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古未来主义在数字艺术领域的设计应用研究

    丁小翔陈红艳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意在通过研究复古未来主义在新媒体时代的艺术设计表现,探讨现代设计作品中复古未来主义的创新应用,归纳总结复古未来主义在数字艺术领域的设计手法,展望复古未来主义艺术设计领域的未来发展可能性.方法:首先分析复古未来主义的基本概念、艺术特征和流派,其次研究其在当代各类领域设计中的应用,探索视觉传播与数字艺术的联系,结合视频影像、空间交互、平面设计等不同领域的案例,重点分析复古未来主义元素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传播特征,探寻其不同的表现手法,最后探讨复古未来主义在数字化传播中的优劣势,结合时代热点探究其内在价值并展望其发展前景.结果:复古未来主义起源于未来主义,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艺术设计领域通过多样的设计手法,如人工智能情景式融合、经典作品的数字技术复刻重现、跨时空沉浸式游戏体验等,将其与新媒介融合,打造具有创新性的表现特征.结论:复古未来主义所容纳的复杂的时空介质,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其在设计界愈发盛行.但因其概念的复杂性,设计内容超脱现实、难以把控.在时代变迁和媒介变革的背景下,其表现出较强的适用性,因此复古未来主义定会在未来不断发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进步演变.

    复古未来主义数字艺术数字传播

    多屏协同场景下智能显示支架产品设计研究

    潘元浩曹恩国
    162-16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设备不断普及,多屏时代已然到来.多屏协同办公已经成为新的工作模式.新型工作模式对办公产品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产品难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工作需求,因此,文章以多屏支架类产品设计为切入点,提出一系列支架类产品设计原则,旨在构筑一个协同高效的多屏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更智能、个性化的工作和娱乐体验.方法:为达成上述目标,文章采用桌面研究法,综合跨屏行为要素、多设备体验的 3C框架、桌面办公人体工学等人机交互理论.从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三个方面对显示设备支架类产品进行深入的设计分析,并从数量、结构、人机交互行为等维度进行理论补充.结果:文章基于 3C框架提出了多设备支架设计原则,包括多设备覆盖、可扩展性、符合人体工学、协同体验一致、设备切换流畅、设备场景互补以及安全性原则.通过产品的优化设计,实现了在不同工作场景下的无缝切换,能为用户提供更流畅的工作和娱乐体验.结论:支架类产品设计理念得以延续和完善,为工作生活场景带来了更多便利,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同时,文章的研究旨在为多屏显示器支架类产品的设计提供崭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相关产业领域创新发展.

    跨屏行为多设备体验的3C框架多屏协同支架设计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老年智能陪护机器人设计研究

    赵允杰庄怡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快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独居老人数量急剧增加,为了解决护理人员不足、医疗资源有限等养老问题,老年人口的陪护需求重心逐步转移到陪护机器人上.方法:文章对现有陪护机器人的种类及技术进行相关调研与对比分析.结果:老年人居家养老情境下的陪护机器人目前大多停留在产品设计创意阶段,或以相关智能保健产品的形态出现,并没有量产上市的老年陪护机器人产品.基于目前老年人智能家庭陪护机器人市场存在较大空缺的现实情况,文章首先对社会背景、使用场景及实际产品情况进行探究,对相关政策以及陪护机器人的发展和分类进行分析;其次,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对陪护机器人进行研究;最后,基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对陪护机器人的功能进行设计.结论:文章设计了一款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具有健康监测功能的老年陪护机器人,以填补市场空白,满足老年人的陪护需求.

    图像识别老年人智能陪护机器人

    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IP形象开发策略探析

    齐昱迪
    168-170,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国内景区广泛开发IP形象,收获的经济效益较为可观.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作为《西游记》中的场地原型,具有开发IP形象的潜力.文章旨在开发与花果山风景区特色深度结合的IP形象及其衍生品,研究有效塑造花果山景区IP形象的方法和原则,在传播西游文化的同时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方法:文章集中探讨理论方面的开发策略.首先,阐述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IP形象的开发现状和价值;其次,调研和分析花果山风景区相关竞品、景区当地相关的文化资源和市场需求;最后,从设计原则、基础定位和衍生定位三个维度给出相应的开发设计策略.结果:文章合理定位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IP形象适合选取的设计主体和基本风格,为IP形象的基本信息设置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后续相关衍生品在线上和线下的表现方式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结论:通过前期调研分析得知,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适合以"孙悟空"作为IP形象,风格应采用"酷""萌"的类型.在衍生品方面,应该以展现景区特色为基础,以《西游记》中花果山相关的情节为线索,结合新兴技术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和表达,将当代的审美思路和传播语境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景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IP形象花果山《西游记》

    影响家庭关系的要素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葛晗
    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研究影响家庭成员关系的要素对设计的指导,通过产品设计促使家庭成员之间建立积极健康的关系,对当下产品设计有所启迪.方法:综合应用定性和定量方法,通过用户调查和在线问卷收集数据,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确定影响家庭关系的要素.通过这些数据推导出相关的评价指标,运用定量研究的数据分析和假设验证来支持定性分析的结论.然后,深入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家庭成员维持积极健康关系的 4 个主要因素.最后,将 4 个主要因素结合产品进行分析,体现要素的可参考性.结果:研究确定了影响家庭关系的 4 个主要因素,分别为综合满意度、情感联结、交互性和耐用性,同时这4 种要素在产品应用中有所体现.结论:文章旨在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提供设计要素参考,但也存在局限性,即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相处方式存在异同,但本研究的相关评价量表则是通用性质的,需要更多数据和研究来验证要素的可行性.

    家庭关系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数据分析产品设计

    情境驱动指导下的农机造型设计探究

    杨梅卢子奇
    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适应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状况,使农业机械设备具备人机互动功能,满足环境需求,文章探究情境驱动指导下的农机造型设计.方法:从情境驱动的理论框架出发,构建情境驱动的理论模型,并进行造型设计研究.通过深入分析特定环境系统的功能特征与互动关系,调整人、机、环境之间的结构,以实现其优化.引入情境驱动设计方法,结合Kano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用户意象的农机造型设计框架.结果:研究深入分析农机用户的需求,从功能性、安全性、人机交互等方面明确农机造型设计的关键要素.对黄河三角洲环境系统中的约束和驱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最终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呈现出设计方案.结论:以情境驱动的设计理念为基础,深入研究装备类车辆产品设计的关键因素,旨在解决装备车辆在人机互动和用户体验方面的问题.以农业机械设计为例,探索一种全新的系统和流程,涉及大量设计创新和验证工作.分析 4 个关键设计元素,包括人与物的关系、行为与目标、时间与空间、技术与规范,并以农机的优化设计为实证案例.这项研究不仅为农用机械装备类产品设计者提供了创新思路,也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可据此优化该地区的农机设计,并提升其工作效率.

    情境驱动农机造型造型设计Kano模型用户需求

    喜相逢纹样的历史演变研究

    魏瑜薇张毅
    18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喜相逢纹样作为中国装饰艺术史中的重要纹样之一,寓意深刻,装饰载体十分广泛,无论是在金银器、瓷器、丝毛染织品,还是在石雕、壁画上都可见其身影.方法:文章以喜相逢纹样为研究对象,基于考古出土、历史文献和图像资料,探究喜相逢纹样的演变历程.结果:研究表明,喜相逢纹样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期,它们常饰于陶纺轮和盆罐内底等圆形装饰区域,作二元交汇状概念图式.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装饰载体的增多,喜相逢纹样开始出现在铁器、青铜器、漆器上,纹样轮廓也不再局限于正圆形,纹样题材的形态较之前更为写实,开始出现抽象动物题材.秦朝,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影响,总体艺术风格恢宏而又富于现实精神,因此这一时期的喜相逢纹样并不严格遵循"S"形骨线构图,出现了斜线式.至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希腊植物装饰和印度佛教造型等传入,喜相逢纹样造型开始发生变化,并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在漆器上最为常见.唐代物质的富足使人们逐渐开始注重精神追求,喜相逢纹样因此侧重于情感表达,有了"喜"的呈现,多用于金银器上,晚唐开始频繁出现在丝织品上.宋代,太极图广为流行,太极图式结合花草植物纹成为宋代喜相逢纹样的主要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织物、器物、壁画等载体上.明清时期,喜相逢纹样更加多元繁复,结构排列也有所变化,自由的团花形式取而代之.结论: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与实地考察法对喜相逢纹样的历史演变进行论述,以期完善喜相逢纹样研究体系,为现代喜相逢纹样的创新设计提供灵感.

    传统纹样喜相逢纹样历史演变

    光色推理在数字插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黄琪杨剑
    18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数字插画设计上色过程中,通过捕捉画面的光色规律推断出相对真实的色彩关系的过程就是光色推理.色彩是插画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因此光色推理在数字插画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文章通过研究光色推理在数字插画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探寻插画师如何通过光色推理分析数字插画设计中光影与色彩的关系,并结合光色推理原理与方法探讨光色推理与数字插画设计之间的联系与应用.方法:文章首先论述数字插画设计现状和光影推理原理,通过分析光色推理对数字插画设计的艺术呈现与作用,阐述光色推理对插画师与数字插画设计的重要性.结果:了解数字插画设计中的光色推理应用原理、掌握光色推理应用方法,插画师不仅可以对数字插画设计进行写实表现,还可以增强数字插画设计的写意表达.同时,在数字插画设计中应用光色推理可以塑造空间产生对比、营造氛围传递情绪、制造焦点引导视线、提炼特色形成风格.结论:对数字插画设计而言,光色推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与方法,它不仅可以协调画面色彩关系,避免出现色彩问题,还可以帮助插画师进一步掌控画面色彩调性,提升插画师的色彩掌握能力、色彩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辅助数字插画设计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增强插画作品的视觉吸引力和表现力.

    光色推理数字插画设计

    "她经济"时代广告角色的品牌趋势与设计策略探究——以个护日化类广告为例

    黄冠月王馨
    18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她经济"时代,女性在文化产业和消费领域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这为女性赋权广告和品牌营销提供了思路,也与后现代女性主义强调注重差异、消除性别二元化的批判性思潮轨迹相重合.如今不少广告力图建构的性别蓝图与实际的角色表述存在出入,遭到了市场的批驳与抨击.方法:为了探讨性别观念建构的定式在两性之间的差异、广告角色形象建构的品牌趋势与现存问题,文章以个护日化类视频广告中的两性角色为研究对象,借助案例分析法和数据量化进行分类编码和解码,基于广告的品牌营销及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探索更适合"她经济"广告的角色设计策略.结果:近年来广告两性角色设定呈多元化趋势;两性形象依然存在性别领域分割及服化视觉同质现象;性别偏见以更为潜匿的方式呈现在广告中;不同地区存在不同角色设定倾向.因此,文章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期探求在新媒体和"她经济"语境下广告影像对性别建构的创新理念和创作策略,为当今时代广告媒介实现性别平等和商业互利提供参考.结论:"她经济"时代,广告角色的社会与家庭身份属性、性格设定、服化视觉需要打破性别领域分割、创造主体话语、突破"凝视"力量,探寻更多元的群体、注重个体体验、避免服化道雷同.

    "她经济"后现代女性主义性别形象角色设计品牌营销广告

    消费升级背景下武汉餐饮老字号品牌形象设计策略研究

    汪涛夏思思
    19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武汉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汇聚了众多独具特色的老字号品牌,这些品牌是武汉工商业文明的重要载体.但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理念不断变化,老字号品牌也不断衰落.文章结合消费升级的特点及其对老字号品牌的影响,以及武汉餐饮老字号品牌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寻武汉餐饮老字号品牌形象设计策略.方法:首先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如今的市场具有消费群体年轻化、消费方式网络化、消费需求多元化的消费趋势.随后进行市场调查,得出消费群体换代、消费观念升级、消费方式转变的结论.最后归类分析武汉餐饮老字号品牌现存问题,从品牌定位、视觉设计、营销手段三个方面探析武汉餐饮老字号品牌形象设计策略.结果:通过"德华楼"线上平台对接新零售、"五芳斋"与迪士尼等头部IP跨界合作"汪玉霞"包装创新设计、"扬子江"成立武汉首家"非遗"主题场馆等案例,论证品牌形象提升对老字号品牌发展的重要性.结论:餐饮老字号品牌需要迎合消费升级的趋势,聚焦新一代消费群体,完善视觉系统,优化品牌传播内容,实现品牌年轻化,提升品牌形象,营造消费场景,提高武汉餐饮老字号的品牌价值,助力老字号品牌高质量发展.

    消费升级老字号品牌形象形象设计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