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半月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PACS/RIS系统影像科信息化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实践研究

    李秋冬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基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构建的影像科医疗质量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影像科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1800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的对照组,2023年1月—12月收治的1800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的观察组.而后根据检查类型将两组患者均匀划分为数字化放射成像(DR)组、CT组和MRI组.同时,患者根据就诊的紧急程度及方式进一步分为急诊、门诊和住院3类(DR检查急诊400例、门诊400例、住院400例,CT检查急诊400例、门诊400例、住院400例,MRI检查急诊400例、门诊400例、住院4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质量控制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PACS/RIS系统的信息化质量控制管理模式.观察患者从登记到检查的时间、检查到报告审核的时间、图像检查质量及报告诊断质量.结果:实施PACS/RIS系统信息化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从前台登记到影像检查时间、检查完成到报告审核的时间均短于实施传统质量控制评价模式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MRI住院患者检查到报告审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PACS/RIS系统信息化质量评价体系的观察组的图像质量、报告质量均优于实施传统质量控制评价模式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基于PACS/RIS系统的影像科医疗质量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缩短影像科检查时间和报告时间,提高图像和报告的质量,有助于构建结构合理、高效的影像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

    1例罕见甲状腺鳞癌超声特征与病理相关性分析

    杨伟伟王志勇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鳞癌高频超声(US)、超声造影图像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8日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穿刺病理证实的1例甲状腺鳞癌患者的US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病理表现为大部坏死组织为主,巢状排列瘤细胞;US表现为甲状腺内一质硬、边缘毛糙实性结节,与气管紧邻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结节周边见动脉丰富血流信号;同时双颈部均见多处转移淋巴结;超声造影表现为较正常甲状腺组织慢进快出高回声影像.结论:US和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且与病理特征密切关系,最终诊断还有赖于病理结果.

    甲状腺鳞状细胞癌高频超声超声造影

    肝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袁建华唐黛红邓碧玉王传技...
    44-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增强CT、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MRI及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探讨肝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EHI)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24年4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诊断的EHI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结果,观察病灶数目、分布、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信号、强化特点等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病灶数目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14例EHI患者,发现115个病灶,其中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12例,病灶数目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547,P<0.05).病灶最大径为3~73mm,边界均不清晰,以楔形为主,主要分布在肝包膜下;增强扫描呈渐进性、边缘向心性强化,可见血管穿行征、条带征、晕环征,肝胆特异期显示Gd-EOB-DTPA部分摄取、病灶范围较T2WI-FS缩小及形状改变.结论:EHI患者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如渐进性、向心性强化、血管穿行征、条带征、晕环征,以及肝胆特异期Gd-EOB-DTPA部分摄取、范围较T2WI-FS缩小、形状改变等是其主要特征.Gd-EOB-DTPA部分摄取对于鉴别EHI和肿瘤性病变有较大价值.

    肝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钆喷酸葡胺增强MRI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特异期

    正畸颌位重建治疗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安氏Ⅱ类2分类成人患者的研究分析

    薛青刘莹姜娟陈岱韻...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颌位重建辅助正畸治疗对成人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及临床症状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3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成年正畸患者44例(伴TMD安氏Ⅱ类2分类19例和个别正常牙合25例),均拍摄锥形束CT(CBCT),比较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关节弹响变化及主动开口度,以及伴TMD安氏Ⅱ类2分类和个别正常牙合的颞下颌关节测量值.结果:伴TMD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的关节前间隙大于个别正常牙牙合患者,关节后间隙、髁突内外、髁突前后径及髁突高度均小于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TMD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治疗后关节前间隙缩小,关节窝高度、关节上间隙、关节后间隙、髁突前后径及髁突高度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TMD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15例(78.95%)髁突经治疗后处在关节窝中间位置.结论:成人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与个别正常牙合的颞下颌关节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正畸联合颌位重建能积极改善此类患者关节紊乱症状,解决此类患者紊乱咬牙合关系及异常髁突位置关系的问题.

    颌位重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安氏Ⅱ类2分类

    原发性与继发性不孕症患者的"一站式"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结果比较

    杨慧燕陈益豪谢旭敏
    52-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原发性与继发性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一站式"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结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9月—2024年6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行"一站式"超声造影检查的112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影像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原发组(44例)与继发组(68例),均进行"一站式"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比较两组患者的内膜厚度、内膜分型、宫腔异常率、卵巢异常率及输卵管异常率.结果:两组内膜厚度及内膜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组的宫腔异常率、卵巢异常率均高于继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输卵管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站式"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能够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不孕症患者,为后续制定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一站式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不孕因素

    肾实质内小动脉联合颈动脉极速脉搏波技术对高血压患者的评估价值

    徐雅王会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肾实质内小动脉联合颈动脉极速脉搏波技术(UFI)对高血压患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3月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作为高血压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肾实质内小动脉联合颈动脉极速脉搏波超声,记录超声参数并分析评估价值.结果:高血压组肾脏的厚度、宽度、长度与肾动脉直径均短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最大流速均低于健康组,而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颈总动脉收缩期起始时、结束时的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大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实质内小动脉联合UFI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肾实质内小动脉、UFI诊断.结论:高血压患者多伴随有肾实质内小动脉、颈动脉极速脉搏波超声参数的异常,肾实质内小动脉联合UFI对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原发性高血压肾实质内小动脉颈动脉极速脉搏波技术脉搏波传导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基于大数据的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后Pilon骨折影像形态学特点

    何汝远柯友鹏胡飞洪
    59-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大数据的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后Pilon骨折影像形态学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东莞市谢岗医院收治的后Pilon骨折患者42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治疗的后踝骨折患者3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T检查,并基于大数据完成CT三维重建,比较两组骨折块的大小、形态、α角、横切面骨折块面积与胫骨远端面积的比值(FAR1)、β角、矢状面骨折块面积与骨折线顶线下筋骨远端面积的比值(FAR2)、骨折线分布的差异;对于观察组患者,根据骨折块大小、形态及骨折线分布等完成术前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法,评估骨折移位方向及程度、骨缺损情况、是否存在软组织夹杂于骨折块中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可分为后内侧(24例)和后外侧(16例)两大类骨折块类型,其中后内侧骨折患者发生于距骨半脱位或脱位.两组的FAR1、FAR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α角和β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Pilon骨折干预后骨折移位方向及程度、骨缺损情况、是否存在软组织夹杂于骨折块中间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大数据的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后Pilon骨折患者中,具有明显的影像学形态,能完成术前评估,指导患者治疗,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大数据CT三维重建技术后Pilon骨折后踝骨折术前评估

    泌尿系结石患者钬激光碎石术总能量与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

    陈小珂汪洋朱彦霖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患者钬激光碎石术总能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螺旋CT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2022年5月—2024年5月收治的1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均接受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且术前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螺旋CT评估,评估不同体积、硬度患者的手术时间、所消耗的激光总能量,并分析钬激光碎石术总能量和结石体积、CT值与长径、声影等级以及闪烁伪像强度的相关性.结果:结石体积≤1cm3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1cm3患者,所消耗的激光总能量低于>1cm3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T值患者的手术时间、所消耗的激光总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钬激光碎石术总能量与结石体积、CT值与长径、声影等级、闪烁伪像强度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螺旋CT检查评估,可预测手术难度,指导术中能量的使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钬激光碎石术泌尿系结石相关性

    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陈方园裴敏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2月泗洪医院收治的8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增强MRI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增强MRI在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以及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病灶增强MRI信号强度差异.结果:88例患者经病理学诊断有69例确诊恶性病灶,有19例为良性病灶,增强MRI检出67例真恶性病灶.病理分化程度Ⅲ~Ⅳ级的恶性病灶的平均信号绝对增强强度(Aev)、肿瘤相对增强比率(CERtt)、肿瘤对肝脏相对增强比率(CERtl)均低于病理分化程度为Ⅰ~Ⅱ级的病灶(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ev、CERtl、CERtt预测病理分化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2、0.990、0.757.结论: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不仅能有效区分良恶性病变,还能预测恶性病灶的病理分化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

    增强磁共振成像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病理分化程度诊断效能

    基于常规超声联合CEUS构建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

    王爱霞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EUS)构建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SLNM)预测模型的效果.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4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并均行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SLNM组和非SLNM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早期乳腺癌SLNM的危险因素.基于常规超声联合CEUS构建早期乳腺癌SLNM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45例患者SLNM发生率为19.31%(28/145).最大径线>2cm、Alder血流分级(Ⅱ~Ⅲ级)、灌注缺损、增强后范围增大是影响早期乳腺癌患者发生SLNM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常规超声联合CEUS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08、0.889~0.989、76.30%、88.50%.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P>0.05).结论:基于常规超声联合CEUS构建的早期乳腺癌SLNM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发生SLNM的风险.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