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材料的创作可能性探析

    王梦茹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生态材料作为新材料的一种,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映射了新型材料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文章从生态材料在艺术中的运用方法展开,针对材料的属性特征、创作语言及发展趋势,对新材料在当代艺术中扮演的角色进行研究,从而论证生态材料具有创作可能性.方法:文章运用释义法,首先阐释新材料和生态材料的概念,理解概念原意,发掘其延伸含义,为研究奠定基础.然后通过跨学科研究法总结归纳,进行交叉探讨的综合性研究.结果:文章总结了关于生态材料的艺术创作方法,阐明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艺术工作者提供创作思路.结论:生态材料具有很大的艺术创作潜力.相较于传统材料来说,新材料往往能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多了一层神秘滤镜,这源于人们对其功能属性的不完全了解.艺术工作者要学习如何将这种气质发挥到极致,在带给观众好的观感的同时,表现科学与艺术融合的魅力.

    生态材料新材料生态环境当代艺术创作

    论国内外学习分析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陈嘉忻伍励涛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促使教育者利用学习分析技术挖掘学习行为数据背后隐含的学习需求,以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生态重构已成为新形势下提升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基于此,文章直观梳理近十年国内外学习分析的研究脉络,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为学习分析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 2015-2024 年中国知网(CNKI)中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英文数据库收录的学习分析领域的中英文核心文献为对象,探测国内外学习分析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结果:研究发现,近十年国内学习分析领域关注MOOC、多模态、认知网络分析、自适应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研究主题,国外学习分析领域关注分类指标、严肃游戏、智能教学系统、教育公平和区块链等研究主题.国内学习分析领域的研究前沿包括学习投入、多模态数据、数据挖掘和学习行为,与学习行为或教育数据有着密切联系;国外学习分析领域的研究前沿与分析技术和学业表现的联系较为紧密,包括人工智能、系统性文献综述、成就、机器学习.结论:未来学习分析研究可重点关注理实结合,协同促进学习分析可持续发展和学科共建,协同促进学习分析跨范式融合等重要研究方向.

    学习分析文献计量研究热点研究前沿

    新文科背景下理工类高校设计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王泽之李佳颖
    40-4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讨设计学交叉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并指出在理工类高校构建设计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重要性,以促进设计学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方法:在新文科背景下,尽管理工类高校在理论层面具备设计学与优势学科交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跨学科课程体系缺失、学生参与度不高及兴趣与职业规划不一致等问题.文章通过定性分析法揭示问题的本质,梳理设计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现状,探讨设计学跨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文章提出,理工类高校应改革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规划周密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同时,确立合理的理工类高校设计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是确保上述策略得以实施的关键条件.结论:以上策略可以促进理工类高校设计学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理工类高校在推进设计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应努力寻求设计与科学之间的均衡,并对设计学进行科学定位,避免理工学科凌驾于设计学科之上.

    新文科理工类高校设计学创新型人才培养

    艺术院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范晓莉
    43-4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年轻干部是高校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艺术院校在推进年轻干部工作时,应从自身特殊性出发,严格遵循艺术院校干部群体特点,充分发挥艺术院校干部优势,打造科学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方法: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深度访谈,深入剖析当前艺术院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年轻干部源头活水涵蓄不足、培养选拔力度不够、教育培训实效性不足、进出渠道不通畅等.结果:为切实优化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文章在深入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艺术院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路径:健全素质培养体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构建知事识人体系,以精准识人确保科学用人;拓宽年轻干部选拔方式,多措并举配备年轻干部结构梯队;优化从严管理体系,建立具有艺术特色的管理监督体系;完善正向激励机制,营造奋发有为良好氛围.结论:年轻干部是艺术院校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应加强艺术院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以大力培养选拔为基础,以强化实践锻炼为关键,以正向激励为导向,使更多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为艺术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保驾护航.

    艺术院校干部队伍年轻干部

    天府诗歌文化资源的文创转化与实践探究——以杜甫诗歌为例

    黄萍费凌峰杨子莹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诗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不同介质的文化资源转化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创新性的设计传递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既可以展现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又可以赋予文创实践以文化内涵.将诗歌中的经典元素、意象、故事等以创新方式呈现,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方法:文章围绕天府诗歌文化资源,分析当代语境下发展天府诗歌文创的意义,基于文创开发现状,剖析诗歌文化资源的文创转化创新路径.以杜甫草堂的诗歌文创为例,开展以气氛照明类型的文创灯具为载体的设计实践,尝试对杜甫诗歌名句进行产品语义转化.结果:文章探索出了一条诗歌文创新路径,从意象、材质、价值、方案设计与制作等角度,打造彰显天府诗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多维度构建了以诗歌文化资源为主的创意转化策略,为文化资源的文创转化与实践指明了方向.结论:天府诗歌文化资源的文创转化与实践以文创产品设计为主要载体,赓续以诗歌为代表的中华文脉,对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其融入文创设计.融入文化元素的文创设计更具价值性与故事性,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天府诗歌文化,增强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促进诗歌文化传承与发展.

    杜甫草堂杜甫诗歌诗歌文化诗歌文创文创产品天府文化

    "她"视角下高校女厕设计优化措施探究——基于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的实地调查

    高肖祺邵俊何性如何筱宇...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社会管理"她"视角缺失导致女性在公共场合的如厕环境未受到平等对待,该问题在各高校尤为显著.文章基于高校实地调研,分析现状、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高校厕所改造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女性公厕为研究对象,从"她"视角出发,通过实地踏勘、问卷调查与受众访谈,从点、线、面三个维度了解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结果:点空间方面,无障碍厕所严重缺失,且缺乏维护与管理;软硬件及辅助设施多样,但配备及维护不足.线空间方面,如厕流线中,厕所层级空间可达性较好,但缺乏大空间导视.面空间方面,如厕空间整体尺度偏小,部分位置未考虑女性如厕行为的安全性、私密性;配备设施使用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空间大小,未考虑不同方式的卫生性、便捷性与舒适性的差异;功能性空间缺乏秩序管理.结论:点空间方面,建议按照规范标准建设无障碍厕所;完善照明、通风、软装、硬装及辅助设施;重视维护、管理与服务.线空间方面,建议提升新建建筑厕所的空间可达性,并确保如厕流线与其他流线互不干扰;建议在每栋楼出入口处设置清晰、规范的导视图,并增加地贴式导视标识.面空间方面,建议优化如厕空间、交通空间、门厅空间及功能性空间.

    "她"视角高校女厕女性友好型厕所设计优化

    民俗文化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人日游草堂"产品设计为例

    卜星宇
    52-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身着汉服,大方自信地漫步街头;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受到重视,传统节俗文化逐渐复兴;商业品牌大行国风,博物馆一票难求……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民俗文化具有地方特色,但同时受到时间、地域等限制,应寻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承和传播方式.方法:文章通过分析"人日游草堂"系列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情况,研究如何提炼民俗文化特色元素并应用到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结果:探索出了一条民俗文化与博物馆文化结合开发文创的新途径,从文化溯源、设计策划、元素提取、应用实践等方面,探析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人日游草堂"系列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为民俗文化嫁接博物馆文创产品提供了新思路.结论:研究发现,民俗文化和博物馆文化都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两者强强联合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使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

    民俗文化杜甫草堂"人日游草堂"博物馆文创产品

    数字化背景下石窟艺术图像传播探究——以《云窟万象》为例

    田慧楠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石窟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石窟中蕴藏着不同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形象.由于地理环境特殊,石窟艺术图像或多或少会出现损坏的情况,这些破损的石窟图像往往难以修复,因此传播石窟艺术图像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数字化背景下石窟艺术图像传播方式,通过剖析河南卫视《云窟万象》节目中石窟艺术图像画面,探讨石窟艺术图像在当代的传播创新,以及未来如何将石窟艺术图像所蕴含的文化与精神传递给更多受众.方法:结合数字化背景下石窟艺术图像传播现状,分析《云窟万象》节目中石窟艺术图像的传播方式,探讨如何将石窟艺术图像展现给更多受众,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产生共鸣.结果:石窟艺术图像多种多样,每一幅石窟图像都有独特的造型特点,这些极具特色的图像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艺术内涵.应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论:石窟艺术图像的传播形式日益多样化,能够为石窟艺术图像传播提供新路径,为美术及文化工作者提供传播新思路.

    石窟艺术图像数字化传播《云窟万象》

    中华美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

    王君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寻将中华美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路径,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开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与经验总结法,通过分析大量文献、总结前人经验,从资源、方式、环境三个方面,梳理中华美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结果:中华美育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深度融合,可从中华美育文化中提取契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元素,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成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论:中华美育精神具有思想教化功能,通过深挖思政资源、创新教学方式、美化校园环境,将中华美育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深化思政教育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中华美育精神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论古筝演奏中对五个"力"的把握

    李雨烟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凭借宽广的音域和极强的表现力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其演奏技巧和风格因地域与流派的不同而各具特色.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古筝的乐曲风格愈发多样化.为适应时代发展,文章总结古筝演奏中需要把握的五个"力"——爆发力、耐力、张力、表现力和控制力,并提出一系列训练方法,旨在增强演奏者对音色、节奏等的把控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乐曲的情感内涵.方法:文章全面分析古筝演奏中的爆发力、耐力、张力、表现力和控制力,结合不同类型的曲目演奏需求,为古筝学习者提供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指导.结果:文章提供的训练方法和指导能为古筝学习者提供参考,同时为古筝的传承和创新贡献力量.结论:爆发力、耐力、张力、表现力和控制力是支撑古筝表演的关键.通过对这五个"力"的把握,演奏者能够深刻把握古筝曲目音色的细腻变化,实现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进而取得理想的演奏效果.

    古筝演奏爆发力耐力张力表现力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