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王丽 黄正明

旬刊

1673-7210

yyzx11@vip.163.com

010-59679533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中国医药导报/Journal China Medical Heral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级公立医院医患人际信息连续的影响因素研究

    刘艳美张晴张研
    165-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三级公立医院临床医师保持医患人际信息连续的现况和态度、了解影响因素,为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24年3月至4月湖北省武汉市某三级公立医院的12名临床医师进行半结构深入访谈,遵循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步骤,对数据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 提炼出与医患人际信息连续相关的医方因素、患方因素、功能因素和平台因素4个方面的核心范畴并进行讨论.结论 建议增强三级公立医院临床医师人力资源配置及激励机制,建立便捷、安全、智慧的移动平台,并提升上下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连续性.

    医患人际信息连续三级公立医院临床医师扎根理论

    "四色分区,多维评价"方法在公立医院中层干部梯队建设中的应用

    李凯菲陈萍余易安江大红...
    169-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北京儿童医院近年中层干部梯队建设实践为例,分析"四色分区,多维评价"方法在公立医院中层干部梯队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优化思路.方法 采用经验总结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22年4月中层干部队伍情况为研究对象,以"科室现负责人距聘任年的任职届数""是否有后备干部""后备干部距聘任年的任职届数"为观察指标.结果 通过总结梳理,全部科室"红橙黄绿"4个区域分布数量分别是6、12、11、74个,通过对红色区域科室采取针对措施,至2023年5月,红区科室减少为4个,黄区数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四色分区,多维评价"方法使中层干部队伍梯队建设情况尤其是年龄梯队情况呈现更系统、更直观,优先级和紧迫性更明确,为决策提供指导、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该方法还需继续优化.

    公立医院中层干部梯队建设急诊"三区四级"模式"四色分区,多维评价"方法

    医院专科评价的文献计量分析

    黄雪莹龚韩湘伍宝玲高琪佩...
    174-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国内医疗机构专科评价相关文献可视化分析,探讨专科评价的研究进展与热点主题.方法 采用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建库至2023年12月发表的关于专科评价的文献,运用计量学工具CiteSpace对文献的发文量、来源、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882篇,自2016年以来专科评价研究文献数量显著增加,发文量>10篇的期刊共10种;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王伟、郭金玲,各发文7篇;发文最高的机构是郑州大学,发文量16篇;文献作者和机构间合作较为分散,高频关键词包括专科建设、学科建设、医院管理、重点专科、指标体系等,纳入文献的关键词共聚为9类,突现强度排名前3位的关键词为专科建设、公立医院、德尔菲法.结论 在医院专科评价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和研究机构,研究者应加强专科评价方面的合作及交流;评价指标体系是专科评价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专科评价专科评估专科建设医疗机构文献计量学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潜在剖面分析

    李闪闪王新敏董万里韩景怡...
    180-185,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369例初次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识别患者运动恐惧的潜在类别,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可分3个潜在类别:低水平运动恐惧组(16.0%)、中水平运动恐惧组(56.4%)、高水平运动恐惧组(27.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心功能分级、疼痛程度、运动自我效能在不同类别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218,P=0.039)、小学及以下(OR=4.170,P=0.002)是运动恐惧潜在类别的危险因素;城镇(OR=0.423,P=0.032)、运动自我效能高(OR=0.046,P<0.001)是运动恐惧潜在类别的保护因素.结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水平存在显著异质性,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潜在类别和影响因素,实施精准干预,降低患者术后运动恐惧水平.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运动恐惧潜在剖面分析

    护理实习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偏见与歧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韩通陈旭郭娜
    186-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护理实习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偏见与歧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6月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医务人员对HIV感染者(PLWH)偏见与歧视量表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完成临床实习的305名护理实习生进行线上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矩阵探究量表各维度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理实习生对HIV相关偏见与歧视各维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273份有效问卷,量表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医疗犹豫程度为(15.66±2.42)分、PLWH污名化为(16.99±2.80)分、防护意识为(5.17±1.23)分、HIV感染的担忧程度为(9.48±2.73)分.性别与医疗服务犹豫程度呈负相关(r=-0.251,P<0.05);感染控制和预防培训与医疗犹豫呈正相关(r=0.318,P<0.05);感染病房实习经历与PLWH污名化呈负相关(r=-0.182,P<0.05);护理过PLWH与PLWH污名化呈正相关(r=0.185,P<0.05).学历、感染病房实习经历、护理过PLWH与防护意识呈正相关(r=0.158、0.255、0.179,P<0.05),HIV重点人群偏见与歧视培训与防护意识呈负相关(r=-0.129,P<0.05);感染病房实习经历、感染控制和预防培训与HIV感染担忧程度呈正相关(r=0.206、0.435,P<0.05).性别、感染控制和预防培训为护理实习生对PLWH提供医疗服务犹豫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病房实习经历和护理过PLWH为PLWH污名化的影响因素(P<0.05);学历、感染病房实习经历、HIV重点人群偏见与歧视培训和护理过PLWH为防护意识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病房实习经历、感染控制和预防培训为护理实习生HIV感染担忧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IV相关偏见与歧视在护理实习生中普遍存在,并受相关感染病房实习经历、培训及工作内容等影响,应实施相关干预策略以减少护理实习生对PLWH的偏见与歧视,从而确保PLWH获得平等医疗条件的机会.

    艾滋病偏见与歧视护理实习生护理教育

    基于扎根理论的外科护士群体执业风险形成机制研究

    张晴张研高红霞刘艳美...
    193-196,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扎根理论探讨外科护士群体执业风险形成机制并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对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的13个科室22名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NVivo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37个概念和17个范畴,归纳凝练出组织治理局限和社会文化制约2个维度导致风险评估前控机制失准影响护士执业活动中的风险交流过程,执业主体和服务对象在风险交流过程中产生慎独精神缺位、领导权力滥用、护患信任危机三类风险轨迹,最终导致就医体验不佳、护士职业怠卷、患方不满情绪表达的风险结局行为,诱发执业风险的发生.结论 提示相关职能部门应逐步改善组织治理局限和社会文化制约要素,纠正执业风险轨迹,扭转执业风险结局行为,从而营造和谐安全的执业环境.

    外科护士执业风险形成机制暴露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稿约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