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哲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哲学
医学与哲学

杜治政;胡大一

半月刊

1002-0772

yizhe@yizhe.org

0411-86110142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医学与哲学/Journal Medicine &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医学整体研究、医学热点讨论、医学未来预测、医学进展纵评、医学方法剖析、医学决策探新等为选题目标。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本刊以医学界各方面专家、卫生行政领导、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医科语境下医学伦理的实践挑战与理论突围

    陈化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范围和中国语境下开启的新医科范畴,推进了医学伦理的纵深发展并打开新的向度.医学伦理作为动态平衡且不断发展的概念,伴随医学使命而生.在新医科语境下,医学伦理面临来自以利益为主线、以知识权力和专业技术两翼构成的三维挑战.这种挑战植根于医学能力的提升,社会资本的介入,医生的专业权力以及生物科技融合发展带来的专业话语.实践挑战的本质是理论困境,解决实践难题根本上需要理论突围.需要建构基于责任伦理为关键词、以公共伦理融合个体道德、以专业伦理深化常识道德的医学伦理体系.

    新医科医学伦理实践挑战理论突围

    "学界热"与"行业冷":医学伦理学落地医疗实践之思

    吕雪梅邓蕊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人文教育的基础阵地,中国过去 40 年医学伦理学科建设有成绩也有不足.当前医学伦理学落地医疗实践成为问题的焦点.从伦理学界的热点问题出发,描述热中有冷、冷热交加的伦理现象:应用伦理热、科研伦理热、医学伦理热,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伦理观念与意识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及实践深度与广度不够.以此为基点寻生根之径,知的层面要自上而下多层保障;行的层面要理论联系实践,要深化内化转化;最终达到知行合一,入脑入心入行,加速医学伦理学落地生根.

    应用伦理科研伦理医学伦理

    当代中国医学伦理学再启程的基础与方向探微

    边林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国医学伦理学是指始于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来这一领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40多年来,中国医学伦理学在医学伦理文化和医学伦理理论与实践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再启程形成了坚实的基础.再启程是学科发展的一个时代性课题.今天学科所面对的是完全不同于过去的背景和境遇,中国社会高速发展驱动下的医学科技进步以及医学社会化步伐的加快,带来传统与崭新伦理问题的叠加,再启程成为对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医学伦理学学科发展再启程

    医疗机构免除伦理审查实践专家共识

    医疗机构免除伦理审查实践专家共识编写工作组
    19-23页

    免除伦理审查制度适法性与可操作性探讨

    赵励彦张玉梅刘瑞爽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我国现行法律和基本伦理原则,深入分析了免除伦理审查的前置条件和适用情形在适法性与可操作性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第一,明确监管范围,免除伦理审查是一种特殊的审查方式,而非不进行伦理审查;第二,全面评估风险,对研究的风险判断不仅要考虑因研究给个人带来的生理风险,还应考虑其心理、经济、社会以及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尤其是对最小风险应明确界定;第三,界定前置条件中的具体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适用情形的判断,制定具体、合理、合法的实施细则,为免除伦理审查的实施提供参考.

    免除伦理审查知情同意生物样本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最小风险

    疫情防控"成功悖论"的伦理解析

    史军张芊芊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疫情防控会造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成功悖论":虽然疫情防控给社会带来了整体利益,但具体的参与者个人却似乎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利益;于是,当疫情防控成功一段时间之后,一些强制性防控措施就会日益受到质疑,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逃避防控的"免费搭车"行为,直到再次暴发疫情."成功悖论"反映出疫情防控中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之间的冲突:为了社会整体健康而限制个人权利是否能够得到伦理辩护?悖论的根源在于自由主义价值观导致了个人与社会的割裂,而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有助于克服这一悖论.

    传染病防控悖论成功悖论共同体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通知

    32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民众对专家系统的信任研究

    龚捷舒琴琴任晓东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险社会充满不确定性,社会风险因素不断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民众与专家系统的信任关系存在"有限"信任取代完全依赖、盲从式跟风、信任缺失等问题.从风险传播视角出发,分析民众与专家系统信任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专家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认知落差、媒体不当报道消解专家公信力、对话机制缺失影响专家观点传播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落实公众参与交流机制、规范新闻媒体报道、优化专家风险话语表达等修复和调整民众对专家系统信任关系的有效策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系统信任风险传播

    叙事医学本土化的若干思考

    廖伟聪余佯洋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叙事医学为人文社会学科介入医学范畴提供了建构性方案,使技术至上的医疗实践逐渐转向重视患者个体的生活价值、痛苦关怀的人文实践,对于医患主体间的鸿沟消弭、理解改善具有独到之处.然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视角下,依然需要对西方语境中的叙事医学方法论进行审慎反思,尤其是要考虑国别体制下的文化差异与社会现实,避免造成简单化搬运与应用.在扎根中国本土情境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我国的医疗卫生实践、构建和谐医患环境的叙事医学模式.

    叙事医学医患关系本土化

    文学疾病叙事的医患主体间性诠释

    向扬高红梅常非王轶楠...
    42-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文医学领域,疾病叙事是患者与医者生命书写的一部分和建构自我主体性的叙事方法;文学史上的疾病叙事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并逐步获得作为文学主题的独立地位.叙事医学的视角下,文学文本中的疾病叙事言说疾病的"不可见"维度,弥合"可见"与"不可见"的裂痕.以白先勇的两部短篇小说为样本,对文学文本中的疾病叙事做了具体的叙事医学阐释,说明其从对"不可见"的具身体验的言说走向肉灵跨越的身心救赎的丰富意蕴;同时指出过往疾病叙事中医者角色的缺席,提出利用文学文本疾病叙事建立医患主体间性.

    叙事医学疾病叙事医患主体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