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瞿佳

月刊

1674-845X

zhysgx@vip.126.com

0577-86699366

325035

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学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ptometry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温州医学院承办。本刊是眼科学与视光学领域的高级学术性期刊。以广大眼科医生、视光配镜师、眼视光学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本刊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题论著,论著,临床研究,病例报告,文献综述。本刊原刊名为《眼视光学杂志》,目前已被国内外数十种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度近视人群视盘周围血流密度与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特征

    张芬刘新婷吴文凤陈敏锋...
    32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分析年轻成人中高度近视人群视盘周围血流密度及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纳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20年10-12月门诊近视患者90例(90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E)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眼(-3.00 D≤SE≤+0.75D)、高度近视组34眼(-9.00D≤SE<-6.00D)和超高度近视组29眼(SE≤-9.00D).采用OCTA测量眼球矫正前后视盘周围平均、上颞、颞上、上鼻、鼻上、鼻下、下鼻、下颞、颞下侧浅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RPC VD)以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3组间RPC VD及pRNFL厚度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分析,RPC VD、pRNFL厚度、眼轴长度、SE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在眼球矫正前,与对照组相比,高度近视组在颞上、颞下侧pRNFL变厚,下鼻侧pRNFL变薄(H=14.75,P=0.001;H=11.20,P<0.001;F=11.30,P<0.001),在鼻上、鼻下侧RPC VD降低(H=6.82,P=0.033;H=10.90,P=0.004).在平均、颞上、上鼻、鼻上、鼻下、下鼻及颞下侧pRNFL与 RPC VD呈正相关(r=0.29、0.25、0.35、0.44、0.50、0.40、0.48,均P<0.05).在眼球矫正后,平均pRNFL、RPC VD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40,P<0.001;r=0.63,P<0.001),与SE呈负相关(r=-0.29,P=0.006;r=-0.48,P<0.001),且在平均、上颞、颞上、上鼻、鼻上、鼻下、下鼻、下颞、颞下侧pRNFL与RPC VD呈正相关(r=0.48、0.40、0.58、0.38、0.47、0.57、0.29、0.43、0.56,均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RPCVD和pRNFL在眼球矫正前颞上、颞下增大,下鼻、鼻上及鼻下侧减小,而在眼球矫正后平均RPC VD和pRNFL增大.

    高度近视视盘周围浅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SIRT1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表观遗传调控

    林永李丽刘琦闫东升...
    329-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对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通过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23和SP6.5)和正常人葡萄膜黑色素细胞(DM78、UM95和UM96)中的表达.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23、SP6.5)中,用EX527抑制SIRT1活性,以溶剂DMSO作为阴性对照组;用SIRT1小干扰RNA(siSIRT1)转染细胞抑制SIRT1表达,以无义小干扰RNA(NC)转染作为阴性对照组.细胞增殖实验(MTS)、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裸鼠眼内成瘤实验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眼内成瘤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组间数据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与葡萄膜黑色素细胞相比,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23、SP6.5)中SIRT1 mRNA(t=17.08,P<0.001;t=13.24,P<0.001)和蛋白(t=6.26,P=0.00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TS结果显示,EX527抑制M23和SP6.5细胞活性,并呈药物浓度依赖性;与NC转染组相比,siSIRT1转染组细胞活性显著减弱(t=5.94,P<0.001;t=10.73,P<0.001).与溶剂DMSO组相比,EX527处理组(t=5.10,P=0.047;t=7.57,P=0.002)和 SIRT1 siRNA转染组(t=6.41,P=0.003;t=6.10,P=0.004)中处于G1 期的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另外,M23和SP6.5细胞EX527处理组(t=5.04,P=0.001;t=5.93,P<0.001)和siSIRT1转染组(t=11.44,P<0.001;t=8.24,P<0.001)克隆形成数量显著降低.在裸鼠眼内成瘤实验中,与NC组相比,siSIRT1转染组眼内瘤体大小显著变小(t=5.50,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DMSO处理组相比,EX527处理组中P21(t=4.63,P=0.010;t=7.90,P=0.001)表达升高,E2F1(t=12.10,P=0.003;t=5.96,P=0.004)、CYCLIND2(t=36.28,P<0.001;t=16.58,P<0.001)、p-RB(t=17.55,P<0.001;t=21.34,P<0.001)表达降低,p-AKT表达下调.与NC转染组相比,siSIRT1转染组中,P21(t=5.88,P=0.004;t=10.51,P<0.001)表达升高,E2F1(t=4.60,P=0.01;t=4.89,P=0.008)、CYCLIND2(t=5.13,P=0.007;t=5.63,P=0.005)、p-RB(t=4.45,P=0.011;t=6.53,P=0.003)表达水平降低,p-AKT(t=9.61,P<0.001;t=6.44,P=0.003)表达下调.结论:抑制SIRT1活性或表达可以明显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提示SIRT1可以作为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一个新靶标.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EX527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细胞增殖

    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选择ICL直径的临床观察

    曾文慧罗栋强钟定娟王华...
    337-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选择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直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73例(146眼).所有患者均通过术前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各项眼前节指标,如水平可见虹膜直径(HVID)、水平前房直径(HACD)、前房深度(ACD)等,综合这些指标应用STAAR公司提供的ICL计算软件结果来选择ICL直径.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采用Friedman M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手术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UDVA)较术前提高(x2=156.08,P<0.001).术后各时期有效指数、安全指数均大于1.术前和随访期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ACD、房角宽度(ACA)术后均较术前减少(t=4.63、31.17、23.57,均P<0.001).术后拱高为(483±231)pm,其中理想拱高眼数占比83.6%;将理想拱高眼的指标纳入回归分析,得到公式:ICL直径(mm)=6.474+0.43 x HVID(mm)+0.299×ACD(mm)(R2=0.44,F=36.23,P<0.001).所有患者未出现白内障及房角粘连、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选择的ICL直径在治疗高度近视方面安全、有效.通过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获得的HVID、ACD值可作为ICL直径选择的重要参数.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直径拱高Sirius眼前节分析仪

    高度近视SMILE、FS-LASIK及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的比较

    李娜刘明娜高华陈彤...
    343-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和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PCE)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高度近视患者共144例(144眼),分为3组,每组各48例(48眼),分别行SMILE、FS-LASIK及LASEK.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角膜顶点PCE及2 mm、4 mm直径平均PCE.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量(△PCE)为术后PCE与术前PCE差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组内及3组间PCE和△ PCE进行比较.术后6个月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3组△ PCE与中央角膜厚度(CCT)、透镜厚度/切削深度(LT/AD)及剩余基质床厚度(RBT)进行分析.结果:3组PCE仅在角膜4 mm直径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9,P<0.001),术后6个月,SMILE及FS-LASIK组PCE小于LASEK组(F=9.75,P<0.001).3组△PCE在角膜各区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角膜中央后表面术后1个月较术前轻微后移(P=0.001),至术后6个月时回弹至术前高度.SMILE组及LASEK组术后1个月4 mm直径角膜后表面较术前均有轻微前移(P<0.05),至术后6个月维持稳定.FS-LASIK组PCE在角膜各区域及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2 mm环及4 mm环△PCE与AD呈轻度正相关(r=0.31,P=0.029;r=0.30,P=0.039),其余参数间均无相关性.结论:SMILE、FS-LASIK及LASEK矫正高度近视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无差异;3种方式矫正高度近视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均有较好的稳定性.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高度近视角膜后表面高度

    SMILE手术前后全眼高阶像差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

    李康寯王姗姗李青云余晴...
    351-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前后全眼高阶像差和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并分析角膜生物力学对全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西安爱尔眼科医院行SMILE的屈光不正患者160例,术后随访6个月.手术前、后使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角膜及全眼球差、彗差、三叶草、总高阶像差(HOA);使用Corvis-ST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角膜硬度参数(SP-A1)和最大形变幅度(DA).采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等对高阶像差变化量(角膜△HOA、全眼△HOA)及生物力学改变量(△SP-A1、△DA)进行分析.结果:SMILE术后6个月,150例(295眼)(随访率为94%)角膜HOA为(0.37±0.01)μm,全眼HOA为(0.24±0.01)μm,角膜HOA较术前增加15.63%,全眼HOA较术前减少35.14%,角膜HOA、全眼HOA的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2;t=10.04,P=0.001);SP-A1 为(77.29±11.86)mmHg/mm,较术前下降29.6%,DA为(1.19±0.68)mm,较术前增加10.4%,手术前、后SP-A1、D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8、20.62,P<0.001).△SP-A1、△DA与全眼△HOA均呈正相关(r=0.19,P<0.001;r=0.17,P=0.002).结论:SMILE术后6个月的全眼HOA减小,角膜生物力学改变与全眼HOA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高阶像差角膜生物力学

    Kappa角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区域折射M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何唯常鲁赵卿荧姜鹏飞...
    358-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术前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Kappa角测定,从而评估Kappa角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因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于潍坊市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区域折射MIOL植入术的患者53例(53眼),年龄42~66(52.2±6.3)岁.根据患者术前测量的Kappa角,即视轴与瞳孔中心的距离(r),将患者分为A组((<r≤0.182mm)27例(27眼)和B组(0.182mm<r≤0.5 mm)26例(26眼).术后随访3个月并记录2组患者视力,通过客观视觉质量分析仪(OQASII)评估患者客观视觉质量,同时以问卷调查方式记录患者术后脱镜率以及光晕、眩光等视觉不良症状.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术后3个月,2组间患者的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中视力(UCIVA)、裸眼近视力(UCNVA)及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最佳矫正中视力(BCIVA)、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客观散射指数值为2.11±1.05,B组为2.89±1.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16).A、B组患者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分别为(32.2±13.3)c/deg和(26.4±11.2)c/deg,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100%、20%、9%对比度下的模拟对比度视力(O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2组患者术后的脱镜率和眩光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光晕发生率高于A组(x2=4.44,P=0.047).结论:Kappa角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区域折射MIOL植入术后的远、中、近视力无影响,但Kappa角较大的患者术后的客观视觉质量较低,同时Kappa角增大可能引起光晕等视觉不良症状.

    高度近视白内障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客观视觉质量Kappa角

    巩膜镜矫正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观察

    齐艳胡艳徐珊珊陈蔚...
    364-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巩膜镜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验配巩膜镜的圆锥角膜患者18例(26眼).根据圆锥角膜Amesler-Krumeich分级,Ⅰ级9眼,Ⅱ级3眼,Ⅲ级4眼,Ⅳ级10眼.所有患者均经规范验配程序试戴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因RGPCL不耐受、RGPCL适配不佳等原因选择验配巩膜镜.所有患者均进行视力、屈光度、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和Pentacam检查等.应用巩膜镜试戴片试戴,分别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荧光素染色及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进行适配评估.评估镜片与中央角膜和周边间隙,以及周边着陆区匹配情况,并评估戴镜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主观舒适度.采用Friedma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圆锥角膜患者初戴巩膜镜时,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示巩膜镜定位良好.通过前节OCT观察初始角膜中央间隙为(212±58)μm;配戴巩膜镜4h后,角膜中央间隙为(164±58)pm,鼻侧为(101±38)pm,下方为(224±135)pm,颞侧为(103±72)pm,上方为(89±45)pm,镜片边缘结膜血管未见异常.裸眼视力(UCVA)、框架眼镜BCVA、RGPCL配戴后BCVA及巩膜镜配戴后BCVA(LogMAR)分别为1.35(1.00,2.00)、0.52(0.22,0.79)、0.15(0,0.30)、0.10(0,0.22),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1,P<0.001).巩膜镜配戴后BCVA较UCVA、框架眼镜BCVA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90,P<0.001;x2=31.08,P=0.001);巩膜镜配戴后BCVA与RGPCL配戴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配戴巩膜镜4 h后,22眼(22/26)主诉戴镜后舒适或非常舒适;24眼(24/26)主诉戴镜视物良好或非常良好.结论:圆锥角膜配戴巩膜镜定位良好,舒适度也良好,通过配戴巩膜镜可有效提升矫正视力.巩膜镜是圆锥角膜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巩膜镜圆锥角膜框架眼镜硬性透气性接触镜

    干眼理疗仪治疗干眼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李超赵东卿周丹虹王璐璐...
    370-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一款干眼理疗仪治疗干眼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7-11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苏州九龙医院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3家符合条件的轻、中度干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滴0.1%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每次1滴,持续治疗4周[(28±5)d].试验组使用干眼理疗仪1次/d,每次持续时间至少15 min,持续治疗4周[(28±5)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和4周对患者的眼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其有效性;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对患者的干眼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进行评估后计算症征总积分,分析有效率.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构成比及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非劣效验证,设定非劣效界值为△=10%,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之差的95%可信区间下限大于-△(-10%),则推断试验组的疗效非劣于对照组.结果:共11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41例,女71例;每组各56例;112例中109例患者完成随访.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右眼与左眼的主观症状总分(右眼:t=0.15,P=0.880;左眼:t]=0.19,P=0.850)及症征总积分(右眼:t=0.20,P=0.840;左眼:t=0.43,P=0.6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症征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4.8%,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2.7%,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不良事件,试验组出现2例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眼理疗仪治疗干眼有效率达72.7%,非劣于0.1%玻璃酸钠滴眼液,且安全性高.

    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睑板腺按摩热敷理疗仪

    斜视患儿知觉眼位和眼球运动与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间的关联分析

    彭诗茗陶政肠陈静何靖...
    37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斜视患儿知觉眼位、眼球注视运动和眼球扫视运动之间及其与阅读障碍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2~6年级斜视患儿共24例作为斜视组,同期门诊就诊的正常对照组14例.采用视感知觉检查系统评估知觉眼位偏移,Tobii Eye Tracker 5评估注视和扫视功能,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DCCC)进行阅读障碍程度评测.组间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水平和垂直方向知觉眼位偏移、注视偏移、扫视偏移与阅读障碍量表得分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并对相关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斜视组知觉眼位明显偏移(P<0.001).正常组水平扫视与垂直扫视呈较强正相关(r=0.81,P<0.001),斜视组呈中等正相关(r=0.64,P=0.001),且垂直扫视眼位偏移随着水平扫视眼位偏移增加而增大;2组水平注视与水平扫视呈中等正相关(正常组r=0.64,斜视组r=0.69,均P<0.05),且水平扫视眼位偏移随着水平注视眼位偏移增加而增大;在斜视组中水平与垂直知觉眼位、水平注视与垂直注视、水平知觉眼位与水平注视、水平注视与垂直扫视、DCCC视知觉障碍分量表与垂直扫视呈中等正相关(r=0.70、0.66、0.52、0.43、0.47,均P<0.05),且垂直知觉眼位偏移随着水平知觉眼位偏移增加而增大,视知觉障碍量表得分随着垂直扫视眼位偏移增加而增大.结论:水平扫视和垂直扫视在眼位正常和眼位偏斜情况下均存在正相关性;知觉眼位偏移使水平注视、水平扫视和垂直扫视彼此间存在更为明显的相互影响.在阅读障碍儿童、斜视儿童和正常儿童中均发现扫视运动的异常,本研究发现扫视垂直方向移位与DCCC分量表中的视知觉障碍分量表具有中等强度相关性,提示扫视功能可能可以作为评估儿童阅读能力的敏感指标之一.

    斜视视知觉眼球运动阅读障碍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干眼的临床应用

    任钰萍潘瑜
    384-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绍兴市中医院眼科诊治的干眼患者98例(196眼),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98眼),滴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49例(98眼),应用干眼中医学基础理论及中药作用机理实施中药熏蒸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30 d后泪液分泌量(S 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结果.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S Ⅰ t、BUT、FL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S Ⅰ t(t=-2.78,P=0.006)、BUT(t=-2.89,P=0.005)、FL评分(Z=2.69,P=0.00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77.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P=0.021).结论:在临床治疗干眼中,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及中药作用机理所制定的中药熏蒸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干眼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干眼症中药熏蒸外用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