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型交通枢纽出行导图创意设计研究——以北京西站地区交通出行导图为例

    高冲
    205-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根据当今大型交通枢纽的发展情况,利用现代出行导图的设计技术与编制流程,通过对北京西站交通枢纽站内和站外导引图的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总结,使出行导图编制的形式和内容能够更鲜明地突出现代出行的特点,同时与电子地图相结合,激活地理信息数据,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提供全新的疏导信息和服务,从而提高民众出行效率.方法:利用遥感和计算机制图技术,以及多种计算机制图软件功能,分析地图上所有的元素,揭示各个元素之间的内在位置关系和比例联系,通过简洁实用且通俗易懂的地图设计元素,以 2D/2.5D/3D多种展现形式,赋予导图更强的空间感和感染力.结果:以北京西客站为例,通过Illustrator矢量路径、Photoshop视错觉应用、AutoCAD建立多边形灰模及 3D MAX三维全景图等技术应用,研究制作大型交通枢纽出行导图,并梳理制作技术和流程.结论:出行导图不仅能于细节处提升出行者体验,还顺畅地为交通枢纽导流,甚至能为交通枢纽的空间场景营造和风格塑造加分.出行导图作为身在交通枢纽中的出行者的"眼睛",对出行者营造的交通枢纽整体方位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出行导图设计与编制交通枢纽计算机制图技术

    展示设计中的空间叙事与观众认知研究

    张艺
    209-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讨展示设计中的空间叙事如何影响观众的认知过程,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空间叙事策略提升观众的参与度,优化观众的情感体验.方法:阐述展示设计和空间叙事的概念,明确其在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空间叙事对观众认知的影响机制,包括观众认知过程、空间叙事元素与观众认知的关联,以及空间叙事策略对观众情感体验的引导作用.提出展示设计中空间叙事的构建方法,涉及空间布局、流线设计、灯光、色彩、材质,以及多媒体与交互技术的运用.探讨空间叙事与观众心理感知的互动关系,包括观众心理变化过程、记忆与联想的激发机制,以及情感共鸣与空间叙事的内在联系.结果:空间叙事能够显著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参与感,引导其情感体验和认知过程.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元素搭配,空间叙事能够突出展示重点,提升展示设计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空间叙事策略在引导观众情感体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构建连贯的故事线、设置情感高潮点等.创新的空间叙事手法能够丰富观众体验层次,增强展示设计的效果和影响力.结论:空间叙事在展示设计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通过增强空间叙事的连贯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可以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体验,持续提升展示设计的质量和观众满意度.

    展示设计空间叙事观众认知情感体验参与度

    "自贸之窗 共享云台"——宜昌自贸片区综合服务大楼工程及海关监管设施工程设计

    孙晓恒
    212-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综合保税区作为国际贸易、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长期发挥着开放型经济窗口的特殊功能.而配套的综合服务大楼作为开放贸易的先行者,更要充分发挥产业转型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文章借由该项目探讨这一类型建筑的切入点,旨在为后续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城市的结构、空间的界面、园区的人文、光影的呈现这四个主题,文章从设计原则出发,明确项目立意,结合项目在总体布局、功能组织、空间体验等方面的具体设计思考,分析建筑设计的要点.结果:本项目以"自贸之窗,共享云台"为主线,实现基于空间切片的秩序重塑,提出"双体并行"的城市结构、"自贸之窗"的空间界面、"共享云台"的人文场所、"光影节奏"的立面肌理、"收放有致"的功能序列共五大设计切入点,实现高效的组织空间结构和积极的空间界面,打造开放的城市形象,同时也充分聚集园区人气,满足园区未来的多元发展需求,并且巧妙消解建筑体量,营造宜人的城市场所.总体满足新型产业办公需求的同时,也充分发挥自贸片区的"新门户"作用,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极点".结论:在紧凑的地块内构筑适度地标性的建筑形象,塑造多维度的市民公共空间,是综保区服务中心这一新类型的重要设计内容,场地和功能重构是可行的设计切入方向.

    产业空间窗口云台

    理论与实践并行:20世纪初期社会美育思潮下的公共艺术萌芽

    王媛媛
    215-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20 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西方知识体系的引入使得各种思想纷纷涌现,艺术也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在这一时期,社会美育思潮的兴起对公共艺术的萌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旨在从社会美育的角度研究公共艺术的发生发展,探讨公共艺术在"以美育代宗教"、培养"完全之人物"等美育思潮的影响下所表现出的萌芽形态.并归纳其在不断丰富、发展过程中依旧坚持的美育原则,论证社会美育思潮对公共艺术深远的影响.方法:通过深入分析以王国维、蔡元培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美育思想与实践倡导,总结这一时期美育思想的"平民性""社会化"特征,并探讨这些特征如何为公共艺术的萌芽提供有利条件、如何对公共艺术的后续发展产生持续影响.结果:在平民美育思潮、社会美育实践倡导的影响下,具有公共艺术性质的雕塑、建筑产生,成为我国公共艺术的早期形态.结论:虽然 20 世纪初所呈现的公共艺术品与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尚存差距,但社会美育思潮的兴起为公共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明确的发展方向,成为公共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要素.

    20世纪初美育社会美育公共艺术

    西安回坊历史地段民宿更新改造研究

    王旭东
    218-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对西安回坊民宿更新改造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当前回坊民宿市场环境的潜在问题与发展趋势,为存量时代背景下历史地段的更新保护提供翔实的数据资料,也为未来回坊地段民宿更新改造、旅宿空间品质提升作出实践指导.方法:借助历史地图、卫星图像、网络平台等,以线下测绘、访谈问卷、数据统计等方式全面调研西安回坊历史地段内 270 个正在经营的民宿建筑本体及相关主体,在阐述回坊历史演变与民宿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剖析其在空间、人群、旅游、管理方面的现状特征与复杂关系.结果:作为民居走向客居的新兴住宿产业分化,"小而美、特而优"的回坊民宿呈现出全新特质:就空间环境来说,"尊重历史格局,分布零散难寻";就相关人群来说,"线下人群复合,住宿矛盾频发";就旅游消费来说,"硬件设施参差,多层消费共存";就管理构架来说,"监督管理放任,发展未规模化".结论:为助力未来回坊民宿产业的在地融合化、多元复合化以及集群数智化,文章提出以功能重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以技术应用提高空间绿色品质、以路径变化引导空间适宜流线的三大民宿空间改造策略.文章为历史地段建筑更新改造提供普适化的新思路,以期为全国城乡各地居住片区的营建及发展提供参考.

    民宿西安回坊历史地段更新改造空间形态

    全链条思维在演出监督工作中的应用探究

    郑岚
    223-225,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演出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在组织和管理演出项目的过程中,有效的监督工作成为确保演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与时俱进,实现高效的演出统筹和管理,提高演出监督效能,是演出监督亟须解决的问题.方法:全链条思维作为一种全面考虑演出项目所有环节的管理理念和思考方式,其系统性和全局性为演出监督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结合演出监督的实际需求,探究全链条思维在演出监督工作中的应用及其实际效果.文章概述了全链条思维,分析了全链条思维在演出监督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出其在提高演出质量、提升演出效率、降低演出风险方面的作用.文章深入剖析了全链条思维在演出策划与筹备、演出制作与排练、演出公演与反馈等不同阶段的具体应用.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实证研究了全链条思维在演出监督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包括助力演出顺利实施、保障演出高效运作、确保演出完美呈现等.结果:研究发现,运用全链条思维,演出监督能在演出项目各个阶段与环节作出明智决策,有效管理资源,更好地协调团队成员,应对各种挑战,提高工作效率,为演出取得成功保驾护航.结论:全链条思维应用于演出监督工作中,是提升演出项目管理水平、增强演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演出监督工作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演出监督工作创新与进步具有实践价值.

    全链条思维演出监督演出项目

    基于媒介情境理论的在线学习平台体验优化研究

    马红梅
    226-228,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基于媒介情境理论的在线学习平台用户体验优化策略,以期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互动性和个性化学习支持,从而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方法:文章首先梳理在线学习平台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学习者参与度不高、交互性不足和个性化支持匮乏等;其次,基于媒介情境理论,分析媒介特征、认知加工和学习结果三个核心要素及其对在线学习优化设计的启示;最后,从内容呈现、互动设计和学习支持三个维度,提出在线学习平台的具体优化策略.结果:文章提出一系列在线学习平台优化策略,内容呈现方面,根据学习者特点优化内容呈现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形式;互动设计方面,增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设计情境化的互动活动;学习支持方面,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构建完善的学习评价与反馈机制.此外,文章还指出在线学习平台优化需要重视需求分析和迭代优化,加强多方合作,完善配套措施.结论:媒介情境理论为在线学习平台的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指导.通过内容呈现、互动设计和学习支持等维度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在线学习平台的用户体验,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参与和有效学习.在线学习平台的优化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需要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未来在线学习平台的发展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协同发力,完善在线教育生态建设,更好地服务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媒介情境理论在线学习平台用户体验优化策略

    体育舞蹈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马敏
    229-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文章探析体育舞蹈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结果:体育舞蹈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须从多方面发力,在创新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培训教学团队的同时,要注意加强教学评价.结论:体育舞蹈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除注重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团队四个方面外,亟须有关部门出台具体的支持政策,以全面强化体育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舞蹈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

    当代大学校园服饰文化建设研究

    叶文菊
    23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校园服饰文化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服饰文化的综合功能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探究当代大学校园服饰文化建设对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着重要影响,也为学校美育提供了有效的参考途径,更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环节.研究当代大学校园服饰文化,通过了解大学生在服饰上所表现的较为相似的审美取向,对大学生开展美育.方法:文章通过解读与当代大学校园服饰文化有关的核心概念,发现当代大学校园服饰文化呈现出追求个性化、崇尚时尚典雅、存在从众心理的特征,进而剖析当代大学校园服饰文化建设在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美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结果:分析当前大学校园服饰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当代大学校园服饰文化建设的创新途径,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大学校园服饰文化的美育功能,为当代大学美育提供有效参考.结论:加强大学校园服饰文化建设,让大学生通过服饰的选择和装扮来展现对社会的认知,表达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借助大学校园服饰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对美的感知,引导大学生认识美、探索美、体验美.

    校园文化服饰文化美育大学校园

    高校钢琴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付龙
    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音乐素养培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不仅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培养音乐认知、艺术情感表达及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系统分析高校钢琴教育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方法:首先界定音乐素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阐述钢琴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具体作用.并结合高校钢琴教育实践,深入探讨钢琴教育对学生整体发展、音乐认知能力提升、情感表达及音乐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具体影响.结果:研究表明,高校钢琴教育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具有显著成效.首先,钢琴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提升音乐认知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其次,钢琴教育使学生在情感表达与感知能力上有了明显提高,还可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结论:高校钢琴教育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展现了多方面的优势.文章提出整合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与文化元素,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搭建钢琴教育工作坊,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与批判性思维;引入跨学科课程设计,促进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以钢琴教育为基础,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艺术创造潜能,为实现更高水平的音乐教育目标提供助力.

    钢琴教育音乐素养音乐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