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园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园林
园林

毛炎

月刊

1000-0283

garden899@163.com

021-54353667

200232

上海市龙吴路899号

园林/Journal Garden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宣传、普及、推广、交流园林绿化知识,为园林绿化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花卉爱好者服务的科普期刊。十几年来,《园林》面向全国发行,目前已普及到全国各地,发行量稳定在每期3万余份,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发行量每年呈上升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倡导保护地域景观特征的可持续设计

    张浪
    2-3页

    内蒙古石拐矿区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和景观格局分析研究

    魏光普朱治衡石家成张文君...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石拐矿区2003年、2013年及2023年的土地覆盖数据,探讨土地覆盖及景观格局变化并分析其驱动力.土地覆盖数据使用ENVI遥感软件分析2003年、2013年、2023年Landset 30 m精度卫星图;采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土地覆盖及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土地覆盖转移主要发生在石拐矿区的西南部,其中2003-2013年主要是农田和灌草地向建设用地、灌草地向林地的转移;2013-2023年主要是农田向灌草地、灌草地向未利用地、灌草地向林地的转移.石拐矿区在近20年的土地覆盖变化为:农田和灌草地不断减少、林地持续增加、未利用土地先减少后增加、水体面积较稳定.石拐矿区灌草地约占整个矿区80%的面积,是该矿区的主要土地覆盖类型,灌草地、林地、农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先碎化后集中,其中发生转化的是一些小斑块,而主要的景观斑块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矿区土地覆盖整体呈现出均衡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石拐矿区土地覆盖及景观格局变化受政策影响较大,例如棚户区搬迁、石拐新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等.研究结果与石拐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各类型用地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相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为该矿区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土地覆盖景观格局驱动力矿区内蒙古

    青海河湟小流域乡村人居生态单元系统及空间格局推导研究

    钱利格日勒段俊如伏蓉...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海河湟地区是中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上游关键地区,作为流域末梢的小流域是基本的集水单元,亦是生态治理与人居建设的基本土地空间单元.在高原生态保护与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双需困境下,小流域与依附其上的乡村聚落及周边农田作为主体构成的小流域乡村人居生态单元现状空间格局破碎化严重,人为营建干扰又加剧破碎化程度,对黄河流域上游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小流域乡村人居生态单元概念解析、系统划分、空间格局推导,青海河湟小流域乡村人居生态单元生态系统共性规律揭示、基本特征归纳及空间格局构成与基本问题梳理,提出单元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管控思考,为本地区及同类地区小流域乡村人居生态单元空间格局分析为前导的管控及递进的营建策略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青海河湟小流域乡村人居生态单元生态系统空间格局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域性景观与可持续设计融合发展研究——以内蒙古九峰山耳沁尧村为例

    张晓敏李颖殷俊峰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乡村振兴被认为是推动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以内蒙古耳沁尧村为例,调研了解其地域性景观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村落的空间分布、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进行分析.结合地理学、生态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村落地域性景观与可持续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地域性景观和可持续设计相结合的建设规划,达到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地域景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探索适应当下时代背景的地域性景观与可持续设计融合发展的更优策略,真正实现可持续规划设计战略.

    乡村振兴地域性景观可持续融合发展景观规划

    2025年《园林》学刊专题征稿

    27页

    地域景观保护视角下北方半干旱地区河谷景观营造路径探索——以乌海甘德尔河谷为例

    刘晨晖曹蕾胡含培张云路...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很多城市与地区的地域景观正逐渐消失,景观风貌呈现趋同之势.在当前营建宜居环境的目标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景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探讨地域景观营造路径人手,以北方半干旱地区乌海市甘德尔河谷为例,通过对景观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域的自然、人文地域景观特征进行深入解读;根据前期景观特征定性分析结果提取出地形地貌、自然环境、人文活动三个指标层,基于ArcGIS平台对场地地域景观特征进行评价分析,最后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估结果,提出针对北方干旱荒漠地区河谷的地域景观营建策略,为推动城乡人居环境高品质发展构建地域景观营建路径,并为其同类地区地域景观保护提供相关借鉴.

    地域景观生态修复文化景观半干旱地区景观营造路径

    基于生态美育的包头市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实践体系探索

    格日勒龙婷冯启哲王兆旻...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生态美育在社区公共空间建设中的核心价值,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普遍忽视生态美育融合和缺乏系统化实践体系的现状,创新性地构建涵盖感知型、认知型和实践型三类生态美育类型的理论框架.在包头市九原区的社区公共空间中,将生态美育理念贯穿于社区微更新的各个环节,并在不同空间类型中实践应用.结果表明,生态美育不仅显著提升居民对自然美的感知与认知能力,还促进居民间的积极互动与社区凝聚力的增强.研究成果可为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与生态美育的融合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并丰富生态美育的理论体系.对于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未来社区公共空间在规划建设中有效融入生态美育具有深远的参考价值.

    生态美育包头市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实践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人工曲水形式探源——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研究

    刘宁王敬耀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曲水已有千年历史,园林曲水以天然曲水形式为原型,在造园中体现着独特的审美意趣与美学意境.从"曲"与"曲水"的释义解读出发,对园林曲水的发展历程进行脉络梳理,确立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作为现存的第一条人工曲水实例的重要地位.在曲水历史探源基础上,以成景意图为线索对南越国宫苑曲水的整体格局、形式设计等进行具体考究,结合曲流石渠的地形高差、工程构造、用材装饰等工艺技术,最终呈现出距今两千多年南越国宫苑蜿蜒生动的曲流景观,为传统园林水景理法的传承以及后世曲水营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照与范本.研究结果在理解古代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在文化、政治以及经济上的交流与融合,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推动地域性景观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曲水园林水景园林遗址南越国宫苑岭南

    城市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黄丽君宫聪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绿地破碎导致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CES)供需失衡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功能与居民福祉,城市公园CES的评估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公园CES评估的相关概念,确定11类CES功能和价值评估、感知评估、供需评估三类评估视角,探讨了直接货币法、间接货币法、直接非货币法、间接非货币法4类19种,以及3类18种方法组合方式.结果表明:(1)整体趋势方面,公园CES评估的关注度逐年上升,但对功能类别关注度不均并缺乏社区公园与游园尺度的研究;(2)评估视角方面,感知评估的关注度远高于价值评估与供需评估,评估结果可比性不佳;(3)评估方法方面,呈现从单一评估模式转向更多元方法组合的趋势,强调阶段组合以构建高效灵活的评估框架,以及从多视角出发获得更全面的评估结果.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估方法城市公园功能分类评估视角

    中国低碳乡村规划建设研究评述与展望

    谭凯文董楠楠王怡琪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碳乡融合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低碳乡村的营建与优化成为推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举措.通过CiteSpace回顾了中国近十余年低碳乡村规划建设研究发展历程,对其内容和方向进行评析,并参考前沿理论与技术,提出未来发展建议.结论如下:(1)纵向时间维度上,相关文献发表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当前仍处于上升发展期,横向分布上集中在以长三角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2)早期研究以低碳乡村基础建设为主,目前可分为相关数据核算、碳排放影响分析、规划设计策略和评价体系应用4个方面;(3)该领域基本理论框架已形成,并具备一定实践经验,但今后仍需关注欠发达地区的乡村低碳化建设进程,创新清洁能源应用技术,提升评价标准与内容的综合性,重视多学科交流融合.

    低碳乡村乡村发展规划建设知识图谱分析研究评述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