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倪龙兴

月刊

1005-2593

kqytbk@fmmu.edu.cn

029-84776082

710032

西安长乐西路145号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nservative Dent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口腔内科学专科杂志,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著名口腔医学专家史俊南教授主编。内容范围:龋病学、牙体修复学、牙髓病学、牙周病学、老年口腔医学、儿童口腔医学。本刊被国家科技部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刊)》全文收录。曾获第二次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编辑奖(1996)、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9)、陕西省科技期刊优秀奖(2002)、第四次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I优秀期刊奖(2004)。读者对象为国内各口腔医学院、系、研究所;各口腔医院、口腔科;各卫生学校口腔专业的教学、医疗、科研人员、学生;各口腔诊所的医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国牙髓病学专科教育体系对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专科建设的借鉴意义

    田福聪王晓燕高学军
    497-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口腔医学专科的建立与发展,但如何发展并无经验可循.美国在牙科专科的认定与管理方面有长期而成熟的制度.本文第一作者分别接受过中美两个体系的牙体牙髓病学专科训练,曾分别任教于中美两国的牙学院.本文目的在于结合美国牙科协会下属委员会负责的牙科专科申请与认定标准,美国牙髓专科医师的培养现状与包括教育机构、师资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具体培养要求等,探讨如何借鉴或参考美国的经验,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牙体牙髓病学专科医生培训体系.作者认为,培养后的专科医师认证制度对整个培养体系必不可缺,规范的转诊制度是专科医师有效服务的重要保证.以此为基础,回顾我国的牙体牙髓专科教育与培训体制,期望本文为进一步明确专科定义,完善专科培养制度并最终建立规范且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专科医师体系提供借鉴.

    牙体牙髓病学牙髓病学专科教育专科认证转诊制度

    计算机辅助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根管疏通的应用研究

    许裕权傅裕杰张旗
    504-508,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传统方法与计算机辅助方法在处理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根管疏通时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了 25个离体下颌第一磨牙,重建三维模型后,每个牙齿3D打印6份模型.将模型牙分为两组(n=75):传统组与计算机辅助组.2组由相同3名牙体牙髓住院医师分别完成25个牙齿的根管疏通.记录两组根管疏通率、完成时间及疏通后根管偏移情况.结果:3人在传统组中平均疏通完成率为56.00%,而计算机辅助组的根管疏通完成率为74.67%,效率提高了 33.34%,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与计算机辅助组时间分别为(351.32±21.13)s和(360.42±36.99)s,与传统组相比,计算机辅助组消耗较多的时间,但无显著影响(P>0.05).计算机辅助组在根管疏通后在距离根尖1 mm与4 mm处根管偏移量上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且疏通后根管的中心率也显著高于传统组,根管切削量更少(P<0.05).结论:研究表明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术前CBCT影像的方法对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管的疏通时间并无显著影响.然而,计算机辅助分析能够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器械和疏通方法,从而在保持根管原有形态的同时,减少疏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台阶等并发症,显著提高疏通效率和质量.

    计算机辅助根管疏通根管偏移

    头颈部肿瘤放疗的口腔剂量学与放射龋的相关性研究

    曾琛琛叶丽君周卫兵周新春...
    509-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HNC)放疗患者口腔内主要器官的放疗剂量分布特点及放射龋(RC)与放疗剂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评估40例HNC放疗患者,根据肿瘤类型分为鼻咽癌组、口腔癌组、口咽癌组、下咽癌组(n=10),用放疗计划系统记录口腔内主要器官的Dmax和Dmean.结果:在4组中,牙齿Dmax、Dmean值均依次为磨牙>前磨牙>前牙;除鼻咽癌组外,其余3组下颌牙平均Dmax、Dmean均高于上颌牙;除下咽癌组外,其余3组牙齿Dmax、Dmean与肿瘤部位(左右侧)的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同侧牙齿Dmax、Dmean高于肿瘤对侧;除下咽癌组牙齿Dmax外,下咽癌组牙齿Dmean和其余3组牙齿Dmax、Dmean与是否患RC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之下,磨牙、下颌牙和肿瘤同侧牙齿会暴露于更高剂量的辐射之中,应对此类牙齿施以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且牙齿剂量不是决定RC是否发生的独立因素.

    头颈部肿瘤放疗剂量放射龋

    不同分级异位萌出第一恒磨牙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董浩鑫陈向飒董杰王茜...
    516-519,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级异位萌出第一恒磨牙分别使用不同的矫治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省儿童医院口腔科矫治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患者20名,10例患者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分级程度为Ⅰ级或Ⅱ级,采用分牙皮圈或分牙簧进行矫治;10例患者第一恒磨牙分级程度为Ⅲ级或Ⅳ级,应用改良Halterman矫治器技术.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及治疗时间的差异,测量不同分级异位萌出的第一恒磨牙矫治前后磨牙近中倾斜角度的变化,并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分牙组平均矫治年龄为7.3岁,矫治器组平均年龄为8.2岁,两组治疗时间最长为150 d,最短60 d,分牙组患者平均矫治时间为87 d,矫治器组平均矫治时间为125 d,两组年龄及治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男性患儿占比均高于女性患儿,两组治疗前后第一恒磨牙平均近中倾斜角度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分牙法和改良Halterman矫治器治疗异位萌出第一恒磨牙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不同分级程度可能与年龄、治疗时间差异及治疗前后第一恒磨牙近中倾斜角度差值有关.

    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可逆性萌出不可逆性萌出第二乳磨牙

    根管治疗后牙根纵裂与牙体修复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

    张方琪曹选平蓝肖淑汪静宇...
    520-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根管治疗后牙根纵裂与牙体修复间的相关性,探讨根管治疗后牙根纵裂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01月至2022年0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口腔医院,曾接受根管治疗现存在持续性症状及体征患牙的临床资料,纳入可能影响根管治疗后牙根纵裂的临床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经共线性诊断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614个根管治疗后存在症状及体征的患牙中,158个诊断为牙根纵裂,发生率25.7%,其中采用冠修复的患牙共104个,包括69个全冠(43.7%)、35个桩(核)冠(22.2%),且67个采用二氧化锆全瓷材料;在桩(核)冠修复中多为纤维桩(62.9%),其次是铸造桩(34.3%),桩长多达根中1/3(5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牙冠修复方式、修复材料、修复体存在形式、桩的应用、患牙咬合关系不良、邻牙缺失、牙周条件不良、窦道、牙周探诊深度(P<0.001)与根管治疗后牙根纵裂的发生相关.结论:二氧化锆全瓷材料的全冠修复、桩的应用及咬合不良因素等是根管治疗后牙根纵裂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为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致.

    牙根纵裂牙体修复牙髓治疗牙影响因素多元逻辑回归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郭鑫赵媛
    530-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不断革新,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日益显著.本文旨在对近五年来国内外关于VR与AR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主要涵盖医学教育与培训、模拟与规划手术、手术导航、缓解焦虑与疼痛、远程牙科和医患交流6个方面.同时,探讨了这两种技术目前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推动VR与AR在口腔医学的深入应用与发展.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口腔医学手术导航远程医疗

    学生对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反馈意见的分析

    王琳李子夏谢娜曾辉...
    536-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学生视角深入剖析了牙体牙髓病学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应用效果和价值.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OSCE持积极态度,认为其能精准评估临床能力并提升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成绩分析揭示了学生在各模块的表现差异,尤其在病历与处方书写及临床思辩等模块存在挑战.讨论部分提出了教学策略的反思与调整建议,包括引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及游戏化学习方法等创新手段,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强调了 OSCE在评估学生临床技能和提升职业素养上的重要作用,以及教育者应融合理论与实践,专注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本研究为进一步优化口腔医学教学提供了有力依据和建议.

    牙体牙髓病学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临床技能教育评估教学方法

    牙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思政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吕玉蓉庞云清陈锐王静...
    542-54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年轻医师将课堂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应用于临床服务的能力,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重要的学科之一,牙周科也是口腔医学住院医师主要轮转科室.但以往的牙周科住培带教主要关注学生临床诊疗操作能力,而忽视了思政教育在住培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将思政元素渗透到临床诊疗带教工作中可以培养住培医师高尚医德和社会责任感,从而真正做到"三全育人".本文对兰州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住培教学过程融入思政教育进行分析.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思政教育牙周教学

    口腔医学本科生全周期进阶式技能训练教学模式的探索

    冉淑君秦峰邹岩曹霞...
    545-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口腔医学生既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还需要材料学、美学的知识和素养.在我国口腔医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大多是一年级二年级进行医学通识学科课程的学习,三年级下学期学习口腔专业课程,五年级进入临床实习.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连贯性,实操技能锻炼机会少,毕业后临床实践技能不高.因此结合口腔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我校提出临床技能训练课程本科全周期覆盖:在口腔医学专业通识课程学习阶段增设"手部技能训练""临床早接触"课程,三年级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理论课和实操课程并行并重,四年级(临床实习前)开设"临床前实训"课程,大五全阶段临床实习结合基于案例的学习方法(CBL)教学.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BL)、CBL和情景教学方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刺激,进阶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该教学改革旨在精准医疗新医科背景下,探寻培养服务健康中国的卓越口腔医学人才的新模式.

    口腔医学本科教学实操技能训练手部技能训练临床前实训

    "新医科"背景下对口腔临床实习医生多学科交叉培养的思考

    唐梦麒陈晨峰高波
    550-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医科建设是我国高教领域一大重要改革措施,旨在推进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本文结合新医科背景,分析了我国目前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现状,阐述了医工融合及人文学科等在口腔教育领域的重要价值.对口腔临床实习医生多学科交叉培养的探索,有利于推动学科发展适应未来医疗的发展趋势,为新时代医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需求.

    新医科口腔医学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