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研究
艺术研究

高卉民

季刊

1673-0321

ysyj@vip.163.com

0451-86347554 88067434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艺术研究/Journal Art Research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油画创作认知延伸

    张逸恬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迄今为止,艺术作品的多样性格局已经堵截了创作的新范式,正因它包容之大的量度——内容、媒介、形式到社会、自然、政治,再到数字化艺术手段,似乎早已颠覆了传统绘画再现描述的功能,在当代社会逻辑上,绘画不得不突破自身的形式更新创作思维模式.本文基于艺术语言与材料的进化,在范式的界定与演变下,转化油画创作的自由意志与精神互融的表达.

    油画创作艺术语言材料

    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类课程五育教学模式研究

    隋欣李卓洋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注重跨学科之间的融合,使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相关联系,拓展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质.五育教学提倡人文主义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化的综合能力.二者之间交相呼应,都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综合型人才.现如今,艺术类人才也需要更加全面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本文将对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类课程五育教学理念进行研究,分析其建立的现实意义,并对其发展进行思考.

    交叉学科五育教育教学理念

    东北渔猎民族传统手工艺融入美术教学的路径

    张晓丽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的非遗文化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东北渔猎民族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浓厚的艺术氛围,是世界艺术的一枝奇葩,同时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中一个特殊的分支.本文以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为视角,以东北高校黑河学院为例,通过基地和实践教学中心建设、非遗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和工艺团队建设等方式,开展传统手工艺课程与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融合,是对东北渔猎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活化应用,希望能够通过东北渔猎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展现加快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现步伐.

    东北渔猎民族传统手工艺高校美术教学

    巴洛克时期女高音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研究

    郭鑫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洛克时期音调在创作方面产生了共同练习的形式,这种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声音艺术演唱的发展,此时在欧洲国家、意大利等使用的高音唱法也趋于成熟,不过由于以往宗教音乐的干扰,以至于得不到更好地应用与发展.巴洛克时期的声乐时代演唱特征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探究巴洛克时期女高音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曲调与艺术性,并主要对巴洛克时期女高音的声乐演唱声部特征进行简述,了解该时期女高音作品演唱的相关要求和对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展开研究.

    巴洛克女高音声乐作品艺术特色

    当音乐主题作为"行为者"彼此相撞——贝多芬"严肃四重奏"奏鸣曲式乐章的叙事策略

    张瀛戈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参照音乐叙事学研究中的"主题—行为者"理论,以总结贝多芬"严肃四重奏"(op.95,1810)第一乐章突破奏鸣程式的结构设计为起点,着重研究多个"主题—行为者"的存在形态、"行为者关系"与动态演变的行动元脉络,以致总结出贝多芬立于该乐章的叙事策略与精神内涵.

    "严肃四重奏"奏鸣曲式乐章"主题—行为者"主题—行动元脉络叙事策略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承接文化认同思想逻辑研析

    孟鑫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议题,面对全球化时代来临,尤其是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之间的关系与国际软实力竞争的内容与语境中,投射着强化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愈发凸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独特的文化属性与价值内涵,烙印着文化、政治与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缩影.研究发现,推动大学生坚定文化认同意识的心理机制,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内化过程,联结输入知情意行的教育对策及各环节相互影响与作用,是显现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意识的主体.

    文化认同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对策

    多元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与钢琴教学的融合

    董美娜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钢琴也逐渐成为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通过中国优秀钢琴作品连接迁移,能够有效提高钢琴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掌握钢琴演奏技巧,激发学习钢琴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钢琴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多元传统文化中国钢琴作品钢琴教学融合

    阮重奏演奏形式的探索与发展——以《舞者的诉说》为例

    张宏天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阮重奏作品《舞者的诉说》为出发点,围绕此作品进行探讨阮重奏这一演奏形式的探索与发展.阮族乐器音域宽广,音色较为融合,演奏风格多样化,本文将主要从阮重奏的发展历程、演奏技巧、作品分析以及实践训练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自身多年的演奏和学习经验,对阮重奏的演奏形式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阮重奏演奏形式探索与发展《舞者的诉说》

    姜夔《白石道人歌曲》词调音乐的演唱技巧与艺术分析

    丁宁任羽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姜夔,作为南宋文坛的杰出代表,其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更在音乐艺术上独树一帜.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词曲谱集,他的词调音乐作品饱含深情,寓意深远.如何精准地传达这些词调音乐的内涵与情感,尽可能展现宋代遗音,成为音乐研究者值得深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白石道人歌曲》中词调音乐的多方面分析,详细阐述了演唱这些自度曲时如何运用气息、咬字、韵味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并探讨这些技巧在艺术处理中的重要性,以及二度创作在诗词作品演绎中的作用.

    姜夔词调音乐演唱技巧艺术分析

    探戈艺术与阿根廷国家文化

    赵慧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探戈是阿根廷重要的文化符号.探戈艺术,是被人们普遍认同的阿根廷典型表征形象,其背后体现的是阿根廷的民族历史特质和文化共同意识.通过对探戈发展的梳理以及对探戈歌词和舞蹈动作的剖析,本文认为,探戈的起源体现了阿根廷的移民混合文化,探戈的发展演变见证了阿根廷的社会历史变迁,探戈歌词中大量使用的俚语伦法多象征着阿根廷身份,探戈舞蹈动作彰显了阿根廷人的民族性格.

    探戈阿根廷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