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基于视觉传达设计视角,深入探究中英儿童对儿童绘本在风格、内容及文化呈现方式等方面的偏好,以揭示儿童绘本风格的差异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认知与情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风格的儿童绘本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英两国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并分析儿童对绘本内部特征设计元素(颜色、故事、角色、背景)的偏好、理解程度及情感反应等数据,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对不同风格绘本的感知与接受度.结果:绘本在视觉风格上呈现出显著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如绘本画面整体色彩的鲜明度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意识,特别是高饱和度的红蓝两色,能够跨越文化障碍,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绘本中故事内容的兴趣.尽管中英两国儿童在绘本风格上的偏好有所不同,但在理解不同风格绘本的内部特征,尤其是图片所传达的故事内容上,展现出了高度的共通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对不同风格的绘本的接受度有较大差异.首先,细腻柔和的印象派设计更契合中国儿童的审美;通过夸张扭曲的设计手法突出主人公形象的表现主义风格,则更吸引英国儿童的注意.这一发现或可归因于中国文化中对和谐思想的强调,相较而言,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个体表现的突出.中英儿童在记忆绘本内容时呈现出与文化偏好相契合的结果.英国儿童对表现主义绘本内容的复述更为完整,这与其对该风格绘本的积极心理反应相呼应;中国儿童则对印象主义绘本的记忆更为深刻,同样与其对该风格的偏好一致.尽管两国儿童在色彩偏好、角色认同等基本设计层面存在共性,但不同的文化背景深刻影响了他们对绘本主题、情节及文化内涵的理解与共鸣,体现了文化普遍性与特定性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交织作用.结论:文章旨在加深对普遍与特定文化间关系模式的理解,为绘本设计提供文化敏感性指导.未来的绘本设计应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融合多元文化元素,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对绘本的独特需求,促进儿童在全球化时代全面发展,提升跨文化素养.在绘本创作过程中,追求跨文化共鸣的同时,应始终坚持以儿童为中心,注重色彩与图像元素的巧妙运用,以及故事情感的真挚传达,从而创作出能够触动儿童心灵、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的优秀绘本作品.应更多引入符合中国儿童审美与文化偏好的绘本,同时鼓励本土创作者创新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绘本作品.对家长与教师而言,则要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与阅读兴趣,引导其选择适合自己的绘本资源,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满足儿童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学习需求与审美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