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借助远程医疗平台,探讨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理论的全程化运动管理在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等形成基于COM-B理论的全程化运动管理干预方案.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运动指导和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COM-B理论指导下的全程化运动管理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4、12周后,采用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6分钟步行试验、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本研究对照组脱落3例,试验组脱落1例.整体分析发现:两组心功能情况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干预4周LVEF高于干预前,LVEDD低于干预前,且干预12周LVEF高于干预4周,LVESD、LVEDD低于干预4周(P<0.05);组间比较:干预12周,试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干预4周,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干预前,且干预12周高于干预4周(P<0.05);组间比较:干预12周,试验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运动自我效能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干预4周,两组运动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12周高于干预4周(P<0.05);组间比较:干预12周,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得分组间(除其他领域外)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干预4周,对照组身体领域、其他领域及总分低于干预前,试验组各维度及总分低于干预前,且干预12周低于干预4周(P<0.05);组间比较:干预12周,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COM-B理论的全程化运动管理在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自我效能,提升生活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