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期"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困境和对策研究

    闫五一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和交互的媒介能够开阔人们的视野,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信息、高效学习,但若使用不当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文章研究新时期"00 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困境,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对策.方法:文章从网络素养的含义和研究意义出发,探究"00 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面临的困境: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缺乏深度思考,网络学习能力较差;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网络娱乐倾向明显;网络化时代传播速度加快,网络失范行为增加;网络空间缺乏监管,网络防范滞后等.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期"00 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对策:制定规范制度,整顿网络空间,建立和谐秩序;重视思想建设,强化思政育人,营造教育环境;注重育人内涵,丰富校园文化,凝聚精神动力;关注心理健康,坚持价值导向,引导网络行为等.结论:新时期研究"00 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对策,一方面能拓宽教育渠道,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为高校发挥好网络思政育人优势提供借鉴;另一方面高校借助网络平台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从而净化网络空间,保障校园、国家网络建设的安全与发展.

    新时期"0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

    新媒体视域下短视频语言运用研究——以旅行博主为例

    秦侨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互联网和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短视频已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信息传递工具之一.特别是在旅游领域,旅行博主通过短视频分享他们的旅行经历、攻略,甚至传递生活理念.文章以旅行博主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研究新媒体视域下短视频的语言运用.方法:在众多的旅行类博主中,选择"房琪kiki""皮皮在蓝色星球""牛肉夫妻出逃记"这三位博主作为代表性研究对象.从特殊到一般,深入分析代表性博主短视频的语言文本,并探寻其表达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短视频旅行博主使用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个性特点,还需要在表达方式和传播策略上有所创新,以吸引观众并与其互动.短视频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创新的表达方式、个性化的叙事风格以及富有吸引力的内容设计等方面.这些特点不仅满足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还使有效的信息传递成为可能.结论:旅行是一种寻找自我与探索世界的方式,与对短视频创作深度与广度的追求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旅行博主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策略,成功吸引观众并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其制作的旅行短视频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

    新媒体短视频语言运用旅行博主

    自贡彩灯文化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路径研究

    唐蛟
    103-10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5G商用时代到来,媒介系统不断延伸和演化,新的传播方式应运而生,这也使自贡彩灯文化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自贡彩灯文化产业暴露出产业化品牌效应不强、缺乏创新类专业人才、产业协作不紧密、行业标准不完善、媒介利用不足等问题,既制约了自贡彩灯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冲击了自贡城市品牌的有效传播.城市经营观念日渐深入人心,自贡要实现差异化发展,使其具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自贡城市品牌的打造成为关键.方法:文章基于自贡彩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自贡城市品牌传播的困境及产生的原因,以融媒体为切入点,结合传播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理论,为自贡彩灯文化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新路径.结果:为塑造有吸引力的自贡城市品牌,推动自贡彩灯文化产业发展与传播,首先可从知名度出发,将媒介内容多样化融合传播;其次从美誉度出发,让媒介形式多渠道融合互动,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最后从忠诚度出发,使媒介平台多联通融合服务,发挥多主体的优势.结论:文章依托自贡彩灯文化产业,多视角挖掘视觉文化传播路径,丰富自贡城市品牌传播内容,打造生态"彩灯+"的城市品牌.

    自贡彩灯文化城市品牌

    三维重建技术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葛凌蓝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栖霞山石窟作为我国南方著名的石窟艺术遗址,以独特的石刻造像闻名于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侵蚀,这些珍贵石窟造像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章深入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应用,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石窟艺术遗址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方法:为了研究这一问题,采用全新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包括三维扫描、点云重建、摄影测量等方法,对栖霞山石窟造像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采集.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笔者构建出栖霞山石窟造像的虚拟化数字场景,并在后续的数字化平台上实现虚拟展示.结果:三维重建技术为栖霞山石窟造像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全新的展示方式.通过这一技术手段,受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栖霞山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仿佛置身于石窟之中,也能够为学者深入研究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提供重要依据.结论: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高精度的数字化模型,石窟造像的精美细节得以还原,为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而基于数字资产的虚拟化展示不仅拓展了文化遗产的传播范围,还可为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与参考.

    三维重建技术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

    美育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审美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余琪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美育是高校深入推动"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现实诉求.它是培根铸魂的教育,在大学生审美观培育、道德情操修炼、人文精神提升、健全人格塑造以及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高校美育仍是"五育"中的薄弱环节,高校辅导员作为贯彻落实和改革创新大学生美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其审美素养对美育工作实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方法:文章对高校辅导员审美素养现状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其存在美育意识淡薄、审美素养欠缺、美育实践能力不足等主要问题,而后从学校和个人两个层面提出具体提升策略,包括学校严控准入关、持续过程培训、强化激励机制、重视软硬件建设、优化校园美育氛围,以及个人加强理论学习、注重人格美和言行美塑造、强化美育实践创新等.结果:将审美素养和美育实践能力作为高校辅导员必备的职业素质和核心职业能力,能保障国家美育方针政策的落地,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结论: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施教者,其审美素养的高低关乎高校"以美育人"工作的全面推进和改革创新.因此,现阶段提升高校辅导员审美素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美育高校辅导员审美素养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研究

    张君陶
    116-11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尽管近年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未完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基于此,文章从"三全育人"视角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旨在更好地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和发展.方法:文章主要采用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和"三全育人"现状进行系统调查.针对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等群体分别制订相应的调查方案,从而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客观性.结果:调查发现,一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机制体系不健全、"三全育人"理念贯彻不力、师资素养有待提高、规划不系统、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对此,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要求,可考虑从科学规划、教学内容与方式、师资建设、机制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结论: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只有各方协同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从而培养出更多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优秀艺术设计人才.

    课程思政高校"三全育人"艺术设计

    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研析

    曾荣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理念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为进一步发挥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必须助力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确保声乐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需求以及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相贴合.方法:文章从高校声乐专业发展、学生个体发展、音乐艺术领域改革等方面,深入分析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从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程配置改进、"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创新、多元化教学考核评价模式设计等层面,深入分析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转型策略,探寻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结果:围绕时代发展需求、学生成长需求来改革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模式,明确课程育人目标,组织实施多元化课程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发挥声乐课程的育人功能,增强声乐课程教学的全面性、丰富性,实现多维度育人目的,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声乐知识技能,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满足新时期高素质、高水平艺术人才的培养需求.结论:在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为助力声乐专业与时俱进,需要推进声乐课程教学改革,逐步拓展声乐课程教学范围,丰富声乐课程教学内容,高质量组织设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达成全面育人目的.

    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

    民国小学书法教育对硬笔的接受研究

    赵琳王一斐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民国时期,人们认为毛笔是书写汉字的工具,也是书法艺术一体化的工具.文章探讨硬笔在促使民国小学书法教育由承担小学语文书写教育转变为艺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小学教育史料,归纳硬笔在民国小学教育中的接受过程,考察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历史背景,讨论硬笔进入民国小学书法教育的过程及其影响.结果:硬笔进入民国小学书法教育,最初作为毛笔书写的过渡工具,率先在低年级学生群体中得到应用,此后渐渐取代毛笔成为小学语文书写工具.毛笔与小学语文的识字、写字脱离联系,铅笔和钢笔承担起毛笔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写字的基本功能,毛笔则限于小学书法教育使用,促使小学书法教育进一步脱离小学语文书写.结论:硬笔的快速书写和便利性,比毛笔更适合小学语文课程和其他科目的汉字书写,可以说硬笔是现代小学教育体制选择的书写工具,符合现代小学教育的书写需要.民国小学教育对硬笔的普遍接受,促使小学书法教育与小学语文书写渐行渐远,也改变了民国小学书法教育的发展方向,奠定了现代小学书法教育和小学语文书写的基础.

    民国小学语文书法毛笔硬笔

    基于分布式认知的移动学习应用的设计策略研究

    张维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布式认知理论在移动学习应用设计中的应用,重点关注移动学习活动中认知要素的分布与优化,以期解决当前移动学习应用中存在的学习内容浅显和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移动学习应用的学习效率和用户体验,满足学习者对高质量移动学习服务的需求.方法:通过深入分析移动学习现状和梳理分布式认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发展脉络,探讨分布式认知介入移动学习的优势,并分析和总结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活动的特性,凝练出影响移动学习活动的 4 个关键分布式认知要素:对象、媒介、个体和情境.基于这些特点,从优化学习资源、强化人工制品、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建立学习共同体 4 个方面出发,提出基于分布式认知要素的移动学习应用设计策略.结果:总结了分布式认知下的移动学习活动特性,并将分布式认知理论融入移动学习应用设计中,提出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移动学习应用设计策略.结论:本研究为移动学习应用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深入理解移动学习活动中的认知分布情况,增强学习者在移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认知能力,为其提供个性化、情景化的移动学习服务,能够有效提升移动学习活动的学习效率与学习体验.

    移动学习分布式认知体验设计策略

    移动界面"预判式"交互设计思维与方法研究

    崔静
    129-13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预判式"交互设计是在自然交互、无意识交互、情感计算、隐式交互等理论探索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概念,它不仅是一种设计方法,也是一种设计思维,能帮助用户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作出正确的决策.目前学术界对"预判式"交互设计还缺乏系统研究.文章旨在揭示"预判式"交互设计形成的机制,梳理"预判式"交互设计相关理论,系统总结其定义与特征,提出可指导设计实践的方法模型与应用策略.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对"预判式"交互设计进行定义梳理与特征分析,从感知提效与个性关怀、决策辅助与行为改变、信息超载与隐私失控三个角度,探讨其对用户体验的价值与影响.从用户目标、触发因子、行为逻辑等维度,提出"预判式"交互设计的方法模型.结果:拓展相关概念的理论范畴与研究视角,分析移动界面"预判式"交互设计中的用户需求与体验要素,提出挖掘用户潜在目标、洞察预判触发因子、行为逻辑拆解、设计预判交互方式的"预判式"交互设计方法模型,规范其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结论:文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构建出设计师可以随时调用的方法模型,致力于稳定输出设计结果,提升用户在"预判式"交互设计体验中正向评价的密度和程度,为实现降低用户决策成本与缓解决策疲劳这一目标提供助益,优化用户体验.

    移动界面"预判式"交互设计用户目标触发因子行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