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哲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哲学
医学与哲学

杜治政;胡大一

半月刊

1002-0772

yizhe@yizhe.org

0411-86110142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医学与哲学/Journal Medicine &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医学整体研究、医学热点讨论、医学未来预测、医学进展纵评、医学方法剖析、医学决策探新等为选题目标。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本刊以医学界各方面专家、卫生行政领导、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同情用药制度的国际比较及优化路径研究

    尹玉申俊龙王乾熊季霞...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同情用药制度的国际经验,依据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同情用药制度.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方法,将我国与国际同情用药制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与国外一些国家的同情用药制度在体制建设和内容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欧盟的制度发展较早,体系相对完善;日本与我国制度发展时间接近,均以欧美为参考范本进行本土化创新.并提出细化相关标准、鼓励医保介入、简化申请流程、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制度建议,促进我国同情用药制度优化建设.

    同情用药国际经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我国台湾地区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及启示

    杨明旭邝卓慧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我国台湾地区安宁疗护政策、实践数据及相关文献梳理分析,发现其伦理争议主要聚焦在患者的善终和医疗自主权益该如何得到保证,以及安宁疗护能否实现尊严死亡两方面.通过在全社会普及生死教育形成对安宁疗护的伦理认知基础,通过地方性立法规范避免伦理争议走向失度,通过对服务品质的稽核和提升促进伦理共识的形成和稳定,是我国台湾地区安宁疗护事业从伦理困境到实践致用的逻辑路径.对于当前我国各安宁疗护试点城市,以上三点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台湾安宁疗护伦理困境

    感官护理在安宁疗护中应用的思考与展望

    唐如冰陆永奎游雪梅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具身认知的视角总结感官护理在安宁疗护中应用的情境和现状,分析在安宁疗护实践中通过提供身体器官照护、物理环境设置和感官艺术疗法的感官护理方式实现症状管理和灵性慰藉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思考未来感官护理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通过与科技结合开发感官护理新技术,促进感官护理在不同地区及不同疾病人群中的应用,注重感官护理实践中的个性化与灵活性,改善患者具身情绪和生命质量,提高我国安宁疗护的服务质量.

    具身认知感官护理安宁疗护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医学的学术体系发展比较及启示

    张研方鑫高红霞冯占春...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医科"的建设对于加强中国医学学术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确立了包含学术训练、学术研究、学术评价的医学学术体系分析框架,检索和梳理了美、英、日、德、法五个国家医学的学术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显著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具有教研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严格的教育质量监管体系、多元筹资机制和注重应用的多维评价体系.建议我国医学教育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应用为导向的科研经费分配与监管、重视医教产研合作的考核体系,以完善我国医学的学术体系建设.

    医学学术体系发达国家医学教育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通知

    64页

    数字化赋能医学教育:应用、困境与路径

    王启帆刘雨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为数字化赋能医学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数字化赋能在医学教育中的主要应用包括搭建虚拟教学课堂、开拓实践训练场域、创新教学互动方式以及优化教育资源共享.当前,数字化赋能医学教育存在缺乏赋能顶层设计、存在盲目建设误区,相对强调技术支撑、弱化医学教育特征以及教师数字素养不足、技术应用程度有限的现实困境.在结合医学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应当遵循完善赋能顶层设计、统筹数字化赋能医学教育布局,回归医学教育本位、构建线上线下协同教育体系以及做好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数字技术驾驭能力的实践策略.

    数字化数字技术医学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政策的调整与转向——基于吉林省首届中医代表会议的研究

    邹蕴彤史海苗李磊
    69-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了一段如何发展中医药的探索时期,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引发了系列歧视中医的问题,中医政策必须调整与转向.1955 年 3 月,吉林省召开了首届中医代表会议,这是中医政策调整过程中全国各地召开中医代表会议的一个缩影.该会议总结了过去中医政策执行情况,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当年的史料,还原吉林省首届中医代表会议具体情况,以期理解由政策影响中医药的发展走向,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医疗领域这一重要转折及其深远影响.

    中医政策中医代表会议中医史

    近代日本医学范式转换的历史与逻辑

    那佳边林柳云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上日本长期学习借鉴中国医学并建立起了本国的"汉方医学"体系,西方传教和商贸活动将西方医学代入日本,使日本在 18 世纪至 19 世纪完成了医学领域的全盘西化过程,发生了以汉方医学逐渐消亡为结局的向西医学范式的全面转换.汉方医学的不同学派本身具有改变医学认知方式的意愿,西医学的科学性质和知识体系为医学范式的转换提供了强大的动能.西方世界的对外扩张和日本自身的社会变革,都为近代日本医学范式转换提供了条件和土壤,是医学领域内部与外部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汉方医学西医学医学范式转换

    叙事医学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协和医学院叙事医学论坛会议纪要

    周家欣何仲刘欢韩永卿...
    78-80页

    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