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哲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哲学
医学与哲学

杜治政;胡大一

半月刊

1002-0772

yizhe@yizhe.org

0411-86110142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医学与哲学/Journal Medicine &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医学整体研究、医学热点讨论、医学未来预测、医学进展纵评、医学方法剖析、医学决策探新等为选题目标。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本刊以医学界各方面专家、卫生行政领导、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医疗损害鉴定中过错认定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S市医学会 367 份鉴定书分析

    蒋雨彤谈在祥王旭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指南》(SF/T 0097-2021)中过错鉴定的相关规定为理论依据,以江苏省S市医学会 2018-2022年367 份案例书为统计样本,探究医疗损害过错鉴定实务现状,结果表明当前医疗过错鉴定中存在诊疗规范界定不明,鉴定人过于侧重审查具体规定而忽视注意义务,鉴定人过于苛责医方的注意、告知义务,"紧急救治""容许风险"两种特殊理论是否适用有分歧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明确规范范围、过错认定核心、特殊情形适用和建立专业案例库等角度寻求出路.

    医疗损害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实证分析

    从中国到世界:海外针灸热的冷思考

    石慧张宗明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灸是古老深邃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元素和典型代表,数千年来针灸医学不但造福了中国先民,还在不同历史时期经由多条路径被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是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先锋.当前针灸的海外传播呈现出传播地域多级化、理论技术多元化、本土交融多层化、传播认同复杂化等特征.未来针灸乃至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应秉持传出与传入相结合、避免中国中心主义,坚持疗效第一、技术认同带动理论认同,致力多方因素协同、推进制度认同,尊重多元差异、构建文化认同等原则,助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针灸海外传播本土化针灸文化认同

    信念与感知的纠缠:中医针灸患者的具身感受

    王小丁刘振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灸患者的感受与信念,贯穿着从术前到术后的每个阶段:施针前,患者未认识到其心身贯通为一,虽然其身体上有各种不适感,但其对中医针灸并无清晰认识;施针中,患者获得了针灸治疗的沉浸体验,针刺在身体上产生的沉、胀、酸、麻等感受引导着气通观念;施针后,患者身体感觉回落,形成了身体记忆,促使其回想治疗中信念变化.由此可见,疼痛唤醒了患者对自己身体的觉知,让其肉身回到世界之中;在得气时,患者身体的整全性显现,身体间性意识在患者和医师之间确认;患者身体认同,促进其对中医针灸治疗的认同,进而促进中医药的传播.

    针灸具身感受唤醒身体身体间性

    必要的张力与中医百年困惑——兼评何裕民新著《中国医学再出发——复兴时代与中医药学》

    龚鹏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来,对中医的发展路径,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利益集团的人给出的答案迥异.站在最前沿的思想家批评中医的居多,但中医仍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保持必要张力是主要原因.《中国医学再出发——复兴时代与中医药学》既进行了文化和医学史通考,又集中做了哲学思考,并对中医学的未来寄予厚望,全书坚持必要的张力思维,游刃于中西古今之间,贯彻了实践和理论结合的原则,固守核心价值体系,又积极吸收外来的文化精华,未来,这一思路将助力中医再出发,走出百年困惑.

    必要的张力中医发展复兴时代

    日本医学界与七三一部队关系研究

    韩慧光韩慧连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侵华战争中七三一部队违反国际法,秘密研发和生产细菌武器,并实施了细菌战.而在其准备和实施细菌战的整个过程中日本医学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现有的档案资料看到日本陆军军医学校、京都大学、东京大学等高校的医学部等,它们为七三一部队细菌武器研发及实施细菌战提供医学专业人力资源保障.战后,日本医学界并没有对此进行反思,反而在他们的庇佑下来自七三一部队的军医们活跃于日本医学医疗界,利用战时所获得的医学数据、医疗技术和研究成果,从而获取学术地位、政治地位和财富.

    医学史日本医学界细菌战七三一部队

    野口英世黄热病研究与科研范式的批判性刍议

    田妍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著名微生物学家野口英世的黄热病研究一度举世瞩目,但其研究不久便遭到质疑.基于科赫法则,野口认为类黄疸性钩端螺旋体为黄热病病原体,然而泰勒尔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没有盲从科赫法则,批判性地证明了黄热病病原体为滤过性病毒,否证了野口的结论.面对泰勒尔的质疑野口没有及时反省,最终逝于前往非洲研究黄热病的途中.由野口黄热病研究的失败可见,科学研究中不应预设结果,要做到大胆假设、批判性求证.深入分析类似于野口的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的思维路径,有助于认识科研范式在应用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野口英世黄热病科赫法则科研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