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

黄格胜

双月刊

1003-3653

wyk1303@163.com;wyk4433@yahoo.com.cn

0771-5316630/5355630

530022

广西南宁市教育路7号广西艺术学院310信箱

艺术探索/Journal Arts ExplorationCHSSCDCSSCI
查看更多>>本刊内容丰富,涵盖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以及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维系全国美术、音乐、舞蹈专业教师、学生和专业工作者,推崇浅明晓畅的文风、提神醒脑的观点,兼容提高与普及,并蓄理论与实践,富有专业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参与者视角下乡村红白喜事展演的主体、特征及价值——基于湘东麻乡的田野考察

    杨帆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红白喜事展演已成为许多乡村最热闹、最具影响力的公共活动.一些民间职业团艺术组、歌舞队及特色戏班是该活动的主要组建者和演出者.他们结合村民需求、自身优势和市场情况,精心打造出极具娱乐性、多样性且自然随意的演出内容.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在热烈欢乐的氛围中,不仅身心得到放松,关系变得团结,同时还通过共同创造,实现了公共文艺生活的自救与调适.

    红白喜事展演公共文艺活动乡村艺术团村民

    朱载堉"新法密率"创制路径考

    许馨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律学以三分损益法中"黄钟不能还原"的问题为动力不断发展.中国古代乐人实践群体和文人书写群体的分离,造成中国古代音乐研究理论和实践的相对独立.朱载堉"新法密率"的创制,既得益于古代学术和传统的积淀,又辩证地继承了既往乐、律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他敢于打破成见、坚持真理的选择.

    中国传统乐学朱载堉新法密率理论律学应用律学

    金石学典籍中铜鼓图像考述

    李保江李莉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官方金石图录典籍如《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等,以及私人著述如吴云编撰《两罍轩彝器图释》、端方辑录《陶斋吉金录》、李光庭辑录《吉金志存》等,收录有一定的铜鼓图像和文字史料.图像的整体形制和纹饰特征显示,典籍所录铜鼓有北流型、冷水冲型及麻江型等三个类型,且分别有着相应所属时代.铜鼓史学史书写,须将古代金石学纳入研究视域.

    金石学铜鼓图像类型

    清宫寿戏《兰殿呈祥》剧本流变考

    刘铁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宫寿戏《兰殿呈祥》实由《升平雅奏》改编而来,其间还一度改名《尧天雅奏》.剧本至迟不晚于嘉庆时期出现,而后通过部分曲目的增减、曲辞和道白的调整,完成了从《升平雅奏》到《兰殿呈祥》的首次变身.道光后,剧本保持整体稳定,仅根据演出情境需要,对相关颂词进行调整,体现出清宫寿戏"大稳定小调整"的改编原则与策略.该剧道光至同治三朝未见演出记录,直至光绪十七年(1891 年)慈禧寿辰时才再度上演.十六次演出记录全部见于光绪一朝,主要用于万寿和新春承应.

    《兰殿呈祥》《升平雅奏》寿戏清宫

    梆子腔《药会图》《药性巧合记》成书考

    孙红瑀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一般视《药会图》《药性巧合记》为早期梆子腔的重要剧本,但据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某堂刻本《药性巧合记》、道光十年(1830 年)抄本《药会图》,乾隆时并没有《药性巧合记》一剧,所谓乾隆三十五年本《药性巧合记》是后人伪作.该剧的渊源为汪价创作于顺治元年(1644 年)至康熙十二年(1673 年)间的小说《草木春秋》.约嘉庆九年(1804 年)至嘉庆十三年(1808 年)时,晋人郭秀升改《草木春秋》为十回本梆子腔《药会图》.嘉庆九年(1804 年)至道光十四年(1834 年)间,后人又据《药会图》改编出八回本梆子腔《药性巧合记》.

    《草木春秋》《药会图》巧合记梆子腔《草木传》

    唐勤油画展

    唐勤
    封2,后插1-后插8,封3-封4页

    敬告作者、读者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探索》编辑部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