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任彦钧

月刊

1004-6097

czm@ywtd.com.cn

0351-6378029

030024

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Journal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用多维资料,搭建向文本深处漫溯的支架——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的教学为例

    曹岚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本是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与作者个人心境及价值认知的体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因素,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理距离,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巧妙利用课文背景资料,将少年之志与祖国、社会的命运和发展联系起来.

    《少年中国说》多维资料文本解读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为例

    王晓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小学阶段词语教学的要求体现为基本涵义、准确涵义及情感涵义三个阶梯式词语理解目标.以三年级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为例,分析词语理解的不同教学方法,让词语理解更加富有层次,推动词语教学螺旋式上升.

    词语理解教学方法提升改进

    "尊严的维护"与"恕道的坚守"——浅析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

    沈燕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当中,陈元方对父亲友人的一番指责,凸显出其强烈的自尊意识,同时也表现出其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严谨的思维逻辑性.这三者的结合,使陈元方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由于移情的作用,学生非常认同文中表达的诚信意识.但通读全文,又感觉有一处遗憾,那就是当"友人惭,下车引之"的时候,元方"入门不顾".如果说前面的应答是有理有据的话,那么"入门不顾"则显得有些突兀.鉴于此,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恕道"出发,重新探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的行为.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恕道

    第四只猫的隐喻——对郑振铎《猫》一文的重新解读

    李欢欢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猫》一文的解读,很多教师都忽视了文中"黑猫"的存在.事实上,这"第四只猫"有着重要的隐喻价值和巨大的阐释空间.通过细节分析可知:黑猫的出现,既是课文情感逻辑的一个重大转折,同时也使"我"以及读者的思维发生了重要转变.从细节角度对第四只猫的分析,可将这篇课文的解读引向更深处.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隐喻《猫》

    鱼水情深的一种隐喻——对《百合花》中隐性线索的解读

    张红兵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合花》中,在"借被子"这个环节,"我"和通讯员有一句不起眼的话——"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从这一句话中,可以找到整篇作品的一条隐形线索:军民鱼水情深.这种军民鱼水情是需要保障的,这一保障的通俗表达就是"得罪了老百姓可不好".而当老百姓受到这样的呵护时,他们的付出也是无私的.鱼水深情在作品中体现得非常自然真实,它就体现在年轻媳妇的一举一动中,体现在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上,体现在"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上.

    高中语文教材分析《百合花》

    "魂"寄梅花,"情"系祖国——《梅花魂》文本细读

    周明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文《梅花魂》以海外华侨对祖国的深情眷恋和对家乡的无比思念为主题,从写作手法、意象塑造、思想情感等方面,对文本进行细读分析,以期提供一种有效教学思路,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有益探索.

    《梅花魂》文本细读意境

    "五凉儒学":茫茫戈壁里的绿洲

    汤静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凉"儒学在保留两汉以来中原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呈现出一派兴盛气象.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其传播途径亦是多样化的.在继承汉晋之传统的同时,其又振兴了北魏之学风,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

    五凉儒学渊源兴盛影响

    意境悲壮苍凉情感沉郁哀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艺术特色赏析

    郑春葆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的代表作,词作无论是风格、内容、思想感情,还是艺术手法,都独树一帜.在理解词作的基础上,认真品味、揣摩其艺术特色,既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宋词的特点,又能陶冶学生情操,提升综合素养.

    《渔家傲·秋思》意境情感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艺术美赏析

    桑莉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首七言律诗.在创作时,诗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多变的手法,对西湖的早春美景进行了细致描绘,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赋予景物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学习诗作时,认真体会其艺术美,可以更好地感受唐诗的魅力,提升鉴赏水平.

    《钱塘湖春行》艺术美赏析

    解锁雪莱《致云雀》的结构连环

    郭丽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云雀》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作,诗人极力塑造一个乐音美妙、向上飞的云雀形象.在诗人丰富的想象中,云雀的形象分解为一个个诗节形成的小环,这些小环组成不同的部分,相互嵌套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云雀形象,同时也组合成一个诗歌连环.鉴赏《致云雀》,就是要解开诗中的连环,分析出不同部分、不同诗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致云雀》雪莱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