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酸性环境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溶酶体通路的影响

    陈小翠李志航杨陈刘华锋...
    174-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酸性环境对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内自噬-溶酶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利用不同pH值(7.4、7.0、6.6、6.2)培养基培养人TEC(HK-2).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和p62的表达情况,以及溶酶体新生转录因子EB(TFEB)的表达情况;利用串联荧光蛋白质粒tfGal3转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检测各组细胞溶酶体损伤情况.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pH 6.6组与pH 6.2组HK-2细胞活力明显低于pH 7.4组[(87.69±9.91)%、(75.06±9.62)%比(100.00±9.59)%](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pH 7.4组相比,pH 7.0组LC3-Ⅱ表达升高(1.21±0.10比1.00±0.05,P<0.01),而pH 7.0组与pH 6.6组细胞内p62表达均显著下降(0.76±0.03、0.76±0.09比1.00±0.05,P<0.01);pH 6.2组与pH 7.4组培养基内LC3-Ⅱ和p62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串联荧光蛋白tfGal3转染细胞进行荧光观察发现,与pH 7.4组和pH 7.0组相比,pH 6.6组和pH 6.2组细胞内黄色荧光颗粒增多,红色荧光颗粒则几乎完全消失.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pH 6.2组细胞内TFEB表达显著低于pH 7.4组和pH 7.0组(0.77±0.10比1.00±0.03、1.04±0.07,P<0.01).结论 酸性环境可能通过干扰自噬-溶酶体通路造成TEC活力下降.

    肾小管上皮细胞酸性环境自噬溶酶体转录因子EB

    电针麻醉在老年椎间孔镜手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

    雷剑罗少波孙新朝陈阳村...
    180-18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麻醉在老年椎间孔镜手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88例行椎间孔镜手术的老年(年龄>65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给予局部浸润麻醉结合电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椎间孔镜置入时、神经根减压时、手术结束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麻醉前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置入时、减压神经时、手术结束时,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麻醉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置入时、减压神经时、手术结束时,两组VAS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09%(4/44)比25.00%(11/44)](P<0.05).结论 电针麻醉应用于老年椎间孔镜手术患者安全有效,可维持术中血压、心率的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老年患者椎间孔镜手术电针麻醉安全性

    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指标和VEGF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王霞刘训涛周素涛赵飞...
    18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AL)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2例AL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患者80例[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18例、M13例、M231例、M417例、M5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22例,选择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与AL患者初诊时及治疗完全缓解后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原Ⅲ(AT-Ⅲ)、纤维蛋白单体(FM)及VEGF水平.结果 AL组初诊患者FIB、AT-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D-二聚体、FDP、FM、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PL组(除APL)初诊患者FIB、AT-Ⅲ水平低于AML组[(1.6±0.9)g/L比(2.5±0.3)g/L、(43.1±4.4)%比(54.7±4.5)%](P<0.01),D-二聚体、FDP、FM、VEGF水平高于AML组[(11.9±3.7)mg/L比(7.2±2.5)mg/L、(38.2±6.0)mg/L比(21.0±4.6)mg/L、(38.5±2.8)mg/L比(24.7±4.2)mg/L、(176±20)ng/L比(131±18)ng/L](P<0.01).治疗后达完全缓解时,AML组与ALL组FIB、AT-Ⅲ水平高于治疗前,D-二聚体、FDP、FM、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初诊时D-二聚体、FDP、FM、VEGF水平与骨髓原幼细胞数呈正相关(r=0.391,P=0.010;r=0.348,P=0.016;r=0.732,P=0.013;r=0.529,P=0.001),FIB、AT-Ⅲ水平与骨髓原幼细胞数呈负相关(r=-0.371,P=0.017;r=-0.501,P=0.007).结论 检测AL患者的FIB、D-二聚体、FDP、AT-Ⅲ、FM及VEGF水平,有利于及时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监测治疗效果,对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白血病凝血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于DNA甲基化驱动基因的肺鳞癌预后列线图的建立

    吴立波李广华于家兴王秋实...
    190-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DNA甲基化驱动基因开发预测肺鳞癌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方法 通过整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肺鳞癌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来鉴定甲基化驱动基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ASSO回归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建立风险评分模型,再对临床参数进行分析,构建列线图,Hosmer-Lemeshow检验绘制校准曲线对肺鳞癌患者生存率进行校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效能.结果 通过MethylMix分析共筛选了45个DNA甲基化驱动基因,基因功能在丝氨酸家族氨基酸代谢过程、细胞和细胞间黏附连接、细胞和细胞间连接方面显著丰富(P<0.01).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显示,ATP结合家族亚家族C成员5(ABCC5)、封闭蛋白1重组蛋白(CLDN1)、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A(CSTA)基因与肺鳞癌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中N分期和风险评分与肺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相关(HR=1.73,95%CI 1.09~2.75;HR=2.34,95%CI 1.21~4.52;HR=4.44,95%CI 1.61~12.26)(均P<0.05).构建包含这些变量的列线图,ROC曲线评估显示,该列线图预测肺鳞癌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的准确性较高.结论 DNA甲基化驱动基因(ABCC5、CLDN1和CSTA)的改变与肺鳞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肺鳞癌患者预后的个体化预测.

    肺鳞癌DNA甲基化生存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列线图模型

    布托啡诺在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效果

    张嘉宇刘慧慧吕洁萍
    197-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在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行择期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5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于神经阻滞麻醉前静脉给予布托啡诺20μg/kg),舒芬太尼组(于神经阻滞麻醉前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每组25例.观察两组入室时、静脉给药即刻、神经阻滞操作即刻、切皮即刻、上止血带后60 min、放止血带即刻、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于入室时和术毕测定桡动脉血浆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以及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恶心、干呕/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嗜睡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舒芬太尼组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幅度较大,布托啡诺组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平稳,各指标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布托啡诺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变化的幅度小于舒芬太尼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的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各时点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点间Ramsay镇静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两组间Ramsay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msay镇静评分的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T2~T5时刻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呈升高趋势,各时点布托啡诺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舒芬太尼组.布托啡诺组和舒芬太尼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5/25)和40.0%(10/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作为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中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辅助药物,有助于减轻止血带反应、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且镇静、镇痛效果良好,患者舒适度较高.

    膝关节置换术神经阻滞布托啡诺

    来曲唑对不同体质指数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效果的影响

    刘慧燕张月莲
    20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来曲唑对不同体质指数(BMI)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妇产科门诊的160例PCOS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BMI不同分为低BMI组(BMI<18.5 kg/m2,25例)、正常BMI组(18.5 kg/m2≤BMI<23 kg/m2,45例)、超重组(23 kg/m2≤BMI<25 kg/m2,55例)、肥胖组(BMI≥25 kg/m2,35例).检测所有患者月经来潮第2~3天的基础性激素(睾酮、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以及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促甲状腺素水平,评估患者基础状态.于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口服来曲唑(5 mg/d,连续5 d)促排卵治疗,比较4组患者卵泡成熟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成熟卵泡(≥18 mm)个数、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160例不孕患者接受了366个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周期.4组患者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生化妊娠率、人绒毛膜促性腺素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成熟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周期排卵率、临床妊娠率、卵泡成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周期排卵率、临床妊娠率低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66.9%(91/136)、64.8%(68/105)比77.5%(31/40)、82.4%(70/85);18.7%(17/91)、19.1%(13/68)比32.3%(10/31)、35.7%(25/70)](P<0.05),肥胖组和超重组卵泡成熟时间长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14.54±0.99)d、(14.63±0.96)d比(13.80±1.14)d、(13.89±0.49)d](P<0.05),正常BMI组与低BMI组、超重组与肥胖组间的周期排卵率、临床妊娠率、卵泡成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重或肥胖PCOS患者口服来曲唑的促排卵治疗效果欠佳,应在促排卵治疗前控制体重,以提高妊娠率.

    多囊卵巢综合征来曲唑体质指数促排卵

    征稿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