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媒体维度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孔坤杰沈冬香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厘清全媒体维度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是把握劳动教育生态环境变化的逻辑基点,更是探讨提升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效的前提.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全媒体维度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效性提升策略.方法:基于全媒体背景,探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契机,进而明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结果:面对全媒体给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带来的新变化,透过全媒体维度审思,发现可从劳动文化、劳动教育相关机制、全媒体和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全媒体赋能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结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必须主动应变,寻找全媒体与劳动教育的共生点.着力聚焦全媒体优势、多媒体资源库、全媒体新思维、协同教育机制等方面,发挥全媒体和劳动教育的耦合效应,以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效性.

    全媒体高职院校劳动劳动教育实效性

    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美育课增值评价体系构建探究

    廖瑜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美育课的育人功能,解决传统高职美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评价理念存在偏差、评价主体相对单一、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方法单一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高职美育课程中的正面导向作用,以教学评价改革为抓手开展高职美育课的增值评价模式改革.方法:借鉴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提出的CIPP教育评价模型,探索高职美育课增值评价体系的构建,在分析CIPP内涵的基础上,从CIPP模式的系统性、灵活性和持续改进功能三个方面明确了其与高职美育课评价的匹配性.结果:引入CIPP模式的"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构建了学情基础(学生适应度)、资源配置(教学资源梯度、教师投入满意度、教学环境支持度)、学习过程(学生参与度、团队默契度、文化认同度)、学习成果(知识掌握度、欣赏完成度、创新参与度)"四维十度"的高职美育课增值评价体系,建设了"四维十度"的三级增值评价指标体系.结论:该增值评价体系对持续改进和提升高职美育课程的教学评价,全面提升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高职美育课的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

    CIPP模式高职美育增值评价评价体系

    数字影像与虚拟场景对表演空间的塑造探究

    成骏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数字影像和虚拟场景如何突破传统表演空间的限制,对表演空间进行多维、互动的扩展,进而实现对表演空间的重塑.方法: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数字影像与虚拟场景对表演空间的塑造,具体包括对表演的意象空间重塑、视觉体验塑造、个性化表演空间定制及表演形式的革新.结果:数字影像与虚拟场景技术对表演空间的塑造突破了传统舞台的限制,拓展了表演空间的多维性、互动性,实现了从意象"空间虚拟"到技术"虚拟空间"的重塑,极大地提升了表演空间的视觉与互动体验,并能实现表演空间的个性化定制,进而推动表演形式的革新.结论:数字影像与虚拟场景的结合为表演艺术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表达空间,不仅促进表演艺术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还带来互动式、沉浸式和个性化表演形式的变革,以及表演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跨领域的合作.

    数字影像虚拟场景表演空间塑造

    明代戏曲文物的艺术美学研究——以城市保护神庙为中心

    武玥郎仪滢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城市中存在社会性宗教场所,作为城市保护神的城隍、后土等神祇具有祈福、保佑平安的社会属性.这一类神庙往往建在城市中心,或者以城市为原点扩展,并按照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开展社会活动.针对此类普遍存在并仍在发挥社会影响的戏曲活动场所,应在调查研究的同时发掘其社会和艺术价值,以更好地传承其文化内涵.方法:通过梳理城市保护神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地域社会特征,采用实地考察和调研的方式,选取代表性的山西省榆次、介休城市保护神庙中的戏曲活动和戏台艺术,归纳建筑艺术特征,深入探究城市保护神庙的艺术美学内涵.结果:城市保护神庙类建筑凝聚着地方对民间信仰的尊重,因此建筑形制讲究,装饰精美.一般设有娱神的戏台,承载社会聚集和娱乐功能.城市保护神庙作为祭神、庙会等社会活动的发生场所,是地方性文化场域的代表,充分认识并发挥好其功能,有助于实现贴近基层意识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功用.戏曲作为"俗文学"的代表,在传统社会环境中不仅是娱神乐人的重要载体,还是发挥教化功能的最佳媒介.结论: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旅意义和地方社会文化价值,要对其充分利用并进行现代化改造,为基层戏曲主题文旅建设创造新契机.

    明代戏曲城市保护神美学

    宫毯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研究

    邵莹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究在文化、审美及市场变化的影响下,宫毯的设计风格及其发展趋势的变化,通过梳理分析宫毯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实践,力求揭示促进和制约宫毯发展的各种因素,论述宫毯的发展传承价值,同时为当前背景下的宫毯创作及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方法梳理北京宫毯起源及其发展历程,结合具体设计风格分析宫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多角度探究北京宫毯的文化底蕴,论述其设计变化及产生变化的原因,总结北京宫毯发展的经验与价值.结果:宫毯作为宫廷文化的承载物,随着封建帝制的结束,经由元、明、清三代宫廷造办后流入民间,与民间文化融合发展,产生了新的时代特征.20 世纪初以来,受海内外市场欢迎的宫毯开始书写发展新篇章.受供需关系与市场变化的影响,北京宫毯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于2008年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结论:北京宫毯是宫廷文化的承载物,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其与民间文化、外来文化融合发展的意义及产生的变化值得深思.要促进宫毯的现代发展,必须深刻体会宫毯的文化内涵,关注宫毯在当代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宫毯"非遗"传承发展

    红色文化元素融入高校音乐课程的实践路径探究

    江慧蓉王小倩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致力于探究红色文化在高校音乐课程中的应用及发展策略,旨在为高校音乐教育与红色文化的融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深入剖析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全面梳理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细致探究二者融合关系.在实践操作中,优化音乐课程设置,增设红色音乐赏析等特色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呈现红色音乐创作背景,组织学生参与红色音乐表演;精心编写融入红色文化元素的教材,纳入经典红色音乐作品与创作故事.从政策角度,加大对融合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强化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教师相关素养和教学能力.构建涵盖教学流程、学生参与情况、教学成果等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估融合成效并深入反思.结果:文章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措施,明确了政策支持要点、资源配置方式、师资建设重点及成效评估的指标和方法.结论:这些研究成果对推动红色文化与高校音乐课程融合的意义重大,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动力,有利于培养兼具红色文化素养和音乐才能的高素质人才,助力高校音乐教育迈向多元化和内涵式发展的新征程.

    红色文化高校音乐课程实践

    中国春节文化的发展与宣传研究——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例

    万静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新的时代课题,春节代表着新一年的开始,是农人对一年农种的总结,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达,如何利用中国节庆元素有效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深入探讨.研究中国春节文化,总结出大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春节联欢晚会为案例,分析中国春节文化,从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词分析春节文化的发展,从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形式看春节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结果:春节联欢晚会对宣传春节文化至关重要,春晚所展现的创新性发展正是中国发展的缩影,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能让人民从内心深处产生认同,构建起属于中国人民特有的集体记忆.结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人们对春节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研究春节节庆文化的发展,有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节文化发展宣传

    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糖尿病医疗产品设计实践探究

    刘晓宇薄其芳
    85-8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糖尿病,这一全球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巨头,正无情地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它不仅让患者的日常生活变得复杂而艰难,更在血糖控制和并发症诊治上,给社会、个人、家庭及医疗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文章研究糖尿病人治疗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负担,挖掘患者需求,寻找现有糖尿病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方法:文章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紧扣糖尿病患者的需求,探究糖尿病患者所需的医疗产品的功能性、创新性与实用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实践,为糖尿病的检测治疗提供新思路.结果:通过分析患者需求、现有理论知识和相关文献,基于服务设计理念对糖尿病医疗产品设计进行研究,完成设计构思、方案制定、设计优化、成品制作等一系列流程,设计出一套功能强大、方便易用、人性化、智能化的糖尿病医疗产品.结论: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医疗产品不仅要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更要注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服务需求.此次研究旨在设计出满足患者需求、符合患者使用习惯、减少患者恐惧心理从而优化治疗效果的糖尿病产品,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糖尿病医疗产品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理念人性化

    跨文化视角下以地理信息教育提升学生地理素养的路径探究

    吕龙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深入分析跨文化地理信息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明确地理信息教育在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方法:梳理相关地理信息教育成果,论述跨文化教育和地理信息教育的相关概念,以及二者在多元文化理解、实践平台和竞争力培育等方面的关联性.结果:跨文化视角下开展地理信息教育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拓展地理知识,更能提升他们的地理技能、地理意识以及地理情感.然而,当前地理信息教育在跨文化融合、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结论:跨文化视角下,地理信息教育可以在教学内容上融入跨文化元素,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上增加实践操作,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地理信息教育地理素养跨文化视角

    交互层次塔在高校美术远程教育中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杨伟欣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分析高校美术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差异,以及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相应的解决策略等,旨在协助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研究者改进远程教育的方式方法,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方法:陈丽教授提出的教学交互层次塔模型,包括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三种教学交互层次结构.文章以此为框架,以高等院校美院教职工、在校学习者、教学环境与设备等为研究对象,以高校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为基础,分析各类交互形式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方式,论证交互式教学在高校美术远程教育中的作用.结果:研究证实,合理有效的三类交互,即学习者与数字媒体界面的操作交互,人际、学习资源之间的信息交互,学习者的新旧概念之间的概念交互,对美院学习者的造型能力和学习成果等有积极影响.相较于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的影响更为深刻.结论:高校美术远程课程,特别是以训练艺术造型能力为主的实践类技法课程尤其适合交互式教学.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高效的交互活动能协助美院学习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绘画创作,进而取得良好的绘画学习成果.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创建远程课程时,应采取技术支持,并充分考虑学科的特殊性,为相应群体构建合理的网络交互环境.

    教学交互层次塔高校美术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