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研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赵瑞芹

月刊

1673-548X

xyz85637883@126.com,jmr@imicams.ac.cn

010-52328677;52328678;52328679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

医学研究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紧跟医学发展趋势,对医学热点予以适时追踪,内容新颖、及时,信息量大,学术水平较高。以从事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医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重点课题的医学进展、医疗新技术和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促进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叶酸联合甲氨蝶呤诱导神经管畸形胎鼠的神经组织转录组学分析

    王芳李建婷谢秋张霆...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低叶酸饲喂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诱导的小鼠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模型,分析孕9.5天胎鼠脑组织和脊髓组织基因转录表达的变化,探讨可能影响神经组织发育的功能基因及转录因子.方法 将SPF级、6~8周龄健康雌性ICR小鼠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正常饲喂,低叶酸联合MTX实验组采用低叶酸饲喂,4周后交配,受孕7.5天实验组以1.5mg/kg浓度腹腔注射MTX,受孕9.5天获取两组的胎鼠脑、脊髓组织,分别提取总RNA进行RNA-seq,采用DESeq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影响神经组织发育的差异基因功能及转录因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脑、脊髓组织基因转录组分别有939、879个DEGs.GO(gene ontology)功能分析显示,脑组织DEGs功能按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分类,上、下调的基因均主要集中在细胞过程、生物调节、发育过程;按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分类,上、下调的基因均主要集中在细胞、细胞器相关组分;按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分类,上、下调的基因均主要集中在蛋白结合、转录调节活性.脊髓组织DEGs功能在各分类中结果与脑组织的相似.脑、脊髓组织的差异表达转录因子主要聚焦在zf-C2H2、bHLH、Homeobox、STAT等家族.结论 低叶酸联合MTX能够引起胎鼠神经组织基因组的转录改变,DEGs功能主要与神经细胞发育、转录调节有关.影响神经发育的转录调节因子集中在 zf-C2H2、bHLH、Homeobox、STAT 家族.

    神经管畸形叶酸甲氨蝶呤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

    SIRT3缺陷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徐天华刘鹏昊崔德荣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IRT3缺陷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对SIRT3基因敲除(SIRT3/-)小鼠及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进行LPS(10mg/kg)腹腔注射24h制备脓毒症心肌损伤模型,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normal saline,NS)腹腔注射作为对照,设立WT-NS组、WT-LPS组、SIRT3-/--LPS组、SIRT3-/--NS组.通过对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LPS(10μg/ml)刺激24h制备细胞损伤模型.正常培养作为对照,使用SIRT3过表达慢病毒及阴性对照病毒进行细胞转染,设立对照组、LPS组、LPS+SIRT3过表达组、阴性对照病毒组.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各组小鼠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各组心脏组织的胶原蛋白含量.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心脏微血管中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标志蛋白: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D31、α-SMA、SIRT3蛋白和自噬相关蛋白LC3、p62的表达情况.结果 心脏超声发现,SIRT3-/--LPS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均增加(P<0.001).天狼星红染色结果表明,SIRT3缺陷可显著提升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心脏组织的胶原蛋白含量(P<0.001).LPS可诱导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EndMT,而SIRT3缺陷会加重这一变化(P<0.05).LPS可诱导小鼠心脏组织自噬水平应激性升高,而SIRT3缺陷会降低自噬水平(P<0.05).体外实验同样证实了 LPS诱导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自噬应激性增强(P<0.001),此时SIRT3蛋白表达下降伴随着EndMT的发生(P<0.05),而SIRT3过表达明显减轻了 EndMT的程度(P<0.001),自噬水平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 SIRT3缺陷能加重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心脏组织自噬水平,促进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EndMT有关.

    脓毒症心肌损伤心脏纤维化内皮-间充质转化SIRT3

    视力损伤及抑郁症交互作用与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吕正孟倩丽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一般人群中视力损伤和抑郁症及其交互作用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以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2005~2008年招募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并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采用多变量COX回归风险模型及Kaplan-Meier方法来探索视力损伤、抑郁症及其交互作用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 研究共纳入8455例成年人,随访时间为11.71(11.20,13.48)年,最终有1473例参与者死亡.在矫正社会人口统计学和生活方式后,视力损伤(HR=1.68,95%CI:1.48~1.92)和抑郁症(HR=1.30,95%CI:1.08~1.57)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呈独立正相关.同时,视力损伤和抑郁症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以增加全因死亡风险.罹患抑郁症和视力损伤的参与者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是无抑郁症和无视力损伤参与者的2.76倍(HR=2.76,95%CI:1.90~4.00,P交互=0.013).结论 视力损伤与抑郁症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视力损伤抑郁症全因死亡率NHANES

    伴RUNX1突变的MDS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黄楠芳宋扬郭娟贺琪...
    67-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RUNX1突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21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初诊的661例MDS患者的骨髓标本,采用二代测序检测一系列基因突变,重点回顾性分析RUNX1患者的临床特征、共同突变表达谱及预后意义.结果 661例MDS患者中,65例伴有RUNX1突变.与无RUNX1突变患者比较,RUNX1突变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加(P<0.001),其预后分层在修订国际预后积分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Scoring System,IPSS-R)较高危组和IPSS-M(IPSS-Molecular)高危/极高危组均占比较高(P<0.001).59例RUNX1突变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基因突变,突变频率较高的是ASXL1(24.62%)、TET2(24.62%)、EZH2(21.54%)和U2AF1(21.54%)等,主要为表观遗传学基因(63.62%)和剪切子基因(38.46%).相关性分析发现,RUNX1突变与EZH2、PHF6和U2AF1突变呈正相关(Q<0.05).RUNX1突变患者总体生存期较短(16个月vs 47个月,P<0.001),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风险较高(P<0.001),但在RUNX1主克隆和亚克隆突变间患者总体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UNX1突变在MDS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常伴有表观遗传学基因和剪切子基因突变.RUNX1突变预示着较短的总体生存期和较高的AML转化风险.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UNX1基因突变预后

    血清CD38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临床研究

    端家豪王茹婷冯钦文黄凯...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38(CD38)水平的表达情况,并据此构建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量与生活质量的预测模型.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51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及8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的血清CD38水平.根据入院后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Kansas City Cardiomyopathy Questionnaire-12,KCCQ-12)评分的中位数进一步将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低KCCQ-12评分组及高KCCQ-12评分组.通过套索回归(LASSO)筛选预测变量,建立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量与生活质量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自举重采样(bootstrap-resampling)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组的血清CD38水平明显升高(0.09±0.08ng/ml vs 0.30±0.37ng/ml,P=0.025).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CD38水平与白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系数为0.253(P=0.073).高KCCQ-12评分组的血清CD38水平较低KCCQ-12评分组明显升高(0.42±0.49分vs 0.20±0.17分,P=0.035).通过LASSO筛选预测变量,最终纳入血清CD38水平等8个变量建立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活动耐量与生活质量的预测模型,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39,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经Bootstrap内部验证(取样次数500次),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18.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CD38水平显著升高.基于血清CD38水平构建的预测模型有利于协助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活动耐量与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CD38生活质量套索回归预测模型

    炎性微环境下TGF-β1通过TGF-β1/Smad3通路促进BMSCs成骨分化

    刘翠翠吴亚星张淑婷李向鑫...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炎性微环境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体外模拟炎性微环境,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对BMSC增殖活性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BMSC+成骨诱导液(os-teogenic medium,OM)]、实验组(BMSC+TGF-β1+OM)和抑制组[BMSC+SB431542(TGF-β1 拮抗剂)+OM].应用 ALP 染色、茜素红染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及 Western blot 法对BMSCs成骨分化能力和TGF-β信号通路因子Smad2、Smad3进行检测并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 低浓度TGF-β1作用下BMSCs增殖活性较高,高浓度(50ng/ml)抑制BMSCs增殖活性;成骨诱导7天和10天时,实验组与其他两组比较,ALP染色较深、面积最大;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体外矿化结节形成均高于其他两组;RT-q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成骨分化基因OPN、RUNX2与ALP表达均增高,TGF-β信号通路中Smad3在实验组表达最高,抑制组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内OPN、RUNX2与ALP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信号通路中Smad3蛋白表达在3组中差异不明显,而p-Smad3在实验组中表达明显增高、抑制组中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性微环境中TGF-β1通过激活TGF-β/Smad3信号通路促进了 BMSCs成骨分化.

    TGF-β1BMSCs炎症信号通路骨向分化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HbA1c与其他危险因素相关性探索

    武焕男李晶陈真圆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与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观察HbA1c及相关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8月~2022年8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治疗首发CI合并DM数据资料完整的患者1012例.根据入院时测定的HbA1c值分为正常组(n=207)和升高组(n=805),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特点.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I合并DM患者HbA1c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探索影响因素与病情轻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在吸烟史、冠心病史、年龄、饮酒史、性别和高血压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A1c、血糖(blood glucose,Glu)、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得出5个指标的变化可能与HbA1c水平变化有关,即Glu、PLT、Fb、HCY和TG.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lu、HCY、Fb均为HbA1c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lu、HbA1c、Fb均是合并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因素.结论 CI合并DM患者HbA1c水平与患者Glu、PLT、Fb、HCY、TG水平的变化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脑梗死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回顾性分析

    舒脉胶囊干预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的炎症作用机制

    郭卉吕春燕焦琳茜谢书睿...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舒脉胶囊抑制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的炎症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舒脉胶囊低剂量组、舒脉胶囊中剂量组、舒脉胶囊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舒脉胶囊低、中和高剂量组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扩张导管,经大鼠左股动脉牵拉损伤大鼠左髂动脉建立下肢动脉再狭窄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球囊损伤.术后第1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每300g大鼠体质量给予1ml 0.9%氯化钠溶液,1次/天,舒脉胶囊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0324、0.0648、0.1296g/ml舒脉胶囊0.9%氯化钠溶液灌胃.术后14天,弹力纤维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左髂动脉内膜增生情况,测量并计算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检测血管壁IL-6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左髂动脉血管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腔明显变窄(P<0.0001),模型组IL-6水平明显升高(P<0.0001),模型组NF-κB水平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舒脉胶囊中、高剂量组NF-κB蛋白含量降低(P<0.05);与舒脉胶囊低剂量组比较,舒脉胶囊中、高剂量组IL-6水平降低(P<0.05).结论 舒脉胶囊可能通过干预NF-κB通路,抑制血管炎症,从而减轻介入术后血管内膜的增生.

    外周动脉疾病球囊损伤炎症舒脉胶囊大鼠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矢状位平衡与髋臼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彭大霖郑欣闫梓文金王亦...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节段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矢状位脊柱-骨盆参数的差异以及与髋臼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1例单节段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的资料,所有受试者均为Ⅱ度滑脱,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L4滑脱组(n=43)及L5滑脱组(n=48).所有患者均拍摄腰椎过伸过屈位以及正侧位X线片,测量过伸过屈位和侧位片的矢状位髋臼前倾角(acetabular sagittal inclination,ASI)与脊柱-骨盆参数,对两组的ASI变化范围与脊柱-骨盆参数的差异性以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L5滑脱组比较,L4滑脱组的ASI翻转有着更明显的翻转范围(P<0.01).L4滑脱组的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小于L5滑脱组(P<0.05).L4滑脱组的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略小于L5滑脱组,L4滑脱组的LL翻转范围小于L5滑脱组(P<0.05),这表明L4滑脱的患者脊柱平衡所需的LL代偿更小,且脊柱活动范围更大.L4滑脱组与L5滑脱组的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以及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可见PI与PT、SS、LL翻转范围密切相关(P<0.05),且ASI翻转范围与PI、PT、SS、LL翻转范围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 不同节段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在同等滑脱程度下,髋臼活动程度、PI、LL以及腰椎活动度存在差异.

    矢状位髋臼前倾角腰椎前凸角腰椎滑脱脊柱-骨盆参数

    变应性鼻炎对SARS-CoV-2感染的影响调查

    李丽莎关凯王子熹崔乐...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患有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否会影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比率和严重程度.方法 招募AR患者及无AR的对照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是否有SARS-CoV-2感染,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以及可能影响感染严重度的危险因素,完成问卷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R组SARS-CoV-2感染率为83.9%(162/193),对照组感染率为86.0%(166/1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组的感染症状严重度总评分为10(7,14)分,与对照组[10(6,1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患者感染SARS-CoV-2后的憋气、呕吐、腹泻症状要比对照组更严重.男性AR患者的SARS-CoV-2感染症状严重度总评分[8.0(5.8,11.0)分]低于女性AR患者[10.5(8.0,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在本研究调查的SARS-CoV-2感染轻症群体中,AR患者与对照组的感染率及严重度均未见差异,但性别可能会影响AR患者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

    新型冠状病毒变应性鼻炎严重度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