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湖北医药学院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湖北医药学院

涂汉军

双月刊

1006-9674

hbumxb@163.com

0719-8891063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为公开发行的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反映我院科研、教学、医疗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内容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祖国医学、药学、临床病理(例)讨论、临床护理、新技术新方法介绍、短篇报道、文献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mad3抑制剂SIS3对兔宫颈粘连程度影响的机制研究

    邹倩易卫兵杜欣周利敏...
    115-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信号传导蛋白(Smad3)抑制剂SIS3 对宫腔粘连模型兔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 表达的影响,为宫腔粘连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 18 只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IS3 干预组,每组 6 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刮宫法建立宫腔粘连模型.造模后干预组每天给予 2.5 μg/g SIS3 注射处理,正常组(开腹未刮宫)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等体积 0.9%氯化钠溶液注射.注射持续 14d后取各组实验兔血清.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实验兔血清中TGF-β1、Smad3 的蛋白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检测各组实验兔血清中TGF-β1、Smad3 的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实验兔血清中TGF-β1 和Smad3 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SIS3 干预组实验兔血清中TGF-β1 和Smad3 的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此外,TGF-β1 蛋白和Smad3 蛋白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2=0.52),TGF-β1 mRNA和Smad3 mRNA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R2 =0.84).结论:SIS3 能抑制宫腔粘连模型兔血清中TGF-β1、Smad3 的表达,具有潜在治疗宫腔粘连的作用.

    宫腔粘连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传导蛋白(Smad3)血清

    脑组织GDF-15水平与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以及Th1/Th2免疫平衡轴的关系

    熊涛
    119-124,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脑组织GDF-15 水平与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以及Th1/Th2 免疫平衡轴的关系.方法:45 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梗死模型组、假手术组以及正常对照组,15 只/组.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动脉后直接缝合皮肤,建模成功后 1 周评估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mNSS)评分.采用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组织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蛋白水平,RT-PCR测定脑组织中GDF-15 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INF-γ、IL-4 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大鼠脑组织中GDF-15 蛋白、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mNSS评分、微血管密度(MVD)、INF-γ/IL-4 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比为(24.45±4.15)%,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未发现脑梗死区域.模型组大鼠脑组织GDF-15 蛋白、mRNA、MVD、INF-γ/IL-4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GDF-15 蛋白、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mNSS评分、MVD、INF-γ/IL-4 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脑梗死大鼠脑组织中GDF-15 处于高表达状态,且与神经功能密切关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管新生以及调控Th1/Th2 免疫平衡轴有关.

    脑梗死组织生长分化因子-15神经功能血管新生Th1/Th2免疫平衡轴

    EXO1分子在宫颈癌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

    曹伟良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EXO1 分子在宫颈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309 个宫颈癌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列线图、GSEA富集分析、GO和KEGG富集分析、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EXO1 分子在宫颈癌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EXO1 的表达在肿瘤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生存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中EXO1 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总生存率低;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的发生与N分期、主要治疗方式、EXO1 表达相关(P<0.05);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EXO1 高表达的患者中,表皮细胞分化、内分泌过程调控和酶激活等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集均得到富集.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EXO1 的表达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h1 细胞、Th17 细胞、调节性T细胞、B细胞等的丰度呈负相关,与辅助性T细胞和记忆型T细胞的丰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EXO1 可能是宫颈癌患者诊断策略的潜在靶点;EXO1 可以作为宫颈癌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EXO1宫颈癌诊断预后标志物

    HDL内miR-223、miR-33a/b表达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张若男张斌强钱航陈琴华...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血浆中分离提取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内miR-223、miR-33a、miR-33b表达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胸闷、胸痛、心悸不适就诊于本院心内科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 86 例患者,依据CAG结果分为对照组、冠心病(CAD)组,CAD组采用Gensini积分分为轻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通过超速离心分离法提取血浆中HDL,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HDL内miR-223、miR-33a、miR-33b的表达含量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D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CAD患者HDL中miRNA表达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并绘制ROC评价HDL内miRNA表达水平对CAD诊断价值.结果:CAD组HDL-miR-223 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HDL-miR-33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且CAD重度狭窄组HDL-miR-223 相对表达量高于轻中度狭窄组.CAD患者HDL-miR-223 相对表达量与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ROC分析显示HDL-miR-223、HDL-miR-33a均对CAD的诊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对诊断CAD预测价值更高.结论:HDL内miR-223、miR-33a与CA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冠脉狭窄程度进展,HDL内miR-223 表达量升高.

    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miRNA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

    赵虎陶敏贺行巍崔广林...
    137-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ELCA)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5 月至 2023 年 8 月在我院采用ELCA治疗的 50 例(53 处病变)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观察ELCA的疗效和安全性,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53 处病变中 4 处因重度钙化,0.9 mm激光导管未能通过,ELCA治疗成功率为 92.5%(49/53).ELCA术后 1 处病变靶血管严重夹层、2处病变残余病变仍>30%,PCI手术即刻成功率为 86.8%(46/53).术后 24h有 1 例患者出现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急诊行血栓抽吸术后恢复,其余患者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 7(5~10)月,1 例患者在术后 1 周因急性脑梗死致死,其余患者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论:ELCA是治疗高阻力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手段.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复杂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

    "5+X点"注射联合红外光灸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王忠林何松李兆宝谢龙宇...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引导下"5+X"注射联合红外光灸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观察.方法:71 例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2 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案上加用肩周注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案上加用肩周注射联合红外光灸治疗.2 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结果:治疗2 周后,2 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NRS评分均降低(P<0.05),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均增加(P<0.05),且实验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在肩周注射次数、住院期间静脉镇痛药物使用天数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患肩皮温均降低(P<0.05),且实验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5+X点"肩周注射联合红外光灸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疗效显著,节约医疗成本,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超声可视化注射治疗红外光灸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肌骨超声引导下PRP肩袖间隙注射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郑苏王刚赵磊解嘉阳...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肌骨超声(MSKUS)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PRP)肩袖间隙注射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0 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30 例,治疗组采取PRP 注射治疗,对照组采取倍他米松+9%氯化钠溶液注射治疗.治疗 2 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周后方关节囊厚度(PCT)、盂肱距离(GHD)和TNF-α、IL-6 含量及临床疗效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疼痛、ADL、ROM、MM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升(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TNF-α和IL-6 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CT均降低,GHD均提高,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KUS引导下PRP肩袖间隙注射治疗冻结肩,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TNF-α、IL-6 含量水平,修复PCT和GHD组织损伤有关.

    肌骨超声富血小板血浆冻结肩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肩周后方关节囊厚度盂肱距离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多模态超声技术对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症睾丸显微取精术的应用价值

    刘添铭郑霜陈然肖彬...
    152-15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超微血管成像(SMI)及超声造影(CEUS)的多模态超声技术定位对引导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症(NOA)睾丸显微取精术(M-TESE)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 120 例特发性NOA患者,随机分成SWE组、SMI组和CEUS组(n=40);每组分别在SWE示睾丸杨氏模量(E)最大和最小处、SMI示睾丸血流像素比值(CPP)最高和最低处以及CEUS示浓聚区和稀疏区进行定位并量化分析;显微取精术分别在以上区域和常规区取精,比较各个区域的取精成功率.结果:SWE示睾丸杨氏模量最小处、SMI示CPP 最高处及CEUS示浓聚区的取精率均高于其常规区(P<0.05).取精阳性位点与取精阴性位点的杨氏模量、CPP以及造影参数值(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精阳性位点杨氏模量为(6.49±3.19)kPa、CPP为(45.79±1.30)%、PI值为(15.84±3.19)/dB;以杨氏模量截断值、CPP截断值及PI截断值分别为 8.84 kPa、45.80%、15.69/dB时,相应AUC最高.结论:多模态超声技术有助于提高M-TESE的取精成功率.

    无精症睾丸超声检查多模态

    后腹腔镜下无萎缩肾切开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

    杜博森李云飞石昌健许杰...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无萎缩肾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nephrolithotomy,LA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 16 例LAN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尿路成像(CTU)以明确结石的数量、大小、形状、肾盂形态及肾积水的程度.记录患者术前肾功能情况,并与术后 24h肾功能进行比较.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肾蒂阻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结石残留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6 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时间(160.0±31.2)min;肾脏热缺血平均时间(24.8±2.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42±55)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5.44±1.46)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0±0.89)d.术后仅 2 例有结石残留,结石清除率为 87.5%(14/16).所有患者均无漏尿、出血及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患者术后 1月随访GFR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中位随访 17.75 个月,CTU显示患肾梗阻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经合理筛选适应证及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前提下,后腹腔镜LAN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其单次清石率高,尤其适于需单次处理的复杂性肾结石.

    腹腔镜肾实质切开取石肾结石铸型结石

    鄂西北地区疏花蛇菰的生药学研究

    刘丽徐嘉丽曹文洁钱永帅...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鄂西北地区疏花蛇菰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研究,分析其潜在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定、紫外吸收光谱鉴定及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对本课题组采集的 19 份蛇菰样品进行鉴定,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对其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经系统鉴定,19 份蛇菰样品均为疏花蛇菰(Balanophora laxiflora Hemsl.),主要含有糖、多糖及苷类、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鞣质、生物碱类、强心苷、蒽醌类、黄酮类、挥发油及油脂、植物甾醇及三萜类等化学成分.结论:本研究首次对鄂西北地区疏花蛇菰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鉴定,可为疏花蛇菰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疏花蛇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疏花蛇菰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定紫外吸收光谱鉴定DNA条形码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