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动物防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动物防制
医学动物防制

段利国

月刊

1003-6245

yxdwfz888@163.com

0311-86992439,80661018

050011

河北石家庄市平安北大街99号中基.礼域尚城16号楼1-701.702

医学动物防制/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Pest Contro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生态学的观察为基础,对有害动物控制,对有益动物保护利用,切断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媒介,保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扬州市2012-202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

    顾云康伟俐娄冬华杨惠民...
    833-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扬州市2012-2021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监测结果,描述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扬州市2012-2021年HFMD的病例信息和病原学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病例的三间分布以及病原学构成和变化,通过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建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预测 2023 年 HFMD 的发病趋势.结果 2012-2021 年扬州市累计报告HFMD病例56 893例,年均发病率为129.84/10万.男女性别比为1.46:1,不同性别人群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900,P<0.05).0~3岁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占病例总数的68.70%.HFMD全年均可发病且有2个发病高峰,集中在5~7月、10~12月.不同年份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29,P<0.05).最优拟合预测模型为SARIMAX(1,0,1)×(2,0,2,3),模型预测扬州市2023年HFMD的发病情况总体呈波动性上升.结论 扬州市HFMD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征.ARIMA模型能较好的拟合扬州市HFMD的发病趋势,未来短期内扬州市HFMD的发病率将有所上升.提示应继续加强监测,根据扬州市HFMD的发病规律、病原学特征及预测结果,重视高发季节高发人群的防控,避免重症及死亡的发生.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病原学结果ARIMA模型预测

    东北边境地区野鼠和蜱中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调查

    王卓黄潇扬黄冠鹏吴琼...
    839-841,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我国东北边境地区野鼠和蜱类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情况,为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对东北三省9个地区(2012-2013和2016年)采集的蜱类和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吉林省集安市(2012和2013年)捕获的野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伯氏疏螺旋体DNA,并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动物及媒介蜱感染率.结果 蜱类样本共107组,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16组(宽甸满族自治县、本溪市、集安市和萝北县各1组;密山市和逊克县各2组;敦化市、抚远市各4组),总阳性率为14.95%,其中长角血蜱阳性率为9.68%,嗜群血蜱阳性率为3.57%,日本血蜱阳性率为33.33%,全沟硬蜱阳性率为50.00%,森林革蜱阳性率为4.35%,长角血蜱和全沟硬蜱(x2=7.454、P=0.006)阳性率比较,嗜群血蜱和全沟硬蜱(x2=10.786、P=0.001)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全沟硬蜱阳性率最高.检测鼠脾样本共130份,阳性7份,阳性率为5.38%.宽甸满族自治县和集安市的鼠脾样本阳性率分别为4.69%和6.06%,两地鼠脾样本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42,P=0.617),仅从黑线姬鼠和大仓鼠检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3.33%和5.81%.结论 我国东北边境地区蜱类和野鼠中存在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提示该调查地区人群存在感染风险.

    野鼠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实时荧光定量PCR东北边境地区

    陕西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监测分析

    李鹂杜燕华董媛媛周天天...
    842-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陕西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及接触者病毒分离和鉴定情况,为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指标描述,将2014-2021年陕西省报告的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采用转人类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小鼠肺细胞(mouse cell line expressing the gene for human cellular receptor for Poliovirus,L20B)系和人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D)细胞,根据WHO《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开展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检测,对L20B阳性分离物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扩增VP1区片段,同时开展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从1 104份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检出7份PV阳性,14株PV,分离率为0.63%,分离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es,NPEV)36株,分离率为3.26%.相比昆明株和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VP1区核苷酸<6个变异的为13株,1株发生9个变异;NPEV阳性分离例数7月和8月较多,占总数的30.56%.结论 陕西省AFP监测系统运行良好,2014-2021年未发现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及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病毒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核苷酸序列监测分析

    南京市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流行特征分析

    赵跃媛马涛周沁易严子康...
    847-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南京市2020年1月-2022年7月报告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获取感染者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2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南京市共报告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360例,63.89%(230/360)为无症状感染者.男女性别比为2.40∶1,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主.58.06%(209/360)的COVID-19病例来自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和尼日利亚.入境—首次核酸采样阳性的时间间隔中位数(median,M)(P25,P75)为2(0,6)d,33.06%(119/360)的COVID-19病例在入境当日采样即核酸阳性.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看,48.61%(175/360)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不同年龄组的接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93,P=0.044).是否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Ct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F1ab基因(硕世试剂:Z=-0.223,P=0.824;达安试剂:Z=-0.150,P=0.880);N 基因(硕世试剂:Z=-1.024,P=0.306;达安试剂:Z=-0.580,P=0.562)].结论 南京市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以无症状为主,中青年男性居多.作为报告南京市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最多的禄口机场,外防输入仍是其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输入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合肥市儿童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信息系统建立与实施效果分析

    刘振武靳玉惠王波曾臻...
    851-85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合肥市儿童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信息系统建立与实施效果,为探索更高效的接种证查验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合肥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架构,建立合肥市儿童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信息系统(简称"查验信息系统"),实现预防接种门诊、学校/托幼机构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2017-2019年系统实施期间学校/托幼机构疫苗补种率、疫苗漏种比例、接种证自助查验等指标.结果 2017-2019年国家免疫规划各类疫苗漏种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补种率分别为96.38%、96.56%、98.47%,2019年与2017、2018年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582,P<0.001).查验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预防接种证自助查验、自动识别、判定儿童接种情况,自动生成学校/托幼机构需要补种疫苗儿童名单,需补种疫苗的名称和剂次、统计报表等.结论 查验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互联网+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管理模式,1年内可进行多次查验和疫苗补种追踪,避免了人工查验的效率低和疫苗补种、判定不准确,实现了儿童监护人可进行预防接种证自助查验.

    查验信息系统入学入托实施效果建立儿童分析

    2014年与2020年扬州市江都区户籍人口期望寿命差异分析

    周冰洁朱俊王晓艳郑亚明...
    856-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扬州市江都区2014-2020年户籍人口期望寿命的变化趋势,研究不同年龄组和死因对于期望寿命年份和性别差异的影响,为提高期望寿命、减小性别差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江都区2014-2020年户籍人口和死亡数据,制成简略寿命表,使用Joinpoint软件分析期望寿命的变化趋势,使用期望寿命的差异分解法,将年份和性别差异分解到各年龄组和死因.结果 2014-2020年江都区户籍人口的期望寿命持续增长,2020年与2014年相比,期望寿命由78.877岁上升至82.023岁,性别差异由3.476岁上升至4.099岁,期望寿命的年份差异集中在≥65岁年龄组的心脏病和恶性肿瘤,负贡献影响因素集中在意外跌落、糖尿病、帕金森病等;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同样集中在≥65岁年龄组,影响因素主要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心脏病.2020年较2014年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由恶性肿瘤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引起.结论 2014-2020年江都区户籍人口的期望寿命持续增长,但性别差异始终较大.2020年与2014年相比预期寿命的年份和性别差异均主要集中在≥65岁年龄组,影响年份差异的主要死因是心脏病和恶性肿瘤,影响性别差异的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应着重关注≥65岁年龄组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情况,同时不能忽视意外跌落和糖尿病的影响.

    江都区期望寿命变化趋势期望寿命性别差异期望寿命差异分解分析

    2021年河南省某地级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曹金虎林风龙席金彦郝鹏飞...
    862-86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收集河南省某地级市哨点医院监测上报的14 227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食源性疾病发病多集中在6~9月;女性病例多于男性(44.62%),以18~<60岁中青年(58.48%)为主,未成年人(OR=1.94,95%CI:1.65~2.29)和≥60 岁老年人(OR=1.34,95%CI:1.19~1.51)病情偏重,且未成年人(OR=2.20,95%CI:1.27~3.80)易出现聚集性发病.暴露食物以果蔬类(41.08%)为主,但肉类及其制品(OR=1.29,95%CI:1.11~1.50)、混合食品、菌藻类等(OR=1.38,95%CI:1.18~1.61)引起的中毒症状更为严重.虽然家庭(85.98%)是主要进食场所,但是与之相比集体食堂(OR=3.25,95%CI:2.56~4.13)和路边摊(OR=3.65,95%CI:2.91~4.57)用餐更易出现病情严重病例,集体食堂(OR=13.92,95%CI:8.56~22.63)食源性疾病聚集性更高.结论 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肉类及其制品和混合食品是高危食品,路边摊位、集体食堂易出现严重病情,集体食堂更易发生聚集性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监测流行特征聚集性疾病预防分析

    四川省2021年鼠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余技钢胡雅劫李观翠李玲玲...
    86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四川省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鼠形动物(以下简称"鼠")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密度情况,为指导鼠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选择四川省14个市作为监测点,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每月1次,每个监测点包括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两种生境类型.采用Excel 2013和SPSS 20.0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鼠密度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021年共捕获鼠500只,平均密度为0.74%;城镇生境鼠密度为0.58%,农村生境鼠密度为0.90%,不同生境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98,P=0.005);城镇生境以褐家鼠为主要优势种,农村生境以四川短尾鼩为主要优势种;全年总体鼠密度呈不规则分布.结论 此次研究已基本掌握四川省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继续加强鼠类综合治理工作,将鼠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密度监测种群构成季节消长控制

    河北省18~65岁居民营养健康素养状况特征分析

    牛蓓罗晓燕田美娜赵永丽...
    870-873,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2021年河北省居民营养健康素养的特征.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方法对河北省18~65岁常住人口进行基本信息和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抽查,采用占比对分类变量进行描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居民的健康素养得分差异.结果 河北省本次调查纳入13个监测点共4 328人,居民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分为61.11分.城市和农村居民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分分别为65.10分和58.65分,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分分别为60.50分和61.73分,18~<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65岁人群的平均分依次为62.63分、61.87分、61.16分、58.80分、54.28分.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大专/职大、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分依次为53.20分、59.23分、62.26分、65.38分、68.43分、70.69分.农村和城市(Z=-15.776,P<0.05)、男性和女性(Z=-3.053,P<0.05)、不同年龄组(H=65.112,P<0.05)、不同文化程度(H=365.537,P<0.05)人群最终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河北省居民营养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存在差异,提示应开展针对性的营养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素养水平.

    河北省18~65岁居民营养健康素养特征分析

    昌邑市2019-2021年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张小非林长令刘维量窦伟洁...
    874-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昌邑市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处置情况,为下一阶段预防和控制狂犬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昌邑市2019-2021年狂犬病暴露人群的监测数据,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9-2021年共收集狂犬病暴露病例17 991例,男女性别比为1.12∶1;暴露人群以0~<15岁儿童青少年为主,占25.45%,各年龄、性别间暴露病例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820、19 542.900,P<0.01);全年均有暴露病例报告;6~8月为暴露高峰,占32.79%;致伤动物主要以犬类为主,占69.27%;暴露后病例以门诊处理为主,占96.14%;暴露分级以Ⅲ级为主,占70.42%;全程免疫接种率为79.20%,注射过被动免疫制剂的人群占Ⅲ级暴露病例的9.63%,2019-2021年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533,P<0.01).结论 昌邑市市民对狂犬病防控知识缺乏,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处置率较低,应加强对犬、猫的管理和免疫工作,弥补犬、猫的管理漏洞,加强对狂犬病监测和健康教育,提高市民狂犬病防治意识.

    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暴露监测人畜共患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