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液压与气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液压与气动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液压与气动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赵曼琳

月刊

1000-4858

yqbjb@riamb.ac.cn

010-62384244,82285330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教场口1号

液压与气动/Journal Chinese Hydraulics & Pneumat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技术性期刊,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主办,1997年创刊。杂志1980年改为公开发行;1993年从季刊改为双月刊;1999年从小16开改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版面,2001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液压与气动》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技术刊物,是机械、仪表类学科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液、气、密行业唯一评选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杂志。现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本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4858,国内统一刊号:CN11-2059/TH,邮发代号:2-828,国外发行代号:MO813。本刊主要介绍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技术及其应用。设有综述、研究·设计、主机·应用、元件·介质、试验·测试、使用·维修、连载讲座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本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关的销售人员、管理人员,液压和气动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修人员,有关大专院校师生。本刊还承办彩色、黑白广告业务。《液压与气动》杂志为月刊,大16开,每册定价为8元,全年订价96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定阅,逾期可来函至编辑部补订。编辑部地址:北京德胜门外教场口1号 邮编:100120传真:(010)-62384244电话:(010)62384244;010-8228533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泵切换对数字液压传动风力机工作特性影响的分析

    刘增光张本国岳大灵李林飞...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泵数字液压传动风力机可根据风速大小使相应排量液压泵参与工作,使液压风力机在整个工作风速范围内始终保持高效.但不同排量液压泵参与工作的切换会造成风力机液压传动系统流量发生突变并产生压力冲击,影响风力机工作特性和风轮对风能的吸收.在分析多泵数字液压传动风力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5 MW级多泵数字液压传动风力机的方案进行设计和AMESim仿真建模;进行恒定风速和变风速条件下液压泵工作切换的仿真研究,得到多泵切换时液压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系数、液压系统流量、压力等工作特性的变化规律;搭建了 5 kW风能能量多泵数字液压传递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对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为多泵数字液压传动风力机风能高效利用和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液压风力机数字液压传动多泵切换半实物仿真工作特性

    基于无量纲化思想的柔性恒压储气装置优化设计

    边鑫度红望熊伟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柔性恒压储气装置储能特性与材料变形、结构尺度之间的复杂相关性,提出一种无量纲化的结构改进设计方法,以描述储气装置的压力及能量变化规律.从橡胶的本构模型着手,利用有限元仿真思想研究应变能转换机制,分析结构参数与储能特性之间的关系.搭建储气装置充放气试验台,针对不同结构参数及压力工况,进行储气装置的能量变化规律验证.采用仿真及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尺度变化对能量特性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储气装置结构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储气装置柔性恒压无量纲化应变机理储能特性

    考虑油液流变时变特性和深度特征尺寸的静压转台流动分析

    金玉峰段鸾芳吴伟伟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台用液压油的非牛顿特性及随时间推移流变特性的变化,将影响油液在转台内的流动以及承载能力.以双环形静压转台为研究对象,针对油液的流变时变特性,提出了一种虚外力项LBM方法,并利用泊肃叶流的理论解进行了验证,通过仿真分析发现,双环形转台侧边入油口可有效增加中心凹槽的压力,改善承载能力.油液流变时变特性和转台深度特征尺寸是两个重要因素.相对于速度分布,封油边深度及油腔深度对承载能力的影响更加显著.随时间推移,油液黏度增大,使油液的流动减缓,速度减小,承载能力变弱,因此建议定期更换液压油,以保证转台的正常工作.

    流变时变特性非牛顿特性承载能力深度特征尺寸

    乘用车电控空气悬架高度控制策略

    刘锦超李军伟陈斌赵雷雷...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乘用车电控空气悬架在车身高度调节过程的控制精度,设计了基于粒子群的PID控制器.首先通过对空气悬架系统工作机理的分析,利用AMESim建立单轮空气悬架数学模型,针对车高调节过程中出现的"过充过放"问题,设计了基于粒子群的PID控制器,然后在AMESim-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平台中建立了整车空气悬架模型对其控制效果进行验证.最后进行了实车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粒子群的PID控制器在不同工况下的车身高度稳态误差均小于2 mm,且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度反复调节或者控制超调现象.

    电控空气悬架粒子群PID算法高度控制

    蒸发循环泵泵轴性能的仿真分析

    马荣柯刘小振李伯巍傅波...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极限工况下泵轴受力变形对轴流泵性能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中流固耦合技术与CFD模块相结合的方法,模拟ZWX-1600型蒸发循环泵在不同工况下工作时,泵轴的受力情况,并将泵轴转速以及受到的扭矩、径向力、轴向力等拟合成关系曲线,基于以上数据使用nCode软件进行寿命预测,最终形成高可靠设计方案,为轴流泵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

    轴流泵泵轴流固耦合流体仿真

    压缩空气储能发电频率特性分析

    陆岳珂许未晴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阶段,我国主要的电力来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三种广泛使用的传统能源.未来,我国火电发电的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下降的趋势,将会难以满足调峰以及调频的需求,因此,储能是解决电力供需平衡的有效手段.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容量较大的储能技术,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背景下,研究了一种将液体作为驱动介质,利用高压压缩空气进行发电的方法.在系统中建立了压缩空气的热力学模型、液压马达的数学模型以及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并将这些模型在Simulink中进行仿真搭建,分析了储气罐压力和马达排量对于系统中马达转速的影响,并对这些参数进行设计选取,针对马达转速波动过大无法并网发电的问题,采取传统PID的方法来减小马达的转速波动,稳定系统的输出,保证发电机的平稳运行.

    压缩空气储能液压驱动变量马达转速控制

    非对称轴向柱塞泵配流副压力脉动特性分析

    刘辞英王文山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节省功率电传系统的安装空间和重量,需要用泵直接闭环控制差动缸运动,将泵的吸油配流窗口改为2个窗口,以匹配差动缸的面积比.该结构变化导致其压力脉动增大,产生大的振动噪声,为了减小其影响,提出了一种阻尼槽-缓冲容腔-导油槽非对称配流盘结构,针对该结构开展了非对称配流流量特性的内部流场仿真分析,并通过了压力脉动特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了非对称轴向柱塞泵的配流结构设计与仿真的合理性,实现了液压泵的新功能.

    非对称轴向柱塞泵配流副压力脉动

    基于错位叠加法的同步液压马达冲击故障成分的降噪提取

    鲁晓郭鹏伟宁大勇侯交义...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步液压马达经常工作于高负载条件下,对其进行在线故障监测可有效避免严重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为提高故障监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错位叠加法的同步液压马达故障成分自适应降噪以及提取方法,并以同步液压马达的齿轮磨损状态的声信号为对象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该方法对同步液压马达齿轮磨损状态的冲击故障成分具有良好的降噪和提取效果.

    同步液压马达错位叠加法冲击故障降噪提取

    二维活塞/缸体副微间隙高剪切流场中空泡"消失"现象的实验分析

    李星星王敬成章立超丁川...
    14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研究二维活塞与缸体配合微间隙中纯剪切空化的过程中,发现该空化现象在外界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不仅会随着时间发展壮大,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萎缩消失.为探究该空化消失现象的可能成因,利用自制的外筒旋转同心圆筒装置在纯剪切流场中构建充分发展的空化气泡分布场,并分别就不同温度、流场压强、油液上方空气占比以及定子外表面结构等因素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涉的空化空泡消失现象不同于空化溃灭现象,其开始消失的时间与油液温升和流体压强都具有正相关性,且后者作用更为显著.空泡消失的时间与流场初始压强呈指数下降的关系,压强越高流场的剪切空化现象消失时间越短且温升值越小.

    液压元件二维活塞微间隙空化消失实验研究

    工况参数对混输转子泵排出性能影响

    王俊杰李琴刘伯韬陈科...
    153-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输转子泵是气液固三相混输工艺的关键设备,输送介质成分复杂,内部流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基于动网格技术和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混输转子泵内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混输转子泵在不同工况参数下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相与固相占比对混输泵性能影响不明显;转速对混输转子泵性能影响明显,转速增加,容积效率显著上升,流量脉动略微降低;随着压差的增加,出口流量降低,容积效率显著下降,流量脉动大幅上升;而在3个工况参数交互作用下,混输转子泵的性能波动明显,混输转子泵在低含气、高含砂、低转速、高压差工况时表现较差.研究结果对混输转子泵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混输转子泵工况参数数值模拟参数化研究性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