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郭荣

季刊

1007-824X

xuebaozr01@yzu.edu.cn

0514-87971607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扬州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理、工、农、医门类的学术论文,重点报道数学、化学化工、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机械电子、建筑环保、水利工程、农学、牧医、生物技术、园艺、植保、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扩散和时滞影响下病毒感染模型的Turing不稳定性和Hopf分岔

    王赫肖敏庄乾辉梁金玲...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反应扩散和时滞因素,研究了病毒感染模型的Turing不稳定性和Hopf分岔.首先,给出无时滞情形下的Turing不稳定条件;其次,选择时滞为分岔参数,得到Hopf分岔的判据,同时给出分岔阈值的解析表达;最后,通过数值模拟仿真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病毒感染模型反应扩散时滞Turing不稳定性Hopf分岔

    玻璃纤维增强柔性冷水管截面设计及强度分析

    李正农段国娣沈义俊吴红华...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温差能因具有能源稳定、环保可持续等特点,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冷海水管设计是温差能电站建造的重要环节,为降低成本,提出一种分段设计方法.首先,利用ABAQUS软件对直径为1 m的大口径玻璃纤维增强柔性冷水管进行截面设计,并运用ORCAFLEX软件分析缓波形布置冷水管的整体受力情况;其次,根据整体受力分析结果将冷水管按深度分段,再通过ABAQUS软件建立局部分析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分段冷水管满足内压、外压、拉伸载荷及弯矩组合载荷强度要求的增强层最少纤维缠绕层数;最后,提出分段设计截面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段设计截面的方法,可大幅减少冷水管纤维增强层材料的用量,降低冷水管的制作成本,为大口径玻璃纤维增强冷水管的设计提供参考.

    深海海洋温差能海洋管道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真空玻璃封接用旋转式激光加工装备的设计

    王彪奚小波史扬杰张剑峰...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封边具有封接效率高的优势,但真空玻璃激光封边过程中易发生透射、反射、吸收等相互作用,导致封边质量不佳.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包含夹持机构、翻转机构、同步旋转机构的真空玻璃封接用旋转式激光加工装备,并通过对双平行四杆、曲柄摇杆、滑块摇杆的运动分析,优化该装备的翻转机构.实验结果表明,该装备可实现玻璃夹持、翻转、同步旋转等功能,优化后的翻转机构在夹持机构翻转90°时末线速度为0mm·s-1,且翻转过程中线加速度无突变,对支撑柱冲击较小,可稳定夹持平板玻璃,为真空玻璃的封接工艺及制造装备设计提供了参考.

    新型真空玻璃激光封接夹持机构翻转机构同步旋转机构

    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

    曹坤卢跃辉杨月豪陈维熊...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滑模观测器(sliding mode observer,SMO)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中,SMO的收敛速度和固有抖振均会影响系统的控制性能.针对该问题,设计一种非奇异终端滑模观测器(nonsingular termi-nal sliding mode observer,NTSMO)以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传感器控制.首先,构造积分型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使得电流观测误差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收敛至零,避免奇异问题;其次,利用锁相环方法从观测的反电动势中获取转子的位置和速度,不仅可简化系统,而且能得到更为平滑的估计转子位置和转速;最后,通过Lyapunov函数证明该观测器的稳定性,并利用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NTSMO可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转速的准确估计,且转子位置误差小,静态响应好;与传统的SMO相比,NTSMO的收敛速度更快,反电动势抖振更小,其系统控制性能更佳.

    永磁同步电机滑模观测器非奇异终端滑模观测器无传感器控制

    基于自适应非奇异终端滑模的Buck变换器控制

    胡印聪刘陆戴肖肖张汉章...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滑模控制下Buck变换器的控制性能并降低抖振,提出一种自适应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对Buck变换器进行建模与分析,得到存在扰动时的数学模型;其次,设计非奇异终端滑模面,进行控制器设计和稳定性分析,使得闭环系统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并避免控制奇异问题,同时利用自适应律得到尽量小且足够抑制扰动的动态控制增益以削弱抖振;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以在减弱控制抖振的同时使得Buck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在有限时间内跟踪上参考电压;当Buck变换器中的负载电阻和输入电压突变时,所提方法亦能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Buck变换器自适应技术非奇异终端滑模有限时间收敛

    基于组合信号的Wiener-Hammerstein系统辨识

    周士博杨浩杨岳松李峰...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噪声干扰条件下的Wiener-Hammerstein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组合信号的两阶段辨识算法用于辨识Wiener-Hammerstein系统各个环节参数.利用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模型和有限脉冲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模型分别建立Wiener-Hammerstein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线性环节,利用多项式模型建立非线性环节.在第一阶段,基于高斯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辨识Wiener-Hammerstein 系统中输入和输出线性环节的参数,有效解决了中间变量不可测的问题.在第二阶段,基于随机信号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非线性环节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两阶段方法能够有效辨识Wiener-Hammerstein系统,与其他辨识方法相比,辨识精度有所提高.

    Wiener-Hammerstein系统组合式信号相关分析法递推最小二乘法

    基于改进三维块匹配滤波的图像去噪算法

    刘勍张亚亚黄金赵利民...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滤除樱桃图像在获取过程中混杂的不同噪声,保障图像识别与机器自动采摘时良好的图像信息质量,提出一种改进三维块匹配滤波(block-matching and 3D filtering,BM3D)的图像去噪方法.首先,在三维块匹配滤波的基础估计阶段构建自适应中值滤波处理器,滤除图像中部分椒盐噪声,并改进优化硬阈值、滑窗步长及三维硬阈值等关键参数快速滤除高斯噪声;其次,在基础估计阶段与最终估计阶段之间引入中值滤波,最大限度地去除图像中剩余的混合噪声;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并对比分析改进前后算法的归一化均方误差、峰值信噪比、信噪比改善因子及结构相似性等性能.结果表明,改进的BM3D方法在保持好樱桃图像细节信息的同时,能有效去除高斯噪声和滤除大概率椒盐噪声,且随混合噪声干扰的增强,所提算法的去噪性能更佳且优于其他滤波方法.

    三维块匹配滤波自适应中值滤波混合噪声图像去噪

    基于特征分布校准的小样本分类改进算法

    张涛王波赵宇袁运浩...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于特征分布校准的小样本分类算法无法准确揭示新类特征分布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隐空间变换和密度聚类的改进算法,以解决N way-K shot任务模式下的小样本图像分类问题.首先,通过广度残差神经网络提取基类和新类图像的深度特征;其次,采用隐空间变换方法约束新类特征分布,使其更接近正态分布;再次,利用密度聚类方法为新类选取合适基类,将基类统计信息迁移到新类,并通过多元正态分布矩阵实现样本扩充;最后,构建基于集成学习的分类器,完成小样本图像分类任务.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特征分布校准方法,该算法的分类准确率更高.

    小样本学习图像分类特征分布校准隐空间变换密度聚类

    基于小波包能量曲率的环境激励下简支梁损伤识别方法

    周泽文周翔翟慕赛常军...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识别环境激励下简支梁的损伤时刻及损伤位置,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能量的简支梁损伤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小波包技术处理环境激励下健康状态和未知状态的简支梁位移响应时程数据,获得其小波包能量;然后根据各子频带的能量占比筛选出最优频带,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能量曲率;最后以健康状态下的小波包能量曲率计算的损伤识别指标作为参考,对比未知状态下简支梁的损伤识别指标,获得结构中的单点或多点损伤状况,包括损伤时刻、损伤位置和相对损伤程度.简支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信噪比≥40 dB条件下可以准确识别结构的损伤状况.

    简支梁损伤识别小波包能量能量曲率环境激励

    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参数优化研究

    宋锴段鹏飞薛庆雯陈京磊...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的围护结构在夏季会增加室内制冷能耗的问题,提出在夏季和过渡季采用空调与自然通风系统相结合的节能方法,运用EnergyPlus软件模拟研究窗墙面积比、外窗太阳得热因数、窗户传热系数、外墙传热系数、外遮阳悬挑梁长度等5个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因素水平组合.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建筑与既有建筑相比,全年供暖制冷综合能耗可节约43.7%.

    近零能耗建筑自然通风建筑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