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英语广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英语广场
英语广场

王小珍(执行)

月刊

1009-6167

esquare@126.com

027-68892578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黄鹂路39号1211室

英语广场/Journal Nglish Square
查看更多>>本杂志定位于中初级英语学习者,本着“轻松读原作,快乐学英语”的宗旨,倡导“寓学于乐”的学习理念,其活泼的办刊风格和优秀的文章选材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广泛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与机器翻译质量对比研究——以A区公示语英译为例

    田福建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A区公示语及其英译为语料,把A区公示语英译中的失误分为4类,探讨公示语英译中的问题,并将其与在线翻译工具DeepL翻译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人工与机器翻译各有优劣,机器翻译仍不能完全胜任公示语英译,但译者可将两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提升公示语翻译质量.

    公示语翻译机器翻译译文对比人机结合

    诠释学四要素视阈下隐喻型方剂名称英译研究——以"小青龙汤"方剂名称的英译为例

    覃健强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喻型方剂名称承载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英译难度较大.中医翻译是一种诠释活动,人们可以从诠释学的理解、解释、应用和实践能力四个方面的意义来判断诠释的价值,考察翻译效果.本文通过诠释学四要素对"小青龙汤"方剂名称的多个英译版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当下历史视阈中,对于隐喻型方剂名称的英译,译者可以采取音译加直译的翻译策略,在促进日常交流的同时协助传播中医药与中国文化.

    中医翻译诠释学四要素隐喻型方剂名称小青龙汤

    女性主义视角下男性译者的现实关照研究

    乔琼刘阿龙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一般认为女性译者能更深刻地理解关于女性的作品.为捍卫女性的地位和权利,女性译者会采取自己的翻译策略,彰显女性价值.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随着社会包容性的增强以及合理价值观的引导,越来越多的男性译者在翻译涉及女性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时,展现了自身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怀,热情洋溢地表达出了对女性强烈的尊重、赞美和关怀.男性译者如果能够将自身的性格和情感等与艺术做到切实有效的结合,满足大众的感知需求,也可以很好地诠释女性主题.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男性译者现实关照

    科技英语新词的特点和翻译策略

    陈辉刘璐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概念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由此产生了众多科技英语新词汇.新词汇的翻译工作对科技进步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尚未列入词典的新词汇,译者往往缺乏可靠参考,这极大地提高了科技新词的翻译难度.同时科技文章的受众也在扩大,不仅包括专业人士,还有大众读者.鉴于此,本文认为译者在翻译科技新词时,应同时考虑科技新词的特性及不同读者的需求.本文总结了科技英语新词的构成特点,并讨论科技新词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以期为科技翻译工作者以及英语学习者提供些许帮助.

    科技新词科技英语翻译特点翻译策略

    无声的呐喊——《愤怒的回顾》中主人公的个体心理学解读

    汪颖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50年代,二战后的英国出现了"愤怒的青年"文学流派,约翰·奥斯本是其中一位代表作家.其作品《愤怒的回顾》久负盛名,掀起了英国戏剧改革的新浪潮.本文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从社会兴趣、自卑情结、追求卓越三个方面出发,通过分析主人公吉米的语言和行为,解读人物的心理特征,以期引发读者对于现代社会中个体心理状态和社会文化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约翰·奥斯本《愤怒的回顾》个体心理学自我超越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视域下《人生的枷锁》中菲利普的自我追寻

    李雪晴王艳文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生的枷锁》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一部自传体小说.空间贯穿这部小说始终,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本文运用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理论,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三个层面分析主人公菲利普如何走出迷途,找到自我并发现人生的真谛,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人生的枷锁》列斐伏尔空间

    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乡村环境下的个人成长书写

    丁雅殷士超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塔拉·韦斯特弗的作品《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为例,立足于美国乡村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和思维方式,详细研究乡村背景下的自我意识觉醒,以及个人成长跨越式进步.本文深入剖析了小说主人公塔拉由落后乡村少女到知名大学博士的巨大转变,并借助具体文字描述解读了其深层实际内涵,以期探究在极端复杂的乡村环境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人实质成长的重要性.

    美国乡村家庭教育自我觉醒成长蜕变

    萨特存在主义视角下的《五号屠场》

    缪雯瑞张弛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所著的《五号屠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从三个方面解读比利的时间旅行以及英国俘虏们的奇异行为,以展现冯内古特隐于文本下的积极内涵,即在"世界是荒诞的""他人即地狱"的背景下,人们依旧拥有自由意志,可以通过自由选择与积极行动来获得解放与自由.

    库尔特·冯内古特存在主义荒诞自由选择

    《逃离》中的三种动物意象与女性的三重困境

    袁嘉忆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擅长通过书写动物的境况喻指女性的真实困境.在短篇小说集《逃离》中,她运用自然化的他者与被性别化的他者之间的同构性,探讨了女性的现实困境、精神困境和选择困境.门罗在小说集《逃离》中,运用日常、冷静的文字赋予了动物隐喻意义,引导读者探寻隐喻背后暗藏的权力关系,进而揭示了传统社会中女性社会角色的局限性及其社会生活的有限性,以及传统社会对女性追寻自由和自我的忽视和压制.

    《逃离》艾丽丝·门罗动物女性困境

    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认知研究

    王召妍杨素君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方法,对高校外语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认知研究,主要包括教师意识、教师知识、教师决策、教学方法与策略、思政与知识融合、教学管理及课程思政教科研能力等.研究显示,外语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思政意识,能够积极开发思政教学资源;在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时具有创新精神;在课程思政教科研活动中具有自主性.但存在敏感话题禁言、跨学科合作不够、具体的思政评价指标缺乏、教科研成果不理想等问题.外语教师应建立个性化课程思政教师能力发展路径,依靠自我发展,提高自我效能.

    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师认知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