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章也

月刊

1672-8610

ywxk@imnu.edu.cn

0471-4393040

010022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Journal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earn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傲慢”与“偏见”——论《窈窕淑女》中的伦敦方言

    王月旻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伦敦方言,指英国伦敦劳动阶级,尤其是伦敦东区民众所使用的一种英语方言。尽管作为英语语言的一种变体不断发展,并广为接受和使用,伦敦方言也曾带贬义,代表着受教育水平低的劳动阶级的粗俗下等口音,这突出体现在不少文学作品和电影中。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视角,选取经典电影《窈窕淑女》中的语例进行分析,探讨这一地域方言及社会方言中的语言变量与其使用者身份之间的关系。

    伦敦方言标准英语方言《窈窕淑女》

    汉德派生法的对比

    罗希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人们沟通的工具,是社会文化的载体。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新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构成新词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利用原有语言材料使用构词法构成新词。本文通过对德汉两种语言中较为能产的构词模式——派生法进行对比,得出两种语言派生模式的异同。掌握这种构词模式的差异,有利于德语学习者扩大词汇量,事半功倍的高效学习。

    汉语德语派生法对比

    弗朗西丝卡自我实现道路上的伦理规范——重温电影《廊桥遗梦》

    张湛
    55-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95年,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电影《廊桥遗梦》一经上映便受到广泛关注。影片男女主人公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爱情故事令人心伤,弗朗西丝卡在实现自我的人生道路上所表现出的对伦理规范的坚守更令人尊敬。这部电影透视出美国社会对于爱情与婚姻、家庭与社会以及传统伦理道德的再思考与重建的欲望。

    自我实现爱情伦理

    《苔丝》民谣叙事的文体效果分析

    张红艳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谣叙事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方法,也被认为是哈代小说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中,哈代成功地运用了民谣叙事手法来铺展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性格特征。民谣叙事不仅唤醒了人们对传统音乐的记忆同时也产生了深层的文体效果。

    哈代民谣叙事文体效果

    性格决定选择——简·爱性格特征解读

    侯治刚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简·爱长相平平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她缘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如她的抗争、自尊,追求平等、自由、正义、独立和奋发向上等。她的这些性格特征决定了她在人生关键时刻有别于大众的选择,进而使其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性格特征解读选择人生

    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对亨利·詹姆斯两部主要作品的主题性研究

    印明瑶王斌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亨利·詹姆斯是十九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戏剧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开创了“国际主题”小说的先河。本文通过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具有国际主题的两部作品——《黛西米勒》和《一位贵妇的画像》,指出其作品中的国际主题是不断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来说,《黛西米勒》中的国际主题表现为由不同等级观念和对女性道德所持不同观点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而在《一位贵妇的画像中》,国际主题开始向文化融合转变,这从女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她对婚姻的选择上可以看出。

    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一位贵妇的画像中》国际主题

    宋词中的情感隐喻

    冯磊云
    65-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本文将运用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来讨论宋词中的情感隐喻机制。宋词中这些隐喻思维的大量运用对我们进一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益处。

    宋词情感隐喻概念隐喻理论

    《慰安妇》中的无名女人

    李金实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裔美国女作家诺拉·玉子·凯乐的《慰安妇》以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亚洲各国招募从军慰安妇的历史事件为大背景,用一名事件的亲历者和她的女儿交互的叙述,重构了历史记忆。其中几代女性人物丧失姓名、被符号化的姓名之殇是父权制、、制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对女性“他者化”的隐喻。这些无名女人和失名女人用语言、身体、信仰等途径对姓名的重构,是对被压抑和消音的女性和族裔历史的重构。

    女性姓名父权制殖民主义文化霸权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西蒙的圣人形象

    李明政
    70-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蝇王》是威廉·戈尔丁的杰出作品。许多学者对这本小说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探讨。本文选取了这部小说中一个特殊的人物形象:西蒙,并结合西蒙和圣人原型之间的关系说明西蒙的圣人形象。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描述西蒙不同的圣人形象。本部分将通过两方面对其圣人形象进行分析。最后一部分为结论。

    《蝇王》西蒙圣人形象

    浅谈《虞美人草》的中国文学元素的运用

    吴思萌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目漱石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巨匠,作为一位日本作家,他不仅是日语写作的大家,还精通汉文,有着深厚的汉学素养。《虞美人草》作为他踏上专业作家之路的首部长篇小说,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学与文化内涵。在作品中,夏目漱石通过对中国禅宗思想、老庄思想,中国古代典故、中国古典诗歌以及其它中国元素的精准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效果。而我们通过对《虞美人草》中中国元素的梳理,除了可以看到作品独特的关学价值,更加可以看到在两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在相互碰撞和融合之后所产生的巨大魅力,看到一种将“他山之石”化为己用后的独特审美情怀。

    夏目漱石《虞美人草》中国元素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