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李家明 赵伊君 陈向荣

双月刊

1000-0364

jamp@scu.edu.cn

028-85405516

610065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是该领域内全国唯一的专业性刊物,在整个东南亚也是唯一的。她是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物理学会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其办刊宗旨: 主要反映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 促进这些方面的学术交流, 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其主要内容: 报道国内外原子分子物理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理论, 实验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和实验), 发表研究论文, 快报及综合述评等三种类型的中文或英文学术论文. 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包括: 原子分子结构和光谱, 原子分子碰撞, 电磁场中的原子分子, 生物分子, 团簇的结构、光谱及热力学性质, 原子分子及团簇的反应动力学, 材料表面的团簇和纳米结构, 富勒烯和碳团簇等; 同时还包括凝聚态物理, 激光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光学, 化学物理, 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它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锰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n2(ina)4(H2O)2]·2EtOH}n的电子结构、磁性和吸附性能的理论研究

    张坚李萍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锰基金属有机框架(Mn-MOF)材料{[Mn2(ina)4(H2O)2]· 2EtOH}n的电子性质,磁学性质及吸附二氧化碳的性能,结果表明:该Mn-MOF材料是一种反铁磁耦合材料,其高的CO2结合亲和力主要归因于CO2(作为Lewis碱的氧孤对电子)到不饱和金属位点(Lewis酸)的较高电荷转移。本文也对实验中报道的对CO2/N2烟气混合物有高选择性CO2吸附能力进行了验证,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有着很好的一致性。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密度泛函理论磁性二氧化碳吸附

    Rb吸附石墨烯纳米带电子性质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王伟华罗杰周嘉旭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了计算了 Rb、O和H吸附石墨烯纳米带的差分电荷密度、能带结构、分波态密度和介电函数,调制了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性质和光学性质,给出了不同杂质影响材料光学特性的规律。结果表明本征石墨烯纳米带为n型直接带隙半导体且带隙值为0。639 eV;Rb原子吸附石墨烯纳米带之后变为n型简并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值为0。494 eV;Rb和O吸附石墨烯纳米带变为p型简并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值增加为0。996 eV;增加H吸附石墨烯纳米带后,半导体类型变为n型直接带隙半导体,且带隙变为0。299 eV,带隙值相对减小,更有利于半导体发光器件制备。吸附Rb、O和H原子后,石墨烯纳米带中电荷密度发生转移,导致C、Rb、O和H之间成键作用显著。吸附Rb之后,在费米能级附近由C-2p、Rb-5s贡献;增加O原子吸附之后,O-2p在费米能级附近贡献非常活跃,C-2p、Rb-5s和O-2p电子态之间强烈的杂化效应,促使费米能级附近的杂质能级分裂成能带;再增加H原子吸附之后,Rb-4p贡献发生蓝移,O-2p在费米能级附近贡献非常强,费米能级分裂出两条能带。Rb、O和H的吸附后,明显调制了石墨烯纳米带的光学性质。

    石墨烯纳米带能带结构光学性质分波态密度第一性原理

    二维MoSi2N4/WSe2异质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梁前谢泉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上新合成的MoSi2N4(MSN)由于其独特的七原子层结构和电子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搭建了一种由二维MSN与二维WSe2(WS)垂直堆垛而成的二维MSN/WS异质结并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其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其表现出直接间隙半导体和Ⅰ型能带排列的特性,具有1。46 eV的带隙。在异质结界面处存在一个由电荷耗尽层MSN指向电荷积累层WS微弱的内建电场。最后,通过施加双轴应变对二维MSN/WS异质结进行调控。发现在正双轴应变的作用下,MSN/WS异质结保持了原来直接带隙半导体和Ⅰ型能带排列特性;在负双轴应变作用下,MSN/WS异质结由原来的直接带隙半导体转变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当施加的负双轴应变达到-6%与-8%时,Ⅰ型能带排列转变为Ⅱ型能带排列。

    MoSi2N4WSe2双轴应变能带排列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探究铁素体-渗碳体相界面效应

    王振宇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珠光体是十分重要的组织结构,因此本文构建了含铁素体-渗碳体相界面的模型,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纳米压入的过程。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分析,探究了铁素体-渗碳体相界面效应。研究发现,距铁素体-渗碳体晶界不同距离(位置压入),在压入最初阶段,压头载荷随着压头与晶界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当压入深度达到一定深度后,载荷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杨氏模量和最大剪切模量受压头尖端下方原子结构的直接影响,硬度受到结构完整性和类型的共同影响。铁素体-渗碳体相界面影响了纳米压入过程中位错形核、增殖和扩展,宏观表现为在相同压入深度下,不同压入位置压头载荷的差异。

    分子动力学铁素体-渗碳体相界面力学性能微观组织

    不同区间下电流猝灭特性在等离子体破裂期间的对比研究

    竹锦霞张莉李强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托卡马克装置上电磁负载大小值与破裂期间电流猝灭特征有密切的关系。电流猝灭特征包括电流猝灭波形以及电流猝灭率等,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装置的寿命。本文选取100%-40%,90%-10%,80%-20%三个区间分析了 HL-2A装置上等离子体破裂现象,得到三个不同区间下电流猝灭参数范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定义下,利用100%-40%和80%-20%区间得到的平均电流猝灭时间以及电流猝灭率分布差异最小。除了 80%-20%区间外,100%-40%区间也可作为提供最大线性平均等离子体电流猝灭速率近似的适合区间。

    等离子体破裂不同区间电流猝灭特征托卡马克

    第一性原理研究压力对Fe2B的结构、机械性质的影响

    李海侠刘钧黄上分陶钧...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 0~30 GPa压力下四方相Fe2B的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质等。随着压力的增加,计算得到的晶格参数逐渐减小,所有结构均满足热力学稳定性,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逐渐增大,韧性得到有效改善。硬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18 GPa压力时达到最大值,各向异性先增大后减小。德拜温度变化趋势与杨氏模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同时还研究了相变结构——正交相的相关性质,结果表明其结构满足热力学稳定性但不满足力学稳定性,是否稳定存在还需要进行后续实验研究。

    第一性原理Fe2B压力晶体结构机械性能

    利用非均匀正交激光选择谐波发射短量子路径

    刘航刘奥史秋月袁泉...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研究了谐波发射的量子路径在非均匀正交激光场下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双色激光偏振角和非均匀参数的组合下,不仅谐波截止能量有明显增大;谐波发射的短量子路径可以被单独选择出来对谐波连续区起到贡献作用。并且,该方案在长脉宽激光下依然适用。最后,利用谐波连续区可以获得脉宽在50 as的孤立阿秒脉冲。

    高次谐波短量子路径非均匀激光场正交激光场

    海森堡XYZ自旋链系统的热纠缠与局域量子不确定性研究

    张延亮陈迪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热平衡温度,自旋交换相互作用,Dzyaloshinskii-Moriya(DM)相互作用及外加非一致性磁场对两比特海森堡XYZ自旋链量子系统的热纠缠与局域量子不确定度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并发度量子纠缠与局域量子不确定度描述自旋链系统量子关联的差别。结果表明自旋链系统的量子纠缠在热平衡温度,DM相互作用及外加磁场的非一致性参数的变化情况下均会出现纠缠突然死亡的再生现象,而自旋链系统的局域量子不确定度随着这些参数呈连续变化现象。并且,自旋交换相互作用,DM相互作用及外加横向磁场作用强度较小时,他们的变化对自旋链系统的量子纠缠与局域量子不确定度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别。

    局域量子不确定性热纠缠XYZ自旋链DM相互作用

    不同浓度Mg掺杂单层Janus WSSe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安梦雅谢泉张和森梁前...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维Janus WSSe作为一种新型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材料由于其独特的面外非对称结构及众多新颖的物理特性,在自旋电子器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通过构建四种掺杂模型W9-xMgxS9Se9(x=0、1、2、3),分别计算了不同浓度Mg掺杂单层WSSe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掺杂使得WSSe由直接带隙半导体变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并且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带隙逐渐减小,费米能级穿过价带,使得掺杂体系变成P型半导体,当x=3时,掺杂体系呈现金属性。此外,掺杂体系的静态介电常数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变大,极化程度显著增强,介电函数虚部和光吸收峰都发生了红移,说明掺杂有利于可见光的吸收。并且,静态折射率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消光系数的峰值也与Mg原子的掺杂浓度呈现正相关。

    JanusWSSe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

    V-5Cr-5Ti合金弹性和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杨彪易勇王丽阁王恩泽...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V-5Cr-5Ti合金作为核聚变堆第一包层的主要候选结构材料之一,但对其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采用随机固溶体模型,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出V-5Cr-5Ti合金的弹性常数、体模量、剪切模量、杨氏模量、泊松比和柯西压力等,并与计算出的纯钒的相关数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V-5Cr-5Ti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强度,但其塑性要略低于纯钒的。并对加入氧原子后的V-5Cr-5Ti合金进行了相关计算,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发现,由于氧原子的加入,使V-5Cr-5Ti合金的塑性和强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后对V-5Cr-5Ti合金和纯钒的理论强度进行了计算,并绘制出两者的应力-应变关系图,通过对比再次验证了上面的结论。

    V-5Cr-5Ti合金第一性原理弹性性质力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