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话剧《糜骨之壤》导演技法分析

    田琛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糜骨之壤》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的同名小说.小说层次鲜明,戏剧冲突强烈,借主人公为动物复仇的过程,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哲学性思考.当代戏剧家西蒙·麦克伯尼(Simon McBurney)在原著小说的基础上创作了同名话剧.文章通过分析西蒙·麦克伯尼话剧《糜骨之壤》的导演技法,为当下戏剧创作者创作经典戏剧作品提供范本.方法:文章采用个案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话剧《糜骨之壤》.结果:麦克伯尼在导演手法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戏剧的假定性作用,将简单的桌椅与梦幻的灯光、多媒体结合,运用歌队处理该剧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歌队是古希腊悲剧创作中的常用手法,可以用来介绍剧情、评判角色,对推进剧情和传达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在剧中,歌队既充当场务切换舞台的背景,又通过不断变换的造型烘托舞台氛围.同时,它的存在为戏剧角色自由转换提供了假定性的依据.结论:麦克伯尼创造性使用假定性手法,使话剧《糜骨之壤》的时间、空间和角色转换流畅自然,呈现出流动性的特质.

    西蒙·麦克伯尼《糜骨之壤》时空角色假定性导演

    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目标推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实习实践的改革与探索

    吕光军李自立苏检德蒋品群...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当前,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虽然每年毕业生众多,但受到实习实践等培养过程的限制,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文章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实习实践环节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一系列措施,旨在推进其优化改革.方法:首先梳理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实习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策略,包括从内驱力着手提升学生实习实践的内生动力、引入产业师资、制定"3+1"培养方案.结果:实施上述策略后,学生实习实践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大幅提升.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升,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同时,校企合作项目数量增加,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进一步推进学院与行业深度融合.结论: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目标,推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实习实践的改革,是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采取重构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基地、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等综合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电子信息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未来,应持续关注行业动态,不断优化实习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习实践高质量人才培养改革

    红色文化融入民宿设计的策略探究——以绿水青山红篓民宿为例

    陆秋伊厉群邹钰婷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挖掘地域红色文化,助推民宿发展,从而快速提振地方经济.方法: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整理国内外文献,从不同角度对体验式设计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已有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其次,采用案例研究法,研究蕴含地域文化的民宿设计成功案例.最后,采用整理分析法,探索红色文化助推民宿发展的影响因素,总结将红色文化融入民宿设计的策略.结果:让游客全方位了解地域红色文化,提高满意度,从而助推红色旅游区发展.结论:红色文化与艺术有机融合能助推民宿发展,其中体验是核心.

    红色文化红色民宿红色旅游体验空间

    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江苏红色文化传播特征与策略研究

    王滟婕胡琳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提出的目标,助力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红色文化现代化传播.方法:运用文献综述、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法,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案例进行研究.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江苏红色文化传播模式,提出江苏红色文化传播策略.同时,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发挥的作用.结果:研究发现,江苏面临红色文化资源分散、缺乏系统性保护机制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优势,使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存和创新传播成为可能.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提升红色文化保护效率,还能通过智能化传播手段,使红色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结论:江苏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将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与智能化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的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实现红色文化的现代化传播,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

    人工智能技术江苏红色文化传播特征

    文化基因理论下历史文化遗产驱动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策略研究

    邓笛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分析南阳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及其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潜力,旨在提出构建南阳文化基因谱系的发展策略,以激活南阳文脉,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方法:文章首先介绍文化基因理论,强调文化具有稳定性、可变异性和继承性,类似于生物基因.然后通过分析南阳历史文化资源现状,以及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进展,提出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策略.结果:南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近年来文物保护成效显著,"非遗"传承有序.在建设副中心城市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提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规模,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结论:在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可采取构建南阳文化基因谱系和依托南阳文化基因激活南阳文脉的策略,驱动南阳发展.构建南阳文化基因谱系,要通过科学的解析策略和完善的执行机制,实现对南阳文化基因的全面识别、挖掘、解析与分类,形成有序的文化基因图谱.激活南阳文脉,关键在于对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即通过现代化改造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历史文化遗产副中心城市南阳文化基因

    美洲国家西班牙语口音特征分析——以墨西哥为例

    陶玥马延周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美洲国家西班牙语的口音特征.方法:选取墨西哥这一美洲国家为研究对象,基于西班牙语语音学的基础理论,从元辅音发音层面出发,利用语音学理论与语音实验方法分析该国对应的特殊元辅音发音特征,并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分析处理,梳理总结出特殊元辅音的发音特征.结果:在墨西哥西班牙语的发音上,非重读的元音发音较弱,但一般不会省略.根据墨西哥口音中aterroriza的发音语谱图可知,墨西哥口音重音rro和ri的发音变化较小,rro的发音被弱化.另外,元音e发成元音i,这一点是墨西哥口音与其他 5 个国家发音特点的不同之处.关于辅音发音特征,墨西哥口音中末尾的s发音通常被拉长.另外,与美洲大多数西班牙语国家一样,墨西哥也存在Yeísmo语音现象,具体来讲,就是字母ll/ʎ/与字母y/j/发音没有区别,统一发音为y/j/的现象.在官方西班牙语中,ll/ʎ/属于舌前硬腭边擦浊辅音,发音时,舌面前部抬起,尽量靠近,但不贴近齿龈后部,舌身抬起贴住上腭,气流从舌部一侧或者两侧通过,声带震动.y/ʝ/属于舌前硬腭擦浊辅音,发音较ll/ʎ/嘴型更为放松,所以在一些国家,ll与y会统一发y/j/的音.结论:墨西哥西班牙语的口音发音差异特征主要体现在非重读元音弱化上,而且经常将e发成i的音,这是与其他 5 个国家发音特点不同之处.墨西哥口音中,辅音的发音特征主要体现在单词结尾s的省略上.

    西班牙语口音特征语音实验墨西哥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环境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李敏孙启微胡弦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理念,培养设计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已成高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识.文章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探讨加强环境设计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提升环境设计类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环境设计类人才的新需求.方法:广西师范大学在充分尊重环境设计学科建设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强化理论、引导实践、突出协同创新的综合性培养"为导向,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针对以交叉融合为手段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评价机制"等问题进行改革实践,提出"设计+"的教学方法,创建"产、学、研、训、创、赛"多维度的培养模式,形成动态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推动产教相济、艺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及实践体系创新.结果:通过系列改革形成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支撑,培养具有人文底蕴、国际视野、问题意识和跨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环境设计类高质量人才,成为一流专业建设中的特色.结论:新文科建设以引领性、交融性、创新性、跨界性、发展性等主旨特征为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以学校发展目标为依托,在教学中以"权威赛事牵线+科研课题带动+实践项目交叉+教学资源互补"开展跨专业、跨学科的协同教学,连接贯通学校发展目标、区域地方发展、学科成长需要的主线,最终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

    新文科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教学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国产动画电影的艺术叙事研究

    田超男
    115-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深入探讨在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国产动画电影如何通过创新艺术叙事策略,有效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与认同.方法:首先构建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理论框架,系统阐述二者之间的多维度关联性.然后采用文本分析法,从叙事结构、角色塑造以及文化元素运用等方面深入剖析国产动画电影的艺术叙事特点.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产动画电影,分析具体的跨文化传播效果,验证其叙事策略的有效性与影响力.结果: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产电影通过创新叙事手法、与文化元素深度融合,成功打破了文化壁垒,增强了国际吸引力与共鸣感.其独特的艺术叙事策略不仅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还加深了海外观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为跨文化交流搭建了坚实的平台.结论:国产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交际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与价值,其艺术叙事策略的创新实践为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国产动画电影应继续深挖文化内涵、拓展国际视野,积极应对跨文化传播中的挑战,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跨文化交际国产动画电影艺术叙事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徐松妮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实践,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通过深入剖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实践,提出一系列优化策略.结果: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结论: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是具有特色的艺术学科,也是所有学前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混合式教学

    基于心流理论的时间管理App交互设计研究

    唐家亿
    121-12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人们普遍能从时间管理成效中获得自我价值感,但如今智能高黏性媒介的出现占据了人们的大量时间,使时间趋向碎片化,提升个人时间管理能力显得尤为迫切.文章为时间管理领域引入研究新视角,为构建高效、用户体验优化的时间管理App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策略.方法:以当下热门的时间管理类App为分析对象,归纳其核心功能.从心流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典型时间管理App辅助用户获得心流体验的条件因素、体验因素、结果因素,并建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检验模型,从感知技能、感知挑战、感知控制与感知交互 4 个维度进行探讨.结果:感知技能、感知挑战、感知控制、感知互动均对用户心流体验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心流体验对用户的使用意图及时间扭曲体验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结论:文章从 3 个方面提出设计策略,包括感知技能与挑战维度的平衡、感知控制维度的优化、感知交互体验的深化,旨在优化用户体验,为未来各类时间管理交互产品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心流体验时间管理App交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