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研究
艺术研究

高卉民

季刊

1673-0321

ysyj@vip.163.com

0451-86347554 88067434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艺术研究/Journal Art Research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音乐剧教学与钢琴艺术指导的开放性实验探索

    孟斯诺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艺术指导涉及音乐素养、艺术创新能力以及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在开放性的姿态下,它直接影响着音乐剧教学质量的优劣与高低,因其体现多重价值,优化教学过程和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演绎技能、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渲染音乐剧作品气氛,挖掘和展示音乐剧唱段的艺术魅力.此次分析打破了音乐剧教学与钢琴艺术指导两块内容单向看的局面,重心基于钢琴艺术指导的内涵、学科特征以及价值,提出了价值实现的策略应对教学缺失.通过提供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实践机会,开阔音乐剧教学中的困局,多元的传递内容与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拓宽音乐视野,培养独特音乐风格和表达能力.

    钢琴艺术指导音乐剧教学价值实现

    古筝"技、韵"同构的联觉教学模式微探

    刘娜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古筝的教学中,关于"技"的培养被视为核心,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教育,"技"是最可被量化的,再由"技"作为载体的"韵"表达作品思想、展现演奏风格,所以两者相互依存.在"技"与"韵"的关联中,鉴于"韵"满含的抽象性特点,教师需要通过"技"引发的各种联觉手段完成"韵"的培养,使之可被具象、理解、表达.

    古筝联觉教学模式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汉字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孙慧良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字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进一步适应时代需求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承和推广中华文化,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字艺术,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认同."四创融合"理念下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热情,相信汉字艺术课程将在传承和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高校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做出重要的贡献.

    创新能力汉字艺术改革与实践

    中国古典舞课程思政元素的价值逻辑和行动路径

    赵雷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课程思政实践中目标与手段、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二元论思维导致的误区,提出通过评价实现课程思政实践育人美好期盼的价值逻辑.强调课程思政实践评价应回归育人本位,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评价格局,并探索分类分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保障机制.美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重要育人手段,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具备美学价值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契合的天然功能,成为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理想载体.因此,探索中国古典舞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美育思政中国古典舞课程教学

    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

    李婷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全球化日益加剧、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民族声乐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保持民族声乐独特魅力的同时,顺应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潮流,成为高校声乐教学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声乐教学,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策略.使学生在掌握声乐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成爱党爱国、德艺双馨的高层次艺术人才.

    多元文化高校声乐教学方法探析

    魏晋自觉说在书法教育领域考论

    张琦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觉说是魏晋南北朝文艺史研究的重要命题,但是否能使用"自觉"评价此时的艺术教育状况仍有待商榷.本文首先厘清了"教育自觉"与"魏晋自觉"的概念关系,以魏晋书论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比较先秦至两汉时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教育状况,分别从目标、内容与评价三个教育学的基本要素出发,尝试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教育是否满足可被描述为"教育的自觉".魏晋时期的书法教育是一种精英艺术的"自觉",这种书法教育的成果,只能是门阀士族的胜利,庶族寒门无法享有,注定存在无法超越的时代局限,但它已经开始注意到了人本身的存在价值,开始朝着人的发展而前进.

    魏晋南北朝书法教育史教育自觉

    引思导学:钢琴演奏教学风格导向教学成果的走势关系

    万丹丹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人特质与流派、形成过程以及形成机制直接对教师的教学风格产生影响.而教学风格则在比较研究和培养策略等方面对学科的价值功能起到关键作用.此外,教学风格也会对学生的思维成果、个性展现产生深远影响,有必要从此视角来探讨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以及教学手段在不同教学风格中教学成果的体现.本文旨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深入探讨钢琴演奏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的影响,通过从整体上丰富教学风格研究的视角,探讨其综合作用,不断反思、调整和优化并提升教学风格研究的理论品性.

    钢琴演奏教学风格学习成效关系

    新时代红色文化在艺术创作课程的实践研究

    刘仕伟刘苑熙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培养艺术人才,新时代艺术创作课程在课程内容的理论构建、课程目标与设置、管理与保障、质量评价、社会认知发展等体系应融入红色文化,体现红色文化,师生通过考察、参观等活动共同学习红色文化资源,以获取更多贴近时代特色的创作素材.在艺术创作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红色文化,教师能够通过课程思政提升教书育人的有效性,学生能巩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红色文化新时代艺术创作课程OBE教学理念课程实践思政教育

    音乐美育与立德树人:高中音乐教育的融合

    吉晶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美育与立德树人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内在联系,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均致力于培育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通过《阳关三叠》和《阿细跳月》的教学实例,本文展示如何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实现音乐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激发情感共鸣,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其次,讨论实施立德树人音乐教育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涉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缓解心理压力、传递道德情感以及通过音乐实践提升道德品质等方面.

    立德树人音乐教育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实施

    河南曲剧《榆树孤宅》艺术特色分析

    于泳涛隋欣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曲剧《榆树孤宅》在1988年由中国著名剧作家孟华先生根据美国戏剧之父奥尼尔的知名作品《榆树下的欲望》改编而成,随后在郑州首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榆树孤宅》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在河南曲剧发展的百年历程之中,从未有过根据国外话剧进行改编的先例.不仅为西方作品"中国戏剧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为河南曲剧的剧本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本文通过唱腔、伴奏音乐、演唱方式、舞台效果四个方面,来探索《榆树孤宅》的艺术特色.

    河南曲剧榆树孤宅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