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园艺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园艺学报
园艺学报

杜永臣

月刊

0513-353X

yuanyixuebao@126.com

010-82109523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园艺学报/Journal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园艺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刊登果树、蔬菜、西瓜甜瓜和观赏植物等方面示曾发表过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专题文献、综述,经过审定或鉴定的新品种、新书介绍、学术活动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桂花OfbHLH89参与调控花开放的功能解析

    李湘钟诗蔚王艺光邓金萍...
    1311-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并克隆出可能参与花开放过程的候选基因OfbHLH89.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OfbHLH89与红豆VaBPE和辣椒CbBPE的亲缘相似性分别为54.1%和52.74%.亚细胞定位显示OfbHLH89定位于细胞核.时空表达分析表明OfbHLH89在花中高表达,且在花开放过程中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盛开期达到峰值;19 ℃低温诱导下的花芽中,OfbHLH89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23 ℃对照.OfbHLH89过表达矮牵牛花瓣变大,表明OfbHLH89可能参与花开放过程的花瓣扩张;检测转基因矮牵牛下游与细胞扩张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现,PhEXPA1、PhXTH24和PhXTH25均显著上调.此外,在瞬时过表达 OfbHLH89的桂花花芽中,OfXTH5、OfXTH21、OfXTH32、OfXTH34、OfEXPA4 和OfEXPA13的相对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对照花芽.综上,OfbHLH89可能通过激活细胞扩张相关基因的转录使花瓣变大从而影响桂花开放.

    桂花花开放bHLH细胞扩张

    蟹爪兰品种的DUS测试性状主成分分析及其亲缘关系研究

    赵天荣凌建刚任锡亮
    1321-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58个蟹爪兰品种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中的16个性状的原始数据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各性状变异情况,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花托颜色变异系数最大,为62.74%,内轮花被片宽度变异系数最小,为10.35%.按照方差累计贡献率86.8%提取10个主成分,通过各性状在各主成分的得分,筛选出蟹爪兰资源评价中性状叶状茎宽度、叶状茎长度、始花期、叶状茎边缘缺刻的类型、叶状茎边缘缺刻的深度、花长度、内轮花被片宽度、内轮花被片边缘区的颜色、花宽度、花托颜色和雌蕊花筒以上部分长度具有重要的地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8个供试品种依据16个性状聚为3大类,并细分为6小类.其中C类10个品种中有9个的叶状茎边缘缺刻类型为钝锯齿或密钝锯齿,说明聚入C类的品种具有仙人指(Schlumbergera bridgesii)的基因,与A类和B类距离较远.结果表明DUS测试的相关性状在蟹爪兰品种间具有广泛的多态性,类间距离的远近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蟹爪兰DUS测试表型亲缘关系

    UV-B对设施油桃叶片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田歌刘建廷高传彩赵雪惠...
    1332-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桃叶片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对紫外线B(Ultraviolet B,UV-B)辐照响应的关键步骤,以设施栽培的'中油5号'油桃(Prunus persica var.nectariana)7年生树为试材,自花后7d开始,每天8:30-9:30补充适宜剂量(由前期试验筛出,约1.44 kJ·m-2·d-1)的UV-B直至果实采收,以正常生长、未补充UV-B辐照的植株为对照,对生育期内叶片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前体物质、中间产物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叶绿素合成第一阶段中,UV-B辐照通过提升前体物质δ-氨基酮戊酸(ALA)合成关键酶——谷氨酸酯-1-半醛2,1-氨基变位酶(GSA-AM)的活性,增加了 ALA的积累量,为生物合成的开始奠定物质基础.在第二阶段中,UV-B提高了胆色素原脱氨酶(PBGD)的活性,促进了羟甲基胆色素原的合成,为后续产物尿卟啉原Ⅲ(Urogen Ⅲ)的合成提供底物,使得整个生育期内叶片中粪卟啉原Ⅲ(Coprogen Ⅲ)和原卟啉Ⅸ(Proto Ⅸ)的含量显著提升.UV-B辐照后第三阶段的Mg-螯合酶(MgCH)和Mg-原卟啉Ⅸ单甲基酯环化酶(MgPEC)等关键酶的活性显著升高,各中间产物Mg-原卟啉Ⅸ(MgP Ⅸ)、Mg-原卟啉Ⅸ甲酯(MgPME)、联乙烯原叶绿素酸酯、原叶绿素酸酯(Pchlide)、叶绿素酸酯a(Chlidea)、叶绿素酸酯b(Chlideb)含量均得到提升,最后产物叶绿素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可见UV-B辐照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关键步骤为前体物质ALA的合成、羟甲基胆色素原的合成、UrogenⅢ向Coprogen Ⅲ的转化、Mg+插入Proto Ⅸ及其后等4个步骤,且对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具有长期积累性.

    油桃设施栽培紫外线B叶绿素生物合成

    以高产优质稳产为目标的'徐香'猕猴桃不同生长期叶片营养诊断研究

    董晓珂陈元磊牛友怡刘占德...
    1345-1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陕西关中地区'徐香'猕猴桃20个典型果园,2020年于果实发育后期,2021年于展叶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发育后期,测定共114份叶片样品元素含量,并于果实商品采收期测定果实产量、品质和树势相关指标,基于优质、高产、稳产评价,对叶片元素进行3种营养诊断: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适宜值偏差百分数法(DOP)和组分营养诊断法(CND),并利用概率分级法(适宜范围法的衍生法)建立叶片元素适宜范围,为生产上'徐香'猕猴桃养分资源周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叶片的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且与果实产量、品质和树势均相关.利用CND拐点值法分别建立叶片元素分析参数与产量、品质综合得分和树势的函数关系,据此从114个样本中筛选到14个高效群体.利用高效群体计算参比值,并对剩余100个低效群体进行DRIS、DOP和CND诊断,结果表明,低效群体展叶期Ca和Fe缺乏,Mn、Cl和P过量;果实膨大期N和Ca缺乏,Mg和C1过量;果实发育后期Ca缺乏,Cl、Mn和N过量.利用概率分级法建立的'徐香'猕猴桃叶片元素适宜范围为:展叶期N35~40、P3.0~3.8、K21~26、Ca15~20、Mg2.5~3.0和Cl3.0~4.5 g·kg1,Fe100~180、Mn50~80、Cu14~20、Zn21~30 和B32~45mg·kg-1;果实膨大期N29~35、P1.4~1.8、K9~16、Ca37~44、Mg6.0~7.8和 Cl3.5~5.5g·kg-1,Fe175~250、Mn85~200、Cu8.5~15.0、Zn15~30 和 B55~85 mg·kg-1;果实发育后期 N20~24、P1.3~1.7、K7~14、Ca42~51、Mg7~9 和 Cl3~5 g·kg-1,Fe180~250、Mn80~160、Cu7~12、Zn20~45和B 52~67mg·kg-1.

    猕猴桃叶片营养诊断DRISDOPCND适宜范围

    可食性复合涂膜对蓝莓的保鲜效果综合评价

    黄彭丁捷刘春燕李红莹...
    1361-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粒蓝金'蓝莓(Vaccinium spp.)为试材,对果实质构、色泽、丙二醛、糖酸和总酚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采用熵值法(entropy weigtht method,EWM)、熵权-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聚类分析等建立综合评价方法,探讨采前麝香草酚微胶囊(T)/魔芋葡甘露聚糖(K)/低酰基结冷胶(L)复合可食性涂膜处理(TKL)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KL处理减缓了蓝莓果实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硬度、L*、b*、果形指数、咀嚼性和弹性的下降;抑制了质量损失率、腐烂指数、MDA、还原糖含量的增加;延缓了可滴定酸、总糖、果实色泽a*、C*值的变化.熵权-TOPSIS模型结果显示,不同涂膜处理后果实综合品质与感官品质分析较为一致.聚类分析中TKL涂膜处理14~42 d的蓝莓品质与对照7~21d聚为同一类,表明添加麝香草酚微胶囊的TKL涂膜处理可将蓝莓的贮藏期从28 d延长到42 d.

    蓝莓采后麝香草酚可食性涂膜熵权-TOPSIS综合评价

    日光温室不同土质灌水下限对早春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袁泉卢威王君陈茹...
    1377-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日光温室典型土壤质地(壤土、黏壤土和砂壤土)下,以黄瓜'中农26'为试材,在结果期设置3个灌水下限(田间持水量的60%、70%和80%),当土壤含水量下降至灌水下限时开始灌溉,每次灌溉至田间持水量的90%,探究对早春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设施黄瓜节水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对于壤土、黏壤土和砂壤土,分别以田间持水量的70%、60%和80%作为灌水下限,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分别为110.8、130.3、125.0 t·hm-2),以及较高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5.1、42.3、45.3 kg·m-3);分别以田间持水量的60%、80%和60%作为灌水下限,可以获得较高的果实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品质较优.

    黄瓜日光温室灌溉土壤质地高产优质

    氟啶虫酰胺和螺虫乙酯在猕猴桃园中的降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乔成奎庄明田发军王彩霞...
    1386-1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对猕猴桃果实和果园土壤中氟啶虫酰胺及其3种代谢物,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物的残留同时检测的方法,优化了净化条件.样品经1%乙酸乙腈涡旋提取,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胶(C18)净化,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氟啶虫酰胺及其3种代谢物和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物在0.005~1.00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为0.9921~0.9999;在猕猴桃和土壤中的基质效应为0.04~1.04,采用基质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在0.005~0.500 mg·kg-1的添加水平下,各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1%~117%,相对标准偏差为0.3%~10.5%;适用于猕猴桃和土壤中氟啶虫酰胺及其3种代谢物,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残留试验结果显示,氟啶虫酰胺和螺虫乙酯在猕猴桃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相比单独施用,混合施用对氟啶虫酰胺在猕猴桃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均有影响,而对螺虫乙酯无显著影响.混合施用时,土壤中螺虫乙酯的代谢物残留量显著增加甚至高于螺虫乙酯母体,尤其是代谢物S-enol.最终残留检测结果显示,在果实中检出了氟啶虫酰胺及其代谢物TFNG,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S-mono、S-keto和S-enol,残留量在0.005~3.445 mg·kg-1之间;在土壤中只检出了螺虫乙酯代谢物S-keto和S-enol残留.相关性分析表明,氟啶虫酰胺和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猕猴桃果实中的,螺虫乙酯代谢物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与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呈正相关,与采收间隔期呈负相关.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和螺虫乙酯的短期膳食摄入风险可接受;螺虫乙酯对普通人群没有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而氟啶虫酰胺可能对普通人群存在长期膳食摄入风险.

    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农药残留猕猴桃代谢物联合使用风险评估

    蜡样芽孢杆菌挥发物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拮抗活性

    覃艮红袁洪波王卓妮史冰柯...
    1403-1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苹果轮纹病生物防治方法,分析了蜡样芽孢杆菌菌株G3-17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拮抗活性.平皿对扣试验显示,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菌株G3-17不同浓度的挥发物均能显著抑制苹果轮纹病菌的生长.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显示,菌株G3-17主要分泌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苯甲醛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在浓度为125~625μL·L-1范围内抑制率为57.24%~100.00%.苯甲醛处理还能破坏苹果轮纹病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并能诱导苹果果实病程相关蛋白基因(MdPR1和MdPR5)的表达.防效试验结果显示,苯甲醛处理能有效防治苹果轮纹病,在浓度为125、250和500 μL·L-1时的防效分别为39.80%、84.77%和90.67%.研究表明,蜡样芽孢杆菌菌株G3-17挥发物及主要成分苯甲醛对苹果轮纹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潜力.

    芽孢杆菌苹果轮纹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苯甲醛生物防治

    拮抗番茄灰霉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XDY66基因组分析

    张文静徐大勇吴倩琳杨佛...
    1413-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有强抑制作用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DY66.离体测定及活体试验表明XDY66对灰葡萄孢、辣椒疫霉、番茄枯萎病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测序结果表明XDY66基因组全长3.964 552 Mb,包含1个环状染色体(大小 3.956 418 Mb,GC 含量 46.53%,NCBI 登录号 CP130608)和 1 个质粒(大小 8 134 bp,GC 含量 40.31%,NCBI登录号CP130609);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XDY66含有176个特有基因,与Bacillus velezensis SQR9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其次为Bacillus velezensis FZB42;AntiSMASH分析结果显示,XDY66基因组含有13个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其中包括合成脂肽类(surfactin、fengycin)、铁载体类(bacillibactin)、聚酮类(bacillaene、macrolactin、difficidin)和二肽化合物(bacilysin)等多种化合物的基因簇.本研究的结果表明,Bacillus velezensis XDY66具有防治番茄灰霉病等作物病原真菌的生防潜力.

    番茄灰葡萄孢贝莱斯芽孢杆菌全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分析

    珠葱组培脱毒技术研究

    张春雨王晨刘建青战笑蕾...
    1426-1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珠葱(Allium cepa var.aggregatum)鳞茎茎尖为外植体,以直接诱导丛生芽和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两种方式获得组培苗,对消毒处理方式、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茎尖剥离大小等条件进行优化,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葱潜隐病毒(SLV)和洋葱黄矮病毒(OYDV)复合侵染的鳞茎组培苗的脱毒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珠葱茎尖外植体采用75%乙醇浸泡30 s后用2%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 min消毒效果最佳,污染率为6.7%,成活率93.3%;确定最佳茎尖分生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0.5mg·L-1NAA+1.0mg·L-16-BA,诱芽率达85.6%,平均分化芽数3.3个;最佳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0.4 mg·L-1 NAA+0.5 mg·L-1 2,4-D,愈伤率为 71.7%;最佳生芽培养基为 MS+0.4 mg·L-1 NAA+1.0 mg·L-1 6-BA,生芽率达82.2%,平均分化苗数9.23个;在不加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1/2MS培养基中即可满足生根需求,生根率达100%;通过剥离0.3~0.4 mm的茎尖促愈伤获得珠葱脱毒种苗,利用ELISA检测组培苗中,脱毒率可达92%;对已完成脱毒且生长健壮的组培苗进行移栽,成活率为90%.

    珠葱茎尖诱导愈伤分化脱毒种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