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运城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运城学院学报
运城学院学报

李安纲

双月刊

1008-8008

2090304@163.com

0359-2090304

044000

山西省运城市河东东街333号

运城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unche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1983年由全国著名演讲艺术家景克宁教授创办。辟有《河东文化研究》、《基础教育研究》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劳动之烦何以形成?

    朱松苗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正的劳动是一种自由的劳动,而不是异化劳动;是自觉的劳动,而不只是出自本能的活动;是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简单重复的劳动。它是基于辛劳和痛苦的价值创造和自我实现,因此它带给人的是劳动之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因为劳动之苦、劳动之卑、劳动之缚产生了劳动之烦,马克思也从劳动、劳动产品、劳动者的类本质、劳动者间的关系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之烦的根源——异化劳动。劳动教育的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从劳动之烦体验到劳动之乐,并乐于劳动。

    劳动劳动之烦异化劳动

    思维·情感·行为:主体现代化的三重维度——兼论数字资本主义语境下主体处境

    李星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体现代化塑造现代主体,是主体的实质性改变。主体全面发展依赖于主体全面解放。人的主体性包括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内容,主体现代化包含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现代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主体,资本成为真正的主体,而人与其主体性相分离,主体异化为了客体。西方文明及其现代化路径没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主体与客体的内在关系,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主体本位,正确认识和处理主体间、主客体间关系,推进主体思维解放、情感解放和行为解放,多个层面实现主体跃升,实现人的现实的、实质的主体性,进而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主体现代化思维现代化情感现代化行为现代化主体全面解放

    马克思偶然性理论视域下王阳明"心外无物"思想分析

    时佳佳王健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阳明"心外无物"思想在其学术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致良知思想和知行合一学说的理论基石。马克思的偶然性理论肯定人的自由意志,宣扬人的主体价值,以马克思"偶然性"理论为视角分析王阳明"心外无物"思想,可以剖析其思想中新的内涵意蕴,强调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认识天道,遵守道德规范,达到圣人所倡导的道德境界。

    偶然性主体性意之所发心外无物

    《聊斋志异》"关公"叙事研究

    唐露铭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关公信仰随前代的积累而达到新的高峰,蒲松龄明显受该现象影响,因此《聊斋志异》情节中多次出现关公,或推动情节,或点明主旨,或二者兼有。蒲松龄在时代思想政策与自身儒家道德观共同作用下,借助关公这样一个道德模范敷演情节,其主要目的是提倡忠孝节义、导人向善,表达自身救世劝世的理想。

    聊斋志异关公叙事功用劝世救世

    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语言景观调查与提升研究

    祁文锦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运城市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调查发现,景区内超过47%的语言标牌仅使用了中文,超过52%的语言标牌都使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字。在景区标牌的五种语言中,中文发挥信息功能,属于"优先语码",而英文、韩文、法文和日文主要发挥着象征性功能,属于"边缘化语码",以突显景区语言景观的多样性,塑造国际化形象。研究还发现,自上而下标牌高达91%,而自下而上标牌仅占不到9%。这两类语言景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种类和设计制作两方面。此外,景区语言景观建设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建议景区管委会应组织各方人员对已有语言景观进行调查整改,规范化景区语言景观。

    关公文化旅游语言景观多语现象

    关公文化的教育价值与育人路径研究

    薛倩瑞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公文化蕴含着丰厚的忠义、诚信与勇武精神。深入剖析关公文化的教育意蕴,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能为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有力支撑。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关公文化的启蒙教育,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中学阶段,则需强化关公精神的道德教育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则应着重于关公文化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和文化传承能力的实践策略,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公文化教育价值育人路径文化自信

    清代北部边疆丝路贸易中蒙汉民族的交融研究

    王来喜胡广宇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北部边疆地区的贸易活动十分活跃,国内与国外市场均有所涉及,其中国内以蒙汉两族的往来为主,《恰克图条约》签订后中俄国际贸易也日渐走上正轨。以清代北路贸易为大背景,通过贸易史和经济史知识与方法分析蒙汉两族间贸易沟通中表现出的民族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对于蒙地有诸多影响,出现多种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大致分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贸易模式、神灵信仰四个方面。利用各类文献资料来表现具体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的内容,体现出蒙汉两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清代北部边疆蒙汉贸易民族融合

    言战、备战、避战:晚清中俄伊犁交涉中事关兵衅的论争与博弈

    高亚西李诗琦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政府议驳崇厚不奉谕令擅自签订的《中俄交收伊犁条约》,成为中俄双方言战、备战的导火索。在俄强清弱的情况下,清政府内部认为拒绝承认条约会与俄国引发战争,从而事先进行军事冲突的准备。中外舆论皆又散布俄国正在调兵遣将,派赴兵船欲图起衅。看似中俄双方的军事冲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实则无论清政府还是俄国内部,都有持强硬与持妥协立场的意见分歧。清政府选择再次派遣曾纪泽赴俄进行交涉,正是中俄双方企图避战的表现。揆诸中俄伊犁交涉的过程,埋伏的战争博弈始终是双方开展讨价还价的一个重要支点。因为双方决策层都具有避战的真实意图,这也是曾纪泽能够取得一定意义上谈判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此,对中俄伊犁交涉欲战未战的言战、备战、避战线索的发覆,可以为审视这一段公案提供一个更为丰富的面相。

    中俄伊犁交涉崇厚曾纪泽中俄伊犁条约

    井盐文物信息数据挖掘与利用研究

    莫秋月王放兰袁丽丽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文物信息的采集与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井盐文物的信息数据采集是井盐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井盐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井盐文物的保护、管理、利用水平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于2022年至2023年开展了"文物数字化和藏品管理系统建设"的项目,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井盐文物的保护、管理与利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信息时代如何提高文物信息采集的质量以及促进藏品管理系统与实际文物管理工作的结合是文物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项重要任务。

    井盐文物文物信息数据采集藏品管理系统

    山西省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董洁芳李建锋赵耀武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省是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山西省227处红色旅游资源点为数据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空间叠置分析等量化方法,刻画了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与影响要素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山西省红色旅游资源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态势。从核密度均值来看,红色旅游资源3个核心区分别是长治市、太原市以及晋中市,其核密度均值依次为38。759、18。734和18。431。自然环境因素中,高程和坡度显著影响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社会经济因素中,市场需求、经济水平以及路网密度与红色旅游资源分布不存在强相关关系。从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品牌塑造营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