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吴宁

双月刊

1006-687X

biojaeb@cib.ac.cn

028-82890917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9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 Environmental B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有关应用生物学和环境生物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主要发表: 生物学及其各分支学科在资源、能源、环境、农林、医药、轻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原始研究论文和简报;有关生物学新技术方法研究论文; 本刊特约的综述或述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粱低氮胁迫相关novel-miRNA的鉴定及其靶基因预测

    马建华杨艳君赵红梅冯玉杰...
    377-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microRNA(miRNA)在高粱低氮胁迫反应中的调控作用,对高粱幼苗进行短时(8 h)和长时(15 d)低氮胁迫处理,采用Illumina HiSeqTM2000对其小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mireap软件预测novel-miRNA,分析其表达差异性.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表达模式聚类分析及茎环RT-PCR荧光定量验证.采用TargetFinder软件对差异表达的novel-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预测的靶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注释分类.结果显示:123个novel-miRNAs中,有40个novel-miRNAs具有显著或极显著表达差异.根系中,短时胁迫下有6个为上调表达,10个下调表达,长时胁迫时,上调和下调表达数各3个;叶片中,短时胁迫4个为上调表达,22为下调表达,长时胁迫上调和下调表达数分别为2个和9个.这些差异表达的novel-miRNAs在根系和叶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分别聚为Ⅰ、Ⅱ、Ⅲ三种类型.它们不均等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2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其次为4号、1号和7号染色体.novel-miRNAs预测到8个靶基因,这些靶基因涉及物质代谢、刺激反应、生物调控、生殖发育等多个生命过程.本研究从高粱中鉴定了40个低氮胁迫差异表达的novel-miRNAs,预测到8个靶基因,结果为高粱低氮胁迫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相关miRNAs及优良候选基因.(图7表3参36)

    高粱低氮胁迫novel-miRNA靶基因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地震灾区小流域生态安全——以龙溪河为例

    杨鸿飞吴建召胡祉昱刘颖...
    385-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西南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对区域景观格局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区域生态安全受到威胁.探究受干扰区域的景观时空变化并进行生态安全分析,可为维护流域生态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汶川地震重灾区的龙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2005-2015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及野外考察,通过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识别生态源地、构建阻力面并基于阻力值进行划分得到生态安全等级,进而构建景观安全格局,探讨景观格局变化对灾害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5年,裸地、沟道和地质灾害对流域6类受威胁景观的影响强度发生了变化.裸地对水域影响持续增大,而对其他5类景观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沟道对耕地、林地和灌草影响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对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域的影响则相反;地质灾害对水域几乎无影响,对其他5类景观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流域总体生态安全度呈现断崖式下降—缓慢增长—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由震前的71.01降至震后1年的28.60;震后7年,生态安全度呈增长的趋势,但仅恢复至震前的56.77%.(3)通过阻力值划分,将流域安全等级划分为4级.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低安全区(59.44%)、较低安全区(20.86%)、较高安全区(11.73%)和高安全区(7.99%),表明流域内总体安全性极低,且主要集中坡度较陡、表层处于失稳状态的流域中上游、西南及东南方向.可见,景观格局的变化对研究区的生态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结果可为流域的生态恢复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图2表7参43)

    地质灾害龙溪河流域景观格局景观生态安全MCR模型

    新疆北鲵雄性生殖系统季节发育规律特征

    曲宣成张晓清刘华湘王秀玲...
    394-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新疆北鲵适应高海拔高寒环境的繁殖策略,对新疆北鲵成年雄性生殖系统季节发育规律开展研究.在一个自然年里,每一个半月从北鲵自然种群中采集1尾成年雄性个体,由8尾个体组成连续的雄性性腺季节发育谱.基于解剖学和组织细胞学方法对不同季节北鲵雄性生殖系统发育规律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北鲵雄性性腺发育周期分为繁殖期、营养期和冬眠期.其中繁殖期分春季Ⅰ期、春季Ⅱ期和夏季Ⅰ期,春季Ⅰ期睾丸内含有大量成熟精子,性腺指数(GSI)达全年峰值5.93%,脂肪体指数(FBI)为全年最低值0.06%,为繁殖活动做准备;春季Ⅱ期睾丸内精子全部移入输精管,GSI指数为全年最低值0.49%,为排精做准备,FBI指数微升至0.13%;夏季Ⅰ期输精管内精子完全排出,GSI指数微升至0.66%,暗示雄性性腺启动新一轮发育,同时FBI指数略升至0.14%.营养期分夏季Ⅱ期和秋季Ⅰ期,该时期生精小叶由内向外依次被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填充并逐渐充盈,GSI指数提升至1.62%,FBI指数达全年峰值0.51%.冬眠期分秋季Ⅱ期、冬季Ⅰ期和冬季Ⅱ期,该阶段睾丸内发育出成熟精子,GSI指数由1.87%升至3.75%,FBI指数先降到0.39%后升至0.45%,暗示其经历冬眠后为新一轮繁殖准备.上述研究表明成年雄性北鲵的精子一年发育成熟一次,即雄性北鲵繁殖周期为一年一次,属典型的不连续繁殖周期型两栖类,但在交配期(4月下旬至6月下旬)内雄性北鲵可多次参与交配和排精,直至精子排空;结果可为科学保护新疆北鲵和探索人工繁殖技术提供生殖生物学理论依据.(图6表2参41)

    新疆北鲵雄性生殖系统性腺繁殖周期

    贵州打邦河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功能摄食类群特征

    邹泓光孔维静杜彩丽赵琛...
    402-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喀斯特地貌区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功能摄食类群特征,于2022年8月对贵州省打邦河38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同时获取了各样点的河流生境以及水环境因子数据.基于获取的数据,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功能摄食类群的组成和空间分布,表征基于功能摄食类群的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功能摄食类群数量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环境因子.自打邦河夏季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02种,直接收集者、刮食者、过滤集食者、捕食者、撕食者分别有38、30、10、17和7种,相对丰度分别为23.27%、47.88%、16.47%、10.71%、1.67%;空间上,各河流等级存在不同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功能摄食类群;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打邦河功能摄食类群数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Ca2+、HCO3-、NH4+、Na+、TW和河道变化,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HCO3-、NH4+、NO3-、堤岸稳定性和植被多样性.本研究表明打邦河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功能摄食类群以刮食者为主,水中HCO3-浓度是影响功能摄食类群数量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原因.(图3表5参48)

    河流等级河流生境因子水环境因子功能摄食类群生态系统功能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蛋白靶向降解工具用于EGFR的降解

    许燕袁奕杜凤董娟...
    410-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基于核酸的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为降解一些不可成药的靶标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我们报告过基于核酸适配体的PROTAC作为一种拓宽靶标的降解工具,目标蛋白RNA适配体作为靶向降解弹头,异双功能分子Dth可以将E3泛素连接酶招募到基因编码的适体RNA支架上,促进靶蛋白的泛素化并将其降解.通过将膜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适配体在RNA支架上表达,小分子Dth适当浓度作用下,实现了对EGFR的选择性降解,将此工具的靶标扩展到膜蛋白.另外,通过在RNA支架上共同表达EGFR和p50的适配体,小分子Dth适当浓度作用下,实现了同时对p50和EGFR的降解.本研究基于核酸适配体的PROTAC降解工具提供了一个通用平台,可用于后续生化研究和潜在的疾病治疗.(图4表1参25)

    核酸适配体蛋白靶向降解RNA支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纤维素酶基因水平最新研究进展

    高仪芸刘佳孟维刘凡...
    415-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素是自然界中一种可再生能源物质,纤维素酶将纤维素降解为简单可用的小分子单糖或寡糖且转化过程绿色、低碳,被认为是纤维素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方法.实际工程应用中纤维素酶存在成本高、活性低等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探索纤维素酶产生的机制、促进和优化纤维素酶的生产.对提高纤维素酶活性和促进纤维素酶生产的一些最新基因工程技术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借助启动子强化与转录因子调控、密码子优化、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改善或提高纤维素酶活性,通过将多种纤维素酶或是与其他酶建立共表达系统,将纤维素酶进行异源表达或过表达进行酶活性强化,拓宽纤维素酶的应用范围.现阶段,在优化纤维素酶的生产与活性研究方面己取得较大成就,但仍存在纤维素酶优化效率不高、难以工业化生产等不足.未来关于纤维素酶的研究在致力于开发优化纤维素酶基因的新技术的同时,可重点关注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与双/多功能纤维素酶系统的潜在优势,并借助荧光标记系统简化纤维素酶的测定,从而为实现纤维素酶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提供方向指引.(图1表2参53)

    纤维素酶基因工程启动子强化异源表达CRISPR技术

    开放科学视角下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和特征

    朱丹李霞许哲平陈学娟...
    42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的学科.新的相关科研理念和技术方法不断出现,为了顺应时代和学科的发展,迫切需要风景园林学科与相关学科交叉和融合发展.收集整理了675篇近10年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主题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技术对发文年份、发文机构和研究主题变化进行分析,并围绕开放科学知识、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开放参与、开放对话及其案例,系统性揭示风景园林学的开放科学表现特征.在数据和技术的联合驱动下,风景园林学己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开放科学的学科特点、资源平台、基础设施、准则规范和用户社区的对话机制等,但也存在理论研究滞后、技术交叉应用不足、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竞争能力弱、资源建设共享不方便、国际化影响力较小等问题和不足.未来应在风景园林学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推进相关学科协同的专业领域开放科学的发展.(图3表3参74)

    风景园林开放科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开放参与开放对话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