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哲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哲学
医学与哲学

杜治政;胡大一

半月刊

1002-0772

yizhe@yizhe.org

0411-86110142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医学与哲学/Journal Medicine &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医学整体研究、医学热点讨论、医学未来预测、医学进展纵评、医学方法剖析、医学决策探新等为选题目标。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本刊以医学界各方面专家、卫生行政领导、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医疗应用能力与风险边界

    王硕刘天语汪琛刘瑶瑶...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的伦理探讨需要对两个基本问题进行谨慎、清晰的划界.一方面,"能力"的划界旨在澄清生成式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的核心优势与技术局限,基于属种差异,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相较于传统医疗人工智能的关键差异,避免陷入"ChatGPT全能论"或"ChatGPT无能论"的窠臼.另一方面,"风险"的划界旨在区分生成式人工智能医疗应用带来的问题类别及特征,厘清不同风险的独特性质与根源,包括传统人工智能的共有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特有风险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同医疗实践相结合的特性风险,推动风险的分类管理并推进伦理治理的不断完善.

    生成式人工智能医疗应用ChatGPT能力划界风险划界

    医疗人工智能中的算法黑箱及其核心伦理问题

    陈子瑜程国斌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疗人工智能中的算法黑箱在机器的实践中造成了突出的伦理问题与风险,算法黑箱这一概念的本质是人类对人机关系失控的形象化描述,医疗人工智能算法黑箱的核心伦理问题在于人机关系的失控.关于问题的解决,本文在反思以透明化为代表的技术叠加方案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核心策略必须立足于机器所面向的医疗实践,超越技术视域的局限性,寻求有意义的控制,使机器的实践回归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根本目标,更好地满足现实医疗需求和促进人类健康福祉.

    医疗人工智能算法黑箱不确定性人机关系

    当代生命科技的身体伦理学反思——以干细胞、脑科学和合成生物学为例

    陈天赵旭
    11-1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身体,因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成为生命伦理学回应前沿生物技术伦理挑战的新视角、新理论,特别是具有趋前属性的身体伦理学,为伦理学研究提供了未来想象.譬如,生殖干细胞技术,可能引起技术关系取代性别关系,造成社会权力结构变革;大脑类器官可能造成意识数字化,进而生命变得可读、可编码、可篡改,最终引发意识形态革命;合成生物学可能造成人类"神性尊严"消失、"世俗尊严"丧失,最终走向"技术尊严"的道德异化.总之,回应生物技术的道德诘难,生命伦理学必须以技术的想象为边界,而这个边界正建立在身体体验之上.

    身体伦理学趋前道德生殖干细胞脑科学合成生物学

    ChatGPT对循证医学发展的影响、挑战及其应对

    罗姚谈在祥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ChatGPT在循证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分析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Chat-GPT作为当前最火爆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一,在推动循证医学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体现在:扩展原始证据来源、提高证据获取的效率、协助医患共同决策、促进循证医学教育和科普教育.当前ChatGPT正处于"技术萌芽期",需要警惕其带来的风险,例如"证据污染"、算法黑箱、安全漏洞和数字鸿沟等.为了平衡ChatGPT在循证医学领域的积极作用与潜在风险,笔者从ChatGPT的伦理规范、证据来源、专家验证和使用规范等角度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生成式预训练对话模型循证医学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

    医联体背景下分级诊疗的难点与对策

    马琦徐婕史雨柳龚堡...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主选择的就医模式使得大多数患者选择三级医院首诊,三甲医院承担了不应该的轻症、常见病诊治.我国医联体服务模式探索较早,也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载体.分析医联体与分级诊疗的关系,结合本单位在医联体建设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认为目前分级诊疗中存在办医主体利益难协调、下转动力不足、基层能力不足、转诊系统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的问题,提出紧密合作、完善流程、加强引导、发挥基层特色,提高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力度.

    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基层首诊

    DRG医保支付方式下的医院伦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卢钰朱与菁钟欣益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DRG医保支付方式已成为国内主流的医疗服务给付的方式之一,然而许多公立医院在实践过程中未能很好地适应改革,从医学伦理视角对DRG运行中的伦理困境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指出当下医疗机构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如医疗行为异化、挑选患者、费用转移与新技术博弈等,分析了驱动医疗行为的内在因素,然后回归支付方式改革本源——价值医疗思想,建议管理者通过提升价值认同、改善工作氛围、建立科学考评机制、兼顾药耗协同等措施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保改革支付方式伦理困境

    技术具身中的生命终结与可能的伦理选择

    詹秀娟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现代医疗技术对生命终结问题产生的变化与可能影响,指出生命终结需要决断,临终者不能安然离去,根本源于技术的本质,身体在技术具身中成为被摆置的对象,现代医疗偏离了初衷.应伦理先行,基于对生命的伦理关切,主动地思考技术时代生命终结的可能方式,提高生命质量与死亡质量;探索中国孝道文化与临终关怀理念的内在契合性,为避免两者的现代偏离,构建传统孝道与技术的良性交互,以安宁疗护予以伦理关怀,帮助临终者有尊严地与世界告别.

    技术具身生命终结临终关怀安宁疗护孝道

    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的本土化临床实践

    蔡思雨郭巧红王瑞欣周翾...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儿童安宁疗护医务人员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以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阐明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实践需要实现本土化的原因,并详细论述我国本土化实践的关键策略.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的实践之所以需要实现本土化,其原因在于:决策模式、患儿病情告知与死亡沟通、文化因素、医疗体系因素.本土化实践的关键策略在于:营造以患儿和家属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建立多学科安宁疗护团队及跨专业合作模式;构建本土化共同决策干预模式.

    安宁疗护儿童共同决策

    缓和医疗联合门诊的实践探索

    崔埔安宁晓红郑莹龚哲晰...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缓和医疗是全民医疗卫生保健的组成部分,在缓和医学领域开设联合门诊,是医生与护士双方相互配合、为实现对患方全人照护的创新尝试.叙事医学帮助医、护、患、家属之间的主体间性得以实现并建立有效连接.以叙事医学视角对缓和医疗联合门诊进行研究,通过概括联合门诊的三个沟通步骤,搭建起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说明缓和医疗联合门诊是叙事缓和医疗另外一种重要的呈现方式,为医学实践回归全人照护理念提供参考路径,促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缓和医疗医护联合门诊叙事医学叙事缓和医疗全人照护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通知

    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