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孙夏

月刊

1004-4949

yixue1152@126.com

010-57456913 010-57455610

102200

北京昌平区政府街邮局4号信箱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Journal Medical Aesthetics and Cosmet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ASS 矫治系统对支抗磨牙控制的有效性初探

    李常青霍炳鑫
    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 PASS 矫治系统治疗安氏Ⅰ类错合畸形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分别选取经 PASS 矫治技术及新亚标准直丝弓技术(Roth 矫治技术,以下均简称 Roth 组)治疗的安氏Ⅰ类错合患者各15例,其中双颌前突错合患者12例,重度拥挤患者18例,分别测量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评价患者矫治前后支抗磨牙位置变化①,总结 PASS 矫治系统支抗磨牙控制的特点。结果:与 Roth 技术治疗组相比,PASS 系统治疗组支抗磨牙位置变化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支抗控制效果良好。结论 PASS 矫治系统无需额外支抗,能有效控制支抗磨牙位置变化。

    安氏Ⅰ类错合PASS矫治系统支抗控制

    经鼻内镜下切除41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析

    韩加辉李勇
    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 oma,NIP)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1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 NIP 患者,采用 Krouse 分期体系分组:Ⅰ期3例,Ⅱ期23例,Ⅲ期13例,Ⅳ期2 例,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及轴位薄层 CT,术后随访最少6个月以上,记录术后并发症及随访处理方法,定期复查,比较不同组的术后复发率。结果术后随访6~95个月,平均41个月,治愈36例(87.8%),4例复发(9.8%),1例恶变(2.4%)。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Ⅰ、Ⅱ、ⅢNIP 疗效确切,在复发性 NIP 中取得较好疗效,对于早期Ⅳ期及病变累及不易暴露部位可采用双径路手术,等离子射频消融处理肿瘤根蒂预防复发效果良好,影像导航辅助更加准确定位切除肿瘤,NIP 患者需长期复查、换药,使用鼻内镜及鼻窦 CT 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处理复发病灶。

    乳头状瘤翻性等离子影像导航双径路

    炎症性肠病联合治疗中的药物相互作用

    武丽娜张波鲁重美
    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氨基水杨酸制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孢素、沙利度胺、环磷酰胺、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等药物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治疗应用较广。目前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在 IBD 治疗中越来越常见,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现介绍 IBD 治疗中常见的药物联用对彼此血药浓度、毒副作用、治疗效果等的影响。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药物相互作用

    咪达唑仑在老年患者口腔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周平贾暮云
    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咪达唑仑静脉泵入技术,在老年患者口腔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口腔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试验组各50例,分别给于心电监护和咪达唑仑泵入进行口腔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操作前、中、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并采用 Frankl 量表评价患者的配合程度,采用 Houpt 行为量表评价治疗完成情况,患者疼痛程度采用 VAS 评分评估。结果:咪达唑仑组操作中及造作后血压及心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改变不明显,咪达唑仑组、对照组的 Houpt 行为治疗效果评分和 Frankl 治疗依从性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咪达唑仑组术中及术后疼痛程度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咪达唑仑泵入技术对于进行口腔操作的老年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咪达唑仑老年人静脉输注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衍生物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现状

    熊芯侯明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相应的衍生物在非造血功能方面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研究发现,在缺血/再灌注方面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相应的衍生物有明显的保护重要器官作用,如减少细胞凋亡、抗炎、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提高器官功能等。现将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相应衍生物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研究、作用剂量与给药时机、效果评价与临床应用综述如下,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促红细胞生成素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保护非造血功能现状

    常规方法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分析

    王莉
    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应用常规方法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组9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 =45)和对照组(n =4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5d 后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4.44%),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组治疗后 VC、FEV1 PaO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应用常规方法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明显。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常规方法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剖宫产中出血量评估方法比较与相关因素分析

    王镜源邱爽董有静
    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剖宫产术术中出血量的3种评估方法以及分析影响剖宫产术术中出血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称重法精确测量中国医科大学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滑翔院区2014年5月到2014年8月10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术中出血量,与目测估算出血量和血红蛋白对比法相比较,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对称重测量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目测估算失血量与血红蛋白对比法计算出血量行非参分析,结果显示三者间有显著差异(z =7.25,p =0.01),其中称重法测量出血量(213±78ml)显著高于(P =0.005)目测估算出血量(200±50ml),也显著高于(P =0.64)血红蛋白对比法(175±64ml),产次≥2次者,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初产妇(P <0.05),硬膜外阻滞麻醉组(n =13)术中出血量高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组(n =182)(P >0.05)。结论:术中出血量的控制与术者的临床经验有关,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波动范围较大,经产妇和麻醉方式等,均是影响剖宫产出血量的因素。称重法能精确的测量剖宫产术中的出血量,应值得推广。

    剖宫产术术中出血测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

    双 M形瓣在易性病患者乳头男性化手术中的应用

    李旭东赵烨德周强张连杰...
    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双 M形皮瓣在女复男易性病患者乳头缩小的应用。方法:局部麻醉下按设计线切除乳头左右两侧组织,形成3点方向及9点方向左右两个对称的 M形皮瓣,皮瓣蒂部宽约8mm,皮瓣长约6mm,手术切除两 M形瓣之间多余的乳头组织,M形瓣对应间断缝合,形成新男性化乳头。结果:对82例女复男易性病患者实施了双 M形瓣法乳头缩小术,乳头组织瓣血运好,全部成活,新乳头大小约5mm ×4 mm,取得男性化的满意效果,无乳头坏死现象。结论:乳头双 M形瓣设计灵活、血运可靠,方法易掌握,乳头男性化外观逼真,是女复男易性病及男性乳头肥大患者行乳头缩小美容的良好选择。

    易性病乳头缩小皮瓣

    常见风湿性疾病的中成药治疗与疗效探究

    陈彦军
    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常见风湿性疾病的中成药治疗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4年6月期间所接收的46例风湿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类风湿关节炎25例(应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骨关节炎14例(采用正清风痛宁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7例(采用益肾蠲痹丸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46例风湿性疾病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明显改善,未有病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风湿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病理情况合理应用中成药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且有效,可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风湿性疾病治疗中成药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结石方面的临床效果

    陶成廖继艳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在我院入院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切除胆囊结石,观察两组实验对象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成功率、手术恢复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观察组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对患者伤害小、手术成功率高、临床效果好。

    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