏省文化厅《剧影月报》编辑部主编、省文化厅文化信息处副处长朱军。 《艺术百家》编辑部为《艺术百家》编辑委员会领导下的日常办事机构。《艺术百家》杂志社实行编辑委员会领导下的编辑部主任负责制。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楚小庆同志兼任《艺术百家》编辑部主任。 《艺术百家》杂志由河海大学印刷厂承印,采用新型高新科技特殊纸张,黑白、彩印四色胶版印刷。江苏省报刊发行局主持杂志的全国邮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杂志为双月刊,大16开,204页,单月15日出刊,邮发代号:28-360,国内定价20元。《艺术百家》期刊文种为中文,国内统一刊号为CN32-1092/J,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9104,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承担杂志的国外总发行业务,国外发行代号为BM7521。南京市白下区地方税务局审批的《艺术百家》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为宁工商广告许可证101170号。《艺术百家》编辑部地址位于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2号9楼,邮政编码为210005。《艺术百家》编辑部办公电话为025-86645690、025-86645620,传真号码为025-86645690。杂志社网址为 ;。编辑部处理网上来稿的专用电子信箱为yishubaijia@126.com。《艺术百家》期刊采用国家标准信息化处理格式,格式具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国家标准局1987年5月5日批准,1988年1月1日实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剧场戏剧艺术的追求——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展演获奖剧目漫议

    华明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自2021年创办以来已经举办三届,成就斐然.文章主要讨论全部展演剧目中获优秀剧目奖的16部话剧作品,指出它们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以及可以提高和改进的地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小剧场戏剧艺术可以在五个方面努力,即紧凑、简朴、互动、即兴、创新.

    小剧场话剧紧凑简朴互动即兴创新

    当前小剧场戏曲的问题与对策

    任孝温王宁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全国和江苏的小剧场戏曲均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有些从业者对小剧场与大剧场的关系缺乏正确理解,不能对小剧场戏曲进行正确定位;二是很多从业者把小剧场的"小"简单理解成"简""少""短",对小剧场戏曲的艺术特性缺乏深刻的理解;三是有些从业者一味追求实验性和先锋性,忽视了与观众的链接、与时代的呼应.与此相对应,从业者可以考虑以下对策:首先,把小剧场戏曲放置到宏观背景和历史流程当中考察,以明确小剧场戏曲的历史使命,理性把握小剧场戏曲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学会在理解戏曲的"曲"特性和抒情特性的背景下讲好故事;再次,要向传统学习,汲取传统戏曲的艺术营养;最后,要借好文旅融合之东风,把小剧场戏曲融入体验经济的大潮.

    小剧场戏曲小剧场文旅融合

    政策性、地方性、系统性:透视江苏当代小剧场第二次浪潮

    耿坤
    90-9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剧场戏剧"这一概念在当代江苏的运作和接受,是一个不断被实践和改写的过程.以1989年首届南京小剧场戏剧节为起点,江苏小剧场戏剧至今历经两次浪潮,在当下呈现出政策性、地方性、系统性的运作特征.近年来,江苏系统性搭建戏剧孵化机制及取得的成果,使以南京为中心的江苏小剧场戏剧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可以说,南京已成为小剧场戏剧的文化坐标,承载着中国小剧场戏剧的历史进程和一般内涵.

    小剧场戏剧江苏戏剧孵化南京政策性

    中国自主舞蹈知识体系建构的内涵及特点

    邓佑玲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从知识与自主知识体系的讨论出发,论述中国自主的舞蹈知识体系建构的内涵、逻辑基础与发展历程、舞蹈知识类型及特点.中国自主舞蹈知识体系,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与儒道哲学观念,具体表现为中国舞蹈观念、范畴、命题、理论和实践背后的文化主体性,与世界舞蹈知识体系比较中彰显中国舞蹈的独特性.中国舞蹈知识体系由宏观的学科体系、表层的话语体系、深层的学术体系三个部分构成,核心是舞蹈学术观念、范畴、话语、理论所形成的学术体系.其发展经历了中国舞蹈身体观奠基、中西舞蹈理论融合、改革开放新时期舞蹈本体论反思与舞蹈美学研究知识域拓展、新时代舞蹈学术理论自觉四个历史阶段.其存在可分为图像、文字、身体、数字四种形态,在表达工具和方式上,以汉语言文字(部分少数民族语言),以"喻体式"非概念化表达方式为特点,建构具有知识来源的本土性、构成与表达呈现的中国性与时代性、本体的具身实践性等特点.

    中国自主舞蹈知识体系中国性本土性具身知识

    本土记忆与文化魅力:西北"花儿"艺术文化意蕴的多维阐释

    马希刚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儿"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是情感表达、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延续发展."花儿"是一种民间文艺形式,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样式,也是西北人民对生活、爱情、乡愁、自然景观的感性解读以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象征与见证,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几百年来,"花儿"以西北深厚的民族和地域文化为基础,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众智慧与独特精神.针对"花儿"的学术研究,不光涉及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领域,还需从音乐形态学、文化地理学、语言音乐学等角度剖析其产生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论文对"花儿"艺术进行多维度文化审视,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其群体发生与文化的动态延续,在地缘文化语境中解读其隐喻特征,在人类学情境中阐释其文化的本真与发展,以更深入地透视西北地区的社会文化、民族关系、文化变迁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价值.

    "花儿"艺术文化意蕴群体发生隐喻特征本真发展

    舞剧中悲剧人物形象塑造的相关思考

    金淼许薇
    116-12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悲剧主题为舞剧提供了塑造复杂人性的土壤.论文将研究视角投向中国当代舞剧中悲剧人物的创作策略,从"舞蹈语言特征""可视化编排""构图设计""编创路径"四个方面切入舞剧创作思维,明晰舞剧悲剧人物形象塑造的关键要素,探讨舞剧悲剧人物创作观念的多维度搭建和系统性更迭,尝试建立起一套适用于舞剧舞台创作的高标准和新模式,引导悲剧审美和舞剧创作的结合向纵深发展.

    舞剧悲剧人物形象塑造创作策略

    低碳影视叙事美学引论

    马立新秦怡平
    1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碳叙事是一种基于低碳美学与低碳艺术原理而建构的新型价值论创作手法.它旨在创造一种艺术文本外在形式的直观真实或主观真实,以实现对艺术文本内容的客观真实表达,激发受众强烈的陶冶型自由情感,并取得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等审美效能.为此,其一,要具备甄别和遴选低碳素材的技艺,应优先开掘战争、灾难、犯罪、爱情、名人等含有丰厚人文和历史底蕴的高概念素材;其二,要具备将这些高概念素材加工为高度直观真实或主观真实的审美意象的能力,尽可能避免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外在形式设计;其三,要掌握实现艺术文本内在形式即叙事情节的直观真实的本领,基本原则是让叙事情节和人物行动同时符合因果律和可能律.低碳叙事美学的建构实现了从本体论叙事学到价值论叙事学的视野转换.

    低碳叙事直观真实主观真实客观真实高概念素材

    艺术复魅与技术幻象——数智时代数字技术赋能电影创制省思

    峻冰黄汇雅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时代电影创制显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艺术与技术的交融并置既为其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创意疆域,亦潜藏艺术祛魅与技术拥趸的创作偏差(技术幻象掩盖艺术真实,奇观画面取代题旨深度等).如何在技术驱动下保持艺术本真,如何调和数字技术与创意思维、细节表达的关系进而以艺术引领技术,业已成为电影创制不应回避的话题.把握好审美向度与技术尺度,充分发挥以人为核心的创作功能,高扬浪漫现实主义人文情怀,从而于技术浪潮中留足艺术审美的创作空间,使技术与艺术相得益彰,应于国产电影的良性创制与有效传播不无裨益.

    数智时代艺术复魅技术幻象数字技术电影创制

    乡村设计学体系研究:构建中国有根的设计学理论体系——中国当代设计学体系建构研究系列

    邹其昌
    13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就乡村设计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做一尝试性探索与研究:立足中国实际、探索中国理论、建构中国体系,解决中国问题,努力探索和建构有根的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论文首次明确提出"体系思维"或"体系化思维"理论,依据"本天利人"设计原则展开对乡村设计理论问题的系统深入思考和多元探索.乡村是一个体系化生命体,乡村设计必定要以体系化思维探索创新、建设与发展之路,主要涉及乡村建设理论、乡村振兴、乡村设计、乡村设计学体系建构、乡村设计战略等问题."乡村设计"属于国家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门新兴的设计学学科,即一门专门研究乡村设计问题的学问,更是建构一种有根的中国设计理论的前提,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亟待设计理论界展开深入系统研究,更好服务国家和人类.乡村设计学是一种立足全生命体设计,以"本天利人"为原则、以农业设计为核心、以工业设计为工具、以服务设计为流程而具有全息性特征的设计学体系,其本质是一种未来设计学体系.

    乡村设计学体系中国设计理论乡村振兴当代设计学体系体系化思维理论本天利人有根的理论

    明代皇后御容像服饰纹样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探微

    张成义魏娜闫涵
    150-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皇权的高度集中促使皇后在政治和礼制层面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御容像服饰纹样亦成为彰显至尊权威、维系礼治秩序的重要载体.论文以明代皇后御容像服饰纹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学科视角,探讨其演变规律、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通过历时性考察龙凤纹、缠枝纹、几何纹等主要纹样,揭示纹样演变与皇权更迭、后宫地位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进一步从礼制伦理、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维度解读纹样内涵,将其置于明代政治文化语境中加以审视.研究表明,明代皇后御容像服饰纹样集中体现了明代纹样的总体风尚,亦因皇后至尊身份而呈现出独特的华贵气质,映照出不同时期的政局动向与社会风气.纹样由简约古朴到繁缛绮丽的演进轨迹,正是明王朝兴衰更替的缩影.

    明代皇后御容像御容像服饰服饰纹样文化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