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钟兴永

季刊

1672-5298

hnist910@yahoo.com.cn

0730-8640991,8640034

414006

湖南省岳阳市学院路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创建于1988年,为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岳阳师范学院主办,主编李光安教授。期刊主要设置数学、物理学、体育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气控制工程、土木建设工程等栏目。自创刊以来有33篇论文被国内、外权威文摘收录。期刊先后被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理工A辑和国家科技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网收集,并经国际期刊咨询室推荐进入美国数学评论(MR)检索系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字足迹的洞庭湖区游客感知研究

    王淑霞许赵迪金一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洞庭湖区是湖南省旅游战略发展要地,探究该区游客感知有利于提升目的地旅游形象.以洞庭湖区数字足迹为原始数据,运用文本分析法探究游客对洞庭湖区旅游的整体感知.研究发现,洞庭湖区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较好;洞庭湖区游客多集中于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等游客到访量较少.游客对洞庭湖区旅游发展的感知以积极情绪为主,整体满意度较高,也有游客认为旅游发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体验感差.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丰富旅游产品业态、优化目的地旅游环境、深度开发旅游产品等建议,以期为洞庭湖区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

    数字足迹社会网络分析洞庭湖区游客感知

    城市群集聚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人力资源体系研究

    刘钢郭新媛潘一帆李武...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和作用.在城市群集聚发展趋势下,为着力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中的引导作用,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力资源体系进行研究是当务之急.以岳阳市为例,对岳阳人力资源体系进行了横纵向对比分析,并从具化人力资源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人才资源集聚、孕化人与自然和谐四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具体策略,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人力资源体系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人力资源体系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群集聚发展

    数字经济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邓芳石柠嘉周道刘娜博洋...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4、2016、2018、2020四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Household Tracking Survey,CFPS)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 logistic 回归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对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空间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即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数字化应用程度、数字公共服务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且在 1%水平以下显著,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数字公共服务对大学生就地就业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且在5%水平以下显著,说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空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大学生就业率就业空间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

    基于混合式课程的"一一三四四"课程思政模式构建与实践

    吴岳芬李文彬刘羽洋杨勃...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倡导高校教师挖掘学科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将其隐性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针对混合式课程数据结构及应用的课程思政的内涵、实施路径和成效评价进行探索和实践.

    课程思政数据结构混合式课程

    混合式学习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

    吴静汤莎林如慧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成为各级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现有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线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以教育部相关要求为指导,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特色,构建内部评价+外部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独立学院混合式学习下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通过2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对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所构建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是对传统线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在新时代、新要求下的优化与升级,旨在为新形势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混合式学习课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新时期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李侃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祖先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充满民族精神特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内地西藏班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藏族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广大内地西藏班藏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在充分考虑内地西藏班藏族大学生的特殊需要的基础上,开设内地西藏班的院校应通过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积极发挥新媒体的辐射作用、积极营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征稿简则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