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英语广场(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英语广场(下旬刊)
英语广场(下旬刊)

夏向东

月刊

1009-6167

Esteachers@163.com

杂志社编辑部:027-68892573宣传部:027-87615740

430077

武汉市武昌黄鹂路39号新闻出版局大楼1208室

英语广场(下旬刊)/Journal English Square
查看更多>>分为2大板块,主要刊登高、中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科研学术论文。聚焦外语学术前沿动态,促进外语高中等教育、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全国营造一个促进外语教学创新、加强研讨交流的学术环境,为各高等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小学等从事外语教学的专业人士和外语学习爱好者搭建一个活跃学术思想、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我们的办刊宗旨是:多层次、 多视角、 全方位探讨文学、翻译、语言学和教学管理与研究。改革创新,同步世界是我们的办刊特色;学术平等、无偏见选题、有益读者是我们的办刊原则。自2012年第1期起新刊栏目“国外理论译丛”,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惠赐佳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成因及对比分析

    吴蕙卿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与意是语言体系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英汉语言因中西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巨大差别而产生了天壤之别,因此,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必然大相径庭.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以英汉语言为切入点,研究二者形合与意合的成因,并通过语法层次、句法层次、篇章结构等进行对比分析.

    英语汉语形合意合对比分析

    文学伦理学视域下《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命运悲剧解读

    杨丽红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伦理学认为伦理价值是文学最根本的价值,每一个文学文本结构都由一条或数条伦理线和伦理结构成.本文试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分析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无论从当时的伦理环境还是从文本结构中所含的伦理结来看,都无一例外地预示了主人公爱玛最后的悲惨结局.我们对爱玛的动因和伦理选择能报以理解,同时也从中得出警示,即不顾伦理环境的伦理选择可能会让人自食恶果.

    文学伦理学爱玛伦理环境伦理结

    身份认同理论视域下小说《柏青哥》研究

    张芷浛朴哲希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同研究一直都是世界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它涉及民族、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美国韩裔作家李敏金在《柏青哥》中塑造了一群在日朝鲜人的形象,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是历史带给这个群体身份认同的重重阻碍,但他们仍是一群努力生活满怀信仰的人.本文结合身份认同研究的现状以及《柏青哥》这部作品的创作,对作品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展开研究,重点分析其中体现在诺亚身上的身份认同的悲剧.

    《柏青哥》身份认同在日朝鲜人

    唐纳德·巴塞尔姆《解释》的后现代解读

    李梦诗蔡殿梅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释》是美国后现代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一篇短篇虚构作品,充分展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巴塞尔姆通过消解传统叙事,并运用碎片、拼贴等方法,对语言本身进行实验,创造出文本开放、不确定的意义,引发读者参与意义的创作.本文以《解释》为依据,分析该小说中所展现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解释》唐纳德·巴塞姆尔反体裁拼贴后现代

    "文化诗学"视角下解读小说与电影中的《马丁·伊登》

    刘岳勤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诗学力求在文化理解和叙事的语境中,把历史编纂和文学批评完美地结合起来;此外"文化诗学"强调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种文化元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文学作品、剧本创作及影视制作同为重要的文化组成元素,本文从"文化诗学"角度解析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马丁·伊登》,并讨论文学作品在改编为影视剧的过程中体现的文艺作品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艺具体化和演绎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及作品主要人物精神世界塑造中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文化诗学杰克·伦敦皮耶特罗·马切罗马丁·伊登

    《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意识

    路昱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性的呼唤》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本文结合生态批评的理论方法,系统地论述《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意识.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危机意识,第二章主要论述作品中所体现的反人类中心主义意识,第三章主要论述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拯救意识.通过小说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和谐平等社会的期许,进一步升华本文的主题,呼吁人类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

    《野性的呼唤》杰克·伦敦生态危机意识反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拯救意识

    新文科建设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语法与写作教学改革

    叶玉珊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课时少、授课班级大等原因,大学英语语法与写作课程教学效果普遍欠佳.本文在新文科建设推动下,针对传统英语语法与写作课程进行优化并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即把语法讲授和写作技巧有机融合,同时结合微课和超星学习通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融合思政教育元素.此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思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这一教学改革获得了师生的肯定,并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新文科建设英语语法与写作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产出导向法在高校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研究

    雷安乐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进一步发展一定的英语综合素养,积极改变个人英语阅读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解决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低阶性、陈旧性,激活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英语阅读分析能力.本文分析了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调整策略,旨在探讨如何运用"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以达成高校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评一体化.

    产出导向法高校英语英语阅读

    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能力的提升

    陈敏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许多高校在日常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采用了慕课、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线上课程和线上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成为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模式.本文着重论述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混合课程的发展趋势,探讨大学英语教师在此背景下需要提升的语言知识教学能力和信息教学能力,把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改善教学生态.大学英语教师要积极转向、适应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提高信息素养赋能的教学能力.

    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大学英语教师教师能力提升

    TPRS教学法促进中国话语传播的研究

    田佳良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为情境教学法是世界语言界一种流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简短、幽默的故事与身体动作相结合,非常契合"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传播需求.国内关于行为情境教学法的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够深入,不成体系,值得深入拓展,更没有将其应用到话语传播的研究.因此,本文探讨了利用行为情境教学法促进中国话语传播的应用.

    TPRS行为情景教学法中国话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