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

黄格胜

双月刊

1003-3653

wyk1303@163.com;wyk4433@yahoo.com.cn

0771-5316630/5355630

530022

广西南宁市教育路7号广西艺术学院310信箱

艺术探索/Journal Arts ExplorationCHSSCDCSSCI
查看更多>>本刊内容丰富,涵盖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以及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维系全国美术、音乐、舞蹈专业教师、学生和专业工作者,推崇浅明晓畅的文风、提神醒脑的观点,兼容提高与普及,并蓄理论与实践,富有专业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社营生到艺道广传:近代江南书画社团的转向

    陶小军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画结社活动的兴盛与美术教育推广的迅速是近代江南画坛发展的重要特征.明末清初之际,早期书画社团的出现为江南书画结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鸦片战争之后,书画结社目的由单纯的结交切磋向追求利益、提升鬻艺效率转变,造就了以任熊、吴昌硕为代表的诸多职业书画家个人艺术的成功.辛亥鼎革之后美术教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文化要务,许多江南地区的书画社团改变组织模式,进一步加强了美术思想的推广和实践,有力地促进了美术事业的新发展.

    江南书画书画社团

    近代中国"日本美术"的知识生成与传播——以著述为中心的考察

    乔志强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治维新之后,随着日本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及日本美术的成功转型,大批中国学者和艺术家赴日留学或考察美术,他们将学习和了解到的日本美术知识援笔成文,各种报纸、杂志和书籍也积极传布这些知识和讯息,为中国美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近代中日美术的巨大反差,促使许多学人企图从历史、现状及国民性等方面揭示日本美术发达的行迹,于是引发了日本美术史研究和著述的热潮.近代中国"日本美术"的知识生成与传播,对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其明显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也给中国美术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近代中国日本美术著述知识生成传播

    王济远与20世纪上半叶的水彩画教育出版

    包洋董松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上半叶水彩画的发展离不开美术教育的兴起,以水彩画教材为主体的出版物随之出现.王济远水彩画教育出版对民国水彩画教育起到推动作用,是20世纪上半叶水彩画创作、教育、出版与传播的重要体现.王济远以美术教育家身份与出版公司的深度合作,体现民国美术出版业的发展态势.

    王济远水彩画教育美术出版

    京口张觐宸、张孝思祖孙的书画鉴藏活动

    车旭东
    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明京口张觐宸的书画收藏甚富,董其昌多次前往其培风阁寓目,后张孝思继承了培风阁的藏品.据家谱和家集考察张氏家族,张觐宸与张孝思是祖孙关系.张氏以乐施行义和崇文尚儒为家风,是镇江一带饶有声望的文化世家.张觐宸的书画名迹主要得自董其昌和项元汴子嗣,身后又全部传与张孝思.张孝思能书擅画,与清初文人书画家笪重光、查士标等交游较多.而其晚年,家藏陆续散出,由笪重光、王永宁、梁清标等人递藏,后大多汇入清内府.张氏的收藏与交游是明末清初江南活跃的书画鉴藏活动的重要代表与缩影,更对当时诸多书画家的创作具有启发和促进作用.

    张觐宸张孝思京口张氏董其昌书画收藏

    蒋兆和中西结合的水墨人物画与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变革

    陈苏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蒋兆和是 20 世纪中国人物画领域的重要画家.他的绘画实践对 20 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变革与现代转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蒋兆和的绘画作品关注现实,描绘现实,拓展了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内容与精神内核;二是将中国画的笔墨与西方绘画的素描进行结合,改变了传统人物画的技法语言与审美观念.

    蒋兆和中西结合水墨人物画传统人物画变革

    敦煌绢画研究体系及近二十年研究综论

    肖浪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敦煌绢画研究及敦煌学研究体系的建立、研究发展趋势差异均与敦煌文物散逸海外紧密相关,其中以斯坦因与英印收藏体系、伯希和与法藏体系、奥登堡与俄藏体系及早期日本敦煌学研究为主.进入 21 世纪,随着科学检测技术的进步及文物数字化的发展,对敦煌绢画的研究逐渐突破 20 世纪固有研究流程和研究方法的限制,呈现跨学科、多维度、广角度的趋势.敦煌绢画自身反映的历史现象、文化交流等内容更为学界所关注.同时,科学检测结果拓展了对敦煌绢画的认识,为传统人文研究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物质证据.

    敦煌绢画方法学文明互鉴文物保护

    图文互证:论汉文摩尼教文献所见"电光佛""电光王佛"为光明少女

    刘璟盖佳择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光佛""电光王佛"所指为光明少女当是无可置疑的,无论是敦煌还是霞浦、屏南发现之摩尼教文献,并无一处文字指向电光(王)佛为所谓大明尊或电那勿者.电光(王)佛(光明少女)绝不仅仅是诱惑暗魔的工具神,而是能兴云致雨、擒捉魔首的闪电神,后更有干预冥判、裁判灵魂之大能.她从未因华情之"不允"而在中原摩尼教中销声匿迹,却因其悲悯之怀最终跻身摩尼教"三佛"之列.

    光明少女电光佛电光王佛云雨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与当代草书艺术失语

    吕金光罗艳清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书是最能表达内心精神的书法形式.草书的创作是对于意境的追求过程,有高度的草书作品应当是概括自然、书写自然的,是对生命的表现.草书艺术的崇高境界是在社会与心理共同的影响下形成的.李泽厚所提出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为当代草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只有社会本体与心理本体共同进步,才能使草书创作达到新的高度与境界.

    史学社会本体论,心理本体论,当代草书

    承续与创新:21世纪以来艺术乡建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李梅魏慧争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21 世纪中国的艺术乡建可以说是一种双向机制,无论是介入式、参与式、融合式、赋能式,还是艺术教育路径,都在实践过程中延续着这种双向发展的道路,让艺术和乡村成为共同体.艺术教育有效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可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把握教育与文化、文化与人的关系,以艺术教育复兴、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乡土文化自觉;可以借鉴赫伯·里德的审美教育理念和滕守尧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思想,培养乡村在地化全面发展的人才.

    乡村建设乡村振兴艺术乡建艺术教育教育人类学

    新时代以来美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导向、美学实践、审美路径

    张利国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术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政策支持和价值理念引导,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还需要探索合适的审美路径以及获得文旅融合的助力,如此方能在提升村民经济收入、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美术乡村振兴价值导向美学实践审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