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魏大成

月刊

2096-1278

xayybj@126.com

029-88445515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唐延路旺座国际城D座33楼

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乳腺癌免疫组化HER-2(++)扩增状态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研究

    樊宁陈怡欢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乳腺癌免疫组化HER-2(++)扩增状态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临床病理的意义。方法 选取洛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且经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HER-2蛋白表达为(++)的 131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对其HER-2 基因扩增情况进行判断,分析FISH检测HER-2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FISH检测131例HER-2蛋白(++)乳腺癌病例中,29例HER-2基因扩增(22。14%),且主要为簇状扩增,占 79。31%(23/29),经单因素分析发现HER-2 基因扩增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状态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学类型、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浸润、有无神经浸润均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ER-,PR-、ER+,PR-及ER-,PR+均是FISH检测HER-2扩增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通过检测ER、PR的表达,可有效预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进一步配合FISH检测将提高HER-2 检测的准确率。

    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免疫组化扩增病理

    常用缩略语汇总

    4页

    外周血BNP及TLR3、NF-κB水平与手足口病患儿病情、预后的相关性

    杨玉奇韩妍朱丹丹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外周血B型钠尿肽(BNP)及Toll样受体 3(TLR3)、核因子κB(NF-κB)水平与手足口病患儿病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21 年 8 月至 2023 年 8 月邓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 102 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患病轻重程度将其分为重症组43例,轻症组59例,对比两组患儿外周血BNP及TLR3、NF-κB水平。对出院患儿进行 3 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预后良好患儿纳入良好组,预后不良患儿纳入不良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BNP、TLR3、NF-κB表达水平对手足口病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组患儿BNP、TLR3、NF-κB表达水平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和良好组患儿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值、合并发热及合并皮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患儿年龄<3岁占比、合并肺部渗出性病变占比、合并循环障碍占比、BNP、TLR3及NF-κB水平均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BNP、TLR3、NF-κB表达均为影响手足口病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BNP、TLR3、NF-κB水平表达均对手足口病患儿预后不良发生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908、0。950、0。904。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BNP、TLR3、NF-κB表达水平均高于轻症患儿,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且高水平BNP、TLR3、NF-κB均为手足口病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手足口病B型钠尿肽Toll样受体3核因子κB

    老年高尿酸血症人群中医证型与检验指标的关系

    赵阳阳刘琴吴晓燕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尿酸血症(HUA)人群中医证属肾虚痰瘀型和脾虚湿热型与检验指标[尿酸(UA)、血糖(GLU)、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素氮(BUN)]的关系,为患有老年高尿酸血症的个体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诊断,以提供客观的临床指导和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 2023 年 6 月至 2023 年 9 月 60 岁及以上老年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者189例(肾虚痰瘀型97例,脾虚湿热型92例)和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94例)作为对照组。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中医证型下尿酸、血糖、肾小球滤过率和尿素氮等数据指标。结果 肾虚痰瘀型和脾虚湿热型高尿酸血症人群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肾虚痰瘀型<脾虚湿热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GLU和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虚痰瘀型高尿酸血症患者eGFR水平明显低于脾虚湿热型高尿酸血症患者,因此eGFR可作为高尿酸血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高尿酸血症中医辩证分型肾小球滤过率

    常用评分量表汇总

    12页

    替吉奥胶囊姑息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探究

    路佩佩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替吉奥胶囊姑息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探究。方法 选择 2022 年 10 月至 2024 年 4 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68 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作常规组与研究组,各 34 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姑息治疗,研究组在姑息治疗基础上服用替吉奥胶囊,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肿瘤异常蛋白(TAP)凝聚物面积,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开展为期两个疗程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EGF水平和TAP凝聚物面积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运用替吉奥胶囊姑息治疗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能够提升肿瘤控制率,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并且通过对VEGF与TAP进行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替吉奥胶囊姑息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

    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性手术治疗乳腺癌的对比研究

    邢美琳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性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收入的 9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 49 例,对照组开展改良根治性手术,观察组开展保乳手术,对比两组手术疗效。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美学评分中表面平整度、乳房对称性、乳头移动距离、切口瘢痕、皮肤色泽及皮肤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皮质醇、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及转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手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减少患者乳腺组织的损伤,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保证术后美学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性手术乳腺癌美学效果

    欢迎订阅 欢迎邮购 2024年《临床研究》杂志

    19页

    外周血sCD14、miR-140-3p及TBIL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高威周欣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 14(sCD14)、微小RNA-140-3p(miR-140-3p)及总胆红素(TBIL)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郸城县人民医院 2021 年 8 月至 2023 年 8 月收治的 80 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对患者的斑块性质进行分类,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稳定组 55 例与不稳定组 25 例。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信息及血清指标水平,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分析,探究影响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的因素。结果 稳定组和不稳定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尿素氮、尿肌酐以及血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sCD14 水平显著低于不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0-3p、TBIL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sCD14、低水平miR-140-3p及低水平TBIL均为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高水平sCD14、低水平miR-140-3p及低水平TBIL均对不稳定型斑块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6、0。939、0。8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CD14、miR-140-3p及TBIL表达水平与冠脉不稳定型斑块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对于斑块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冠心病斑块稳定性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微小RNA-140-3p总胆红素

    固定无偿献血人群流失的影响因素及招募对策

    贺伟伟龙永梅孙春玲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固定无偿献血人群流失的影响因素,制定招募对策。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本市固定无偿献血者 2 985 名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穿越安全输血标准化软件统计固定无偿献血人群流失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固定无偿献血人群流失的影响因素。结果 2 985 名固定无偿献血者流失986 名,流失率为 33。03%;流失组中男性、年龄 18~25 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自感身体健康状况不宜献血、献血动机≤1 种、献血认知程度不太了解、献血体验感受差占比均高于未流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512)、年龄18~25岁(OR=3。135)、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OR=2。986)、自感身体健康状况不宜献血(OR=5。823)、献血动机≤1 种(OR=4。986)、献血认知程度不太了解(OR=6。576)、献血体验感受差(OR=7。121)是影响固定无偿献血人群流失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自感身体健康状态、献血动机、献血认知程度及献血体验感均会对固定无偿献血人群流失造成影响,需要实施针对性招募对策,提高招募成功率。

    固定无偿献血流失影响因素招募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