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研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赵瑞芹

月刊

1673-548X

xyz85637883@126.com,jmr@imicams.ac.cn

010-52328677;52328678;52328679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

医学研究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紧跟医学发展趋势,对医学热点予以适时追踪,内容新颖、及时,信息量大,学术水平较高。以从事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医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重点课题的医学进展、医疗新技术和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促进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索大语言模型在农业和医学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

    李晓瑛张颖吕婷钰王勖...
    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农业与医学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为深入了解大语言模型在农业与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明晰发展困境,更好地拥抱这一突破性技术,本文开展了广泛的文献调研分析与专家咨询,对大语言模型在农业与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增进该领域科研人员对大语言模型等前沿技术的了解,推动大语言模型赋能农业与医学创新发展.

    大语言模型农业医学

    阿尔茨海默病与神经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滕昱博何聪王添一张子轩...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记忆障碍和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相关病变包括淀粉样蛋白β在脑内沉积形成老年斑、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在神经细胞内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轴突变性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炎症在A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神经炎症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免疫反应,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胶质细胞介导,涉及多种分子信号通路.本文旨在综述神经炎症与AD相关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NF-κB通路、AMPK/mTOR通路和PI3K/Akt通路,并探讨它们在AD中的作用机制和潜在的治疗意义.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信号通路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神经炎症:NLRP3炎症小体

    王艺璇石镜明
    10-1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很难被预防甚至逆转.研究表明,神经炎症在AD发病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就是产生神经炎症的一个关键分子,它在AD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过程会导致小胶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使神经元损伤并导致AD的发生.然而,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对NLRP3炎症小体促进AD发病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其中,重点疏理了 NLRP3炎症小体被激活后产生神经炎症的过程及其引起的细胞焦亡事件.此外,文中还总结了靶向NLRP3炎症小体的治疗策略,这为AD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更加具体的靶点,也为通过减少神经炎症从而抑制AD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NLRP3炎症小体小胶质细胞

    脓毒症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微生物-肠-脑轴关系的研究进展

    牟青松任香凝陆金帅张静...
    15-1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存活患者中一个重要且常见的并发症,影响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关系密切.本文探讨了脓毒症后认知障碍与微生物-肠-脑轴(microbiota-gut-brain axis,MGBA)之间的联系,指出肠道微生物失衡与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可能通过炎症失衡、血-脑脊液屏障破坏和代谢物质合成减少等途径影响大脑健康,并分析通过益生菌和肠道菌群移植等手段对认知功能的潜在改善效果,为脓毒症后改善认知功能提供新见解.

    脓毒症认知功能障碍微生物-肠-脑轴微生物组调节治疗

    circRNA-miRNA轴介导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张家馨王舒贾蓝羽徐志杰...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障碍性疾病,致残率极高,很多患者因错过了超早期溶栓治疗时间窗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后的血管新生被认为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挽救神经血管单元的关键.环状RN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大脑发育中广泛参与,被证实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显著影响脑梗死后血管新生过程.本文系统回顾circRNA的特性及ceRNA机制,并对circRNA-miRNA轴调控血管新生相关疾病、参与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机制进行总结.近年来circRNA-miRNA轴主要在肿瘤、神经损伤、心脑血管的血管新生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在血管新生早期发挥血-脑脊液屏障保护作用,在血管新生中期参与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过程,在血管新生后期促进形成成熟稳定的功能性毛细血管,以尽早刺激血管新生的进程,建立侧支循环,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加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能力,恢复和修复脑梗死后血管结构和血管功能,可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损伤.希望未来基于circRNA-miRNA轴在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中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期为脑梗死后的血管再通、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与治疗思路.

    circRNAmiRNA脑梗死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健脾理气法治疗结直肠癌的回顾性研究及预后分析

    赵泉景侯佳伟许阳贤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健脾理气法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分析筛选出影响CRC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7月~2022年1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普外科的254例CRC术后患者,根据患者在术后是否使用中药以及是否以健脾理气为主要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健脾理气中药组(n=51)、非健脾理气中药组(n=126)和西医组(n=77).把总生存期作为主要观察指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总生存率的差异;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先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影响CRC术后预后的因素,然后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筛选出影响CRC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健脾理气组中药组、非健脾理气中药组和西医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Ⅲ~Ⅳ期、阳性淋巴结数目、神经/脉管侵犯、手术方式和胆管疾病为影响CRC术后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更多的阳性淋巴结是影响CRC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和有胆道疾病为CRC术后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相较于纯西医治疗,联合健脾理气法为主要治则的中医治疗具有延长CRC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趋势;更多的阳性淋巴结是影响CRC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和有胆管疾病为CRC术后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直肠癌中药回顾性研究预后

    基于血清学指标构建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列线图模型

    周义斌张晓元张菁菁张嘉伟...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学指标及临床特征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总生存期的预测价值,并构建预测Ⅲ~Ⅳ期NSCLC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22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治疗的272例Ⅲ~Ⅳ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6:4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163)和验证组(n=109).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连续变量最佳截断值,将其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对建模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相关变量.进一步利用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对相关变量进行筛选,选择AIC值最小的模型用于构建列线图.结果 最终以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D-二聚体、γ-谷氨酰转移酶、手术史4个变量用于构建Ⅲ~Ⅳ期NSCLC患者1、3、5年总生存期列线图.建模组C指数为0.789(95%CI:0.757~0.821),验证组C指数为0.692(95%CI:0.592~0.792).各组预测1、3、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6,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建模组与验证组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相较于TNM分期模型具有更高的净获益.根据X-tile软件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分层后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模型对高、低风险患者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对Ⅲ~Ⅳ期NSCLC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该列线图可以作为TNM分期的补充,有助于临床医师个体化评估患者生存情况.

    非小细胞肺癌列线图预后因素血清学指标

    超高分辨率超声测量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应用价值

    任俊奕白文坤郑元义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高分辨率超声(ultrasound localization microscopy,ULM)技术测量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参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球囊损伤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利用SRUS技术测量斑块内新生血管,定量新生血管密度、直径、扭曲度、速度参数,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评估SRUS技术检测及测量斑块内新生血管参数方面的可靠性.结果 SRUS技术可以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内的新生血管进行超高分辨率成像,同时可以准确测量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密度.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较好(r=0.915,P<0.05).结论 SRUS技术检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斑块内新生血管超高分辨率超声人工智能

    基于生物信息学视角探索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共病机制

    徐茜王文婷刘艳飞刘玥...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视角探索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共病机制.方法 通过分析GEO数据库中DM和AS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利用 CytoScape 软件构建DEG的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核心基因.富集分析核心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本研究共鉴定出77个重叠的DE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DEG主要涉及免疫响应、细胞内外部结构以及免疫相关活性的调控等多个生物学通路.筛选出15个核心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在调节免疫反应、参与炎性信号转导、调控代谢通路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与吞噬体、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脂质和AS等多个通路密切相关.结论 DM和AS共病机制主要涉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方面,核心基因在调节免疫反应、参与炎性信号转导、调控代谢通路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差异表达基因发病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分析

    丁林林赵苗苗刘文洁孙倩...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连续收治的235例初诊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ACTH组间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R软件构建预后模型后采用校准曲线进行验证.结果 在235例AML患者中,ACTH低于7.2pg/ml者40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提示,低ACTH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欧洲白血病网(European Leukemia Net,ELN)预后分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ACTH水平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ELN预后分层、ECOG评分、ACTH水平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利用这4个变量构建了预测总生存期的列线图并建立概率校准图,显示模型的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接近,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ACTH水平低下是AML患者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基于年龄、ELN预后分层、ECOG评分、ACTH水平这4个变量构建的列线图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性髓系白血病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