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园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园林
园林

毛炎

月刊

1000-0283

garden899@163.com

021-54353667

200232

上海市龙吴路899号

园林/Journal Garden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宣传、普及、推广、交流园林绿化知识,为园林绿化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花卉爱好者服务的科普期刊。十几年来,《园林》面向全国发行,目前已普及到全国各地,发行量稳定在每期3万余份,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发行量每年呈上升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营造

    张浪
    2-3页

    严寒气候与恢复性环境在大学校园中的互适共生:困境、逻辑与路径

    王诗琪刘浩男吴起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对于实现精神培育的教育目标和健康促进的空间目标尤为重要,严寒气候下薄弱的自然条件与基于自然的恢复理念存在矛盾,阻碍严寒和寒冷地区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建构.立足寒地气候特征与大学校园空间特质,从气候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建构环境角度建构严寒气候与恢复性环境互馈互适的逻辑与机制,厘清大学校园各类空间的恢复属性、目标与优先级,提出寒冷气候与疗愈体验共存、自然感知与冬季背景共融、人工属性与自然特性共通的寒地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建构路径.

    寒地恢复性环境校园环境设计注意力恢复亲生物设计

    2024年《园林》学刊专题征稿

    13页

    疗愈导向下寒地校园暖廊与绿地空间的交互模式研究

    吴松涛高野彭晓何明毅...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日趋提高,寒地校园暖廊与绿地空间是学生课余活动的主要场所,规划建设时需均衡交通功能、活动功能与疗愈功能.疗愈导向下的寒地校园与绿地空间交互模式研究,旨在为学生提升校园环境中缓解压力、舒缓紧张情绪、恢复身心健康的作用,为校园规划提供决策指导和实施思路.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规划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提取寒地校园暖廊的功能需求、暖廊内外休闲活动空间意向类型、暖廊与绿地的组合方式等,将暖廊与绿地空间作为校园规划的两类体系组织规划,提出通过空间布局、功能复合、植物配置等规划途径,形成疗愈导向下的暖廊与绿地空间网络化布局交互模式、暖廊内外绿化融合交互模式、休闲活动空间交互模式,以期指导寒地校园暖廊与绿地空间规划.

    校园暖廊绿地空间寒地疗愈交互模式哈尔滨工业大学

    交互感知视角下月季色彩与香气对大学生神经情绪影响研究

    鲍齐齐金荷仙曾程程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月季作为"花中皇后",在园林绿化和家庭园艺中有着广泛应用,其丰富的花色和香味具有一定的疗愈作用.情绪在身心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月季对人情绪的影响多使用主观问卷,从单一的视觉或嗅觉感知入手,缺乏多感官维度的客观指标支撑,研究结果尚不能科学地指导实际应用.从视嗅感知的视角,探究不同色彩和香气的月季对人体神经情绪是否存在积极影响以及影响的差异.视觉变量分为6个色彩类型——白色、橙色、粉色、红色、黄色、蓝紫色,嗅觉变量分为两种香型——玫瑰香型、果香型,形成6种色彩和两种香型组成的12个色彩与香气的交互组.招募大学生受试者(n=240)将其随机分配到12个组中,评价选择Emotiv Epoc X便携式脑电仪设备测量前测施压和后测恢复期间的6个神经情绪指标(参与、压力、兴趣、兴奋、专注和放松).结果显示:(1)白色、橙色和玫瑰香型,黄色—玫瑰香型、橙色—玫瑰香型、白色—果香型和橙色—果香型等组合能显著提高人的参与情绪,红色、粉色和黄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诱导兴趣情绪的提升;(2)偏冷色系(白色、蓝紫色和粉色)的降压和放松情绪的效果远高于红、橙、黄等暖色系,果香型缓解压力的效果更突出;(3)以红色和黄色为代表的暖色系诱导兴奋和专注情绪表达的效果最佳,这些暖色系和两种香型的组合能振奋情绪,更有利于注意力的恢复,能补充定向注意力;(4)色彩对神经情绪的作用效果更强,且色彩和香气的组合对神经情绪的影响并非是单纯的累加效应.研究可指导校园中不同色彩和香气的月季进行合理组合配置,诱导人们产生积极情绪,提高绿地的健康效益.

    视嗅交互感知月季色彩香气神经情绪

    注意力恢复体验视角下校园雪构景观设计优化研究

    付婧莞黄天晓陆明薛滨夏...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寒地大学校园的雪构景观已被证实对大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恢复作用,但相关研究缺少对雪构景观的注意力恢复空间设计特征的量化分析.选取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冬季校园雪构景观为典型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行为观察法,经数据收集和空间设计特征要素归纳后,量化分析雪构景观空间设计特征的表现和恢复潜力、大学生对雪构景观的总体环境偏好、雪构景观空间设计特征与恢复性活动的交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挖掘雪构景观注意力恢复潜力、加强冰雪设计类活动打造与夜间景观管理、优化雪构空间的注意力恢复性设计三个角度提出优化策略,以强化校园景观环境的注意力恢复功能,为寒地校园雪构景观的设计提供借鉴.

    大学校园注意力恢复空间雪构景观环境偏好

    视听交互视角下高校景观复愈效应研究

    周天夫李同予魏秦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景观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复愈的重要环境因素,但目前针对校园复愈景观的研究缺乏视听交互层面的讨论.采用实验研究思路,通过视听材料组合形成多个实验条件,调查学生在不同视听要素下的复愈情况,分析校园景观和声源类型对于学生积极情绪、环境复愈评价和眼动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校园视听景观对学生积极情绪的交互影响达到边缘显著水平,自然声能够有效提高林地景观的复愈效应,人为声与草坪或广场的组合获得更积极的环境复愈评价,而林地景观更容易受到机械声的负面影响.研究从视听协调水平、特定场景声期待、环境复愈量表差异等角度解释实验结果,进一步厘清校园复愈景观的多感官影响机制,有望为校园景观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大学校园自然景观复愈理论实验室研究视听交互

    北京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数字化新场景体系构建研究

    齐羚李甜婧谢佳萌宋志生...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北京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实验区具有明显的示范性,将文化数字化落实到场景空间,通过文化产业园作为空间载体营造具体文化场景对于实现文化产业和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界定文化数字化新场景的内涵;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国家文创实验区发展的现状特征和需求,并进行问题诊断.结果显示:当前实验区存在空间形态不满足数字化需求、数字化产业生态有待提升和文化资源活化创新不足等问题.因此结合不同群体对于文化产业园数字化发展的需求特征,从场景展示层、场景应用层、场景支撑层和场景感知层4个层面构建多尺度、多层次、系统化的体系架构.提出完善空间形态、优化产业业态、创新文化资源、布局智慧景观和搭建交互平台等发展策略,为后续结合示范项目提出具体优化路径和以前置规划引领统筹园区文化数字化发展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产业园文化数字化新场景场景营造

    乡土的图像:重庆传统聚落农业生计景观类型研究

    王平妤李超越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庆乡村聚落蕴含人们适应山地生态自然系统的聚居智慧,呈现出不同农业生计景观形态.乡土景观图像反映了独特的生态美景现象.利用遥感影像和实地采集的点云数据与GIS信息,结合宏观地形区层级、中观流域层级、微观聚落单元层级的划分,传统聚落生计要素的图像、景观指数分析,揭示了重庆不同区域传统聚落的乡村聚落人地关系特征,根据聚落与耕地之间的伴生关系、耕地分类模式,总结出农业生计景观中4种典型类型,提出生计景观类型的保护发展思路.研究聚落在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独特生活模式和视觉语言,对描摹重庆农业文化景观画像,推动和指导区域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提升地方文化辨识度,塑造和美乡村有现实意义.

    传统农业聚落生计景观乡土景观类型景观图像景观可视化

    "韧性"视角下宁南山区乡村景观水适应智慧研究——以宁夏彭阳县茹河流域为例

    师立华王军靳亦冰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夏南部山区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景观格局持续变化,引发水土流失、旱涝并存、河网退化、水质污染等一系列水文环境问题.不合理的空间建设割裂了自然水文过程,而乡村景观空间韧性不足,致使区域乡村水文环境脆弱性风险持续增强.构建富有韧性的乡村景观空间规划的科学范式,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宁夏南部山区极为突出的需求及发展的瓶颈.以典型韧性实践案例的生态智慧研究为方法,以"韧性实践—生态实践智慧—韧性规划框架—新的韧性实践"为研究路径,以宁南山区彭阳县茹河流域乡村为对象,分别从聚落选址、坡面景观设施布局、雨水资源利用三方面对其景观韧性实践中蕴含的生态智慧进行研究.凝练出彭阳县茹河流域"以水定业""化零为整""化整为零"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举的生态实践智慧;基于乡村社会生态"韧性"的适应力和变革力,从生态智慧、动态设计过程、控制要素及可实现途径4个方面构建茹河流域乡村景观韧性规划框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当代乡村提供了科学的景观规划方法,为宁南山区及黄土高原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指导和借鉴.

    韧性生态智慧水适应性生态宜居茹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