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曾繁典

月刊

1005-0698

ywlxbxzz@periodicals.net.cn,acjpe077@public.wh.hb.cn,cnjpetg@163.com(投稿)

027-82835077;82778580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epidemiologyCSTPCD
查看更多>>《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电子信箱:ywlxbxzz@periodicals.net.cn,acjpe077@public.wh.hb.cn 。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编寄语

    詹思延辛华雯翟所迪
    1页

    药源性交叉过敏医疗纠纷分析及其处方审核策略研究

    李为张程亮薛娉娉杜金凤...
    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药源性医疗纠纷交叉过敏相关案例的规律与特点,为交叉过敏处方审核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8月—2023年6月录入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法律文书数据库或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库中交叉过敏相关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例的判决书进行分析,汇总分析相关纠纷的原因并制定较为全面的应对措施。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判决书7份。导致交叉过敏的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磺胺类)。7例医疗纠纷法院均判决医方因交叉过敏存在医疗过错,需承担30%~80%的赔偿责任;判罚理由主要为医方对患者的既往过敏史关注不足、选择药物不合理。结论 医疗机构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降低交叉过敏发生风险,并发挥药师在处方审核与药学服务中的作用。医师应重视患者既往过敏史,切实询问,加强用药教育及监护,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生命安全威胁及相关用药纠纷,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交叉过敏医疗纠纷侵权责任处方审核药品不良反应

    新型抗肿瘤药物致神经系统疾病综述及风险信息管理

    吕丰宋伟辛梦茹谢地...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获批上市,对这些药物的临床安全性监测和风险信息管理成为迫切需要。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存在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和治疗棘手等特点,最终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充分了解新型抗肿瘤药物所致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并进行监护和预警,及时处理和上报,可大幅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本文对新型抗肿瘤药物所致神经系统疾病展开综述,介绍了此类药物临床使用的警戒体系和风险信息管理手段,以期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借鉴。

    新型抗肿瘤药物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药物风险信息管理

    美国、欧盟和我国监管部门对药品获益-风险沟通管理与实践的研究

    张伊楠吴汀溪赵志刚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更加安全地用药在于每个人的持续意识和警惕,对药品的获益-风险信息沟通是这一过程的重要支撑。国外对药品获益-风险沟通的探索起步相对较早。查阅美国、欧盟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发现,美国和欧盟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沟通管理与实践体系,制定了策略计划和指南,以多种工具和途径向医疗专业人员、患者、公众沟通,主要内容包括药品法定信息、新的风险信息、潜在安全信号等。我国相关立法中已涉及到药品获益-风险,但相关指南与具体实施细则尚且缺乏,循证沟通研究与沟通工具相对不足。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加强法规落实,构建沟通体系,发展科学证据,评估沟通成效,完善沟通工具,减少信息壁垒,最终支持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能够做出关于药物治疗的明智决策。

    药品获益-风险沟通安全沟通药品安全信息药物警戒

    基于FAERS数据库对未成年人群哮喘不良事件药物警戒信号的挖掘

    陈燕李冰刘霞刘红艳...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未成年人群中引起哮喘的药物进行数据挖掘,以期为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中2013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并筛选出未成年(<18岁)人群发生哮喘不良事件的报告,按不同年龄段分为婴儿、幼儿、儿童和少年,采用报告比值比法、综合标准法和信息成分法进行信号挖掘。结果 经筛选后共获取1915份报告,涉及男性1 042例(54。41%),女性831例(43。39%);报告人群年龄在12~<18岁占比最高,共762例(39。79%);60。78%的报告由卫生专业人员上报;临床转归结果显示,85。90%的病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筛选出306种可疑药物,经判定为有效信号的药物52种,涉及1 044例病例,其中16种药物的说明书未提及哮喘风险,依次为依洛硫酸酯酶α、卡那单抗、妥布霉素、万古霉素、头孢曲松、西替利嗪、去氧肾上腺素、伊米苷酶、头孢呋辛、倍他米松、阿托品、他达拉非、瑞舒伐他汀、环磷酰胺、奥曲肽和奥美拉唑。结论 通过对FAERS数据库进行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利用比例失衡法评价得出可能引发未成年人群药源性哮喘且说明书未记载的16种药物,可为临床做好预警工作。同时,应重点关注特殊人群,加强用药前肺功能评估及用药中、用药后的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药品不良事件的危害,确保安全用药。

    哮喘未成年人群FAERS数据库数据挖掘药物警戒

    左氧氟沙星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郭海丽郭代红朱曼李鹏...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大样本住院人群中左氧氟沙星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临床表现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借助"临床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监测2019年使用左氧氟沙星的住院患者电子病历信息,获得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左氧氟沙星导致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12 879例使用左氧氟沙星人群的相关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64%,其中65岁及以上人群发生率为3。22%;主要表现为期外收缩(0。84%)、心动过速(0。63%)、QT间期延长(0。44%),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疗程较长[OR=1。030,95%CI(1。009,1。050),P=0。004]和静脉给药[OR=2。392,95%CI(1。478,3。870),P<0。001]是左氧氟沙星致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左氧氟沙星引起的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分布类型多样,其中QT间期延长为偶见;临床应用时,应更多关注静脉用药的老年患者,并尽量避免长疗程用药。

    左氧氟沙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自动监测倾向性评分匹配

    PPIs与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长期死亡风险的关联:基于MIMIC-Ⅲ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覃偲偲张慧涛潘海燕朱瑶丽...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与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长期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纳入年龄≥18岁、首次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并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使用过PPIs(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将患者分为PPIs组和非PPIs组。对比2组基线数据后,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使用PPIs与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CU死亡风险、30 d死亡风险、90 d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1015例患者,其中PPIs组402例,非PPIs组613例。基线资料显示,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ICU死亡率、30 d死亡率、90 d死亡率分别为15。37%,13。60%,20。10%。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相对于非PPIs组,PPIs组的ICU死亡风险较低(P=0。00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在调整多个变量后的结果显示,PPIs组相对于非PPIs组的 ICU死亡风险比为 0。671 9[95%CI(0。478 8,0。942 8),P=0。021],但 2 组患者30 d和90 d的死亡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使用PPIs可能会有效降低患者的ICU死亡风险,但对患者的30 d死亡风险和90 d死亡风险没有改善作用。

    质子泵抑制剂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死亡风险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

    滋肾宁心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王蓓杜明民王成益付达...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滋肾宁心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压、生化指标、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方法 300例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肾宁心胶囊,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及其变异系数(24 h平均收缩压及其变异系数、24 h平均舒张压及其变异系数)、性激素水平(血清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睾酮、孕酮)、血脂(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及其变异系数、24 h平均舒张压及其变异系数,性激素、血脂、肾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肾宁心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压、缓解症状,改善性激素、血脂、肾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滋肾宁心胶囊替米沙坦围绝经期高血压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青少年哮喘的成本-效用分析

    沈安乐吴斌刘丹蒋樾廉...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以下简称"BF")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以下简称"SF")治疗青少年持续性哮喘的经济性,为临床用药和相关决策提供经济学证据和参考。方法 从我国卫生医疗角度出发,基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开展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构建Markov模型,模型循环周期为7 d,模拟时限为6年,年贴现率为5%。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哮喘急性发作比例、治疗成本及健康效用值等数据。以直接医疗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和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作为主要计算结果,应用TreeAge Pro 2022软件进行成本-效用分析,并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与SF组相比,BF组的健康效用多0。002 5QALYs,成本减少7 043。93元,BF组为绝对优势方案。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SF价格、BF价格和哮喘急性发作风险比(BFvs。SF)为主要的模型敏感因素;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意愿支付阈值为257 100元/QALY时,BF组具有经济性的概率约为80%。结论 与SF相比,BF对于青少年持续性哮喘是一种更具经济性的治疗方案。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沙美特罗替卡松成本-效用分析哮喘青少年

    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成本-效用分析

    周莎莎陈向凡陈霞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比依达拉奉分别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成本-效用。方法 从我国医疗卫生系统角度出发,利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Ⅲ期随机双盲对照试验(TASTE试验)的数据,构建决策树模型,运用成本-效用分析方法评价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后1个月及5年的健康获益;同时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达拉奉右莰醇组患者1个月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为53 212。89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5年ICUR为49 631。25元/QALY,均小于我国202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 698元)。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2组改善患者NIHSS评分变化、2组改善概率及依达拉奉组恶化概率是对ICUR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意愿支付阈值为1倍202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时,依达拉奉右莰醇更具有经济性。结论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达拉奉右莰醇相较于依达拉奉是更具有效性、经济性的治疗方案。

    依达拉奉右莰醇依达拉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决策树模型成本-效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