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备制造技术
装备制造技术

廖小平

月刊

1672-545X

zbzzjs@163.com

0771-5600590,3233943,13077758555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技术/Jour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中共十六大阐述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精神为指导思想,秉持促进装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宗旨,刊载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探索性和交流研究价值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文稿,还将以较大篇幅发布装备制造业科进步成果和企业介绍等信息,刊登相关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陶瓷增强与热处理对AI基合金熔覆层的影响

    党钰钦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Al-Mg-Sc-Zr合金熔覆层的力学性能,采用添加陶瓷颗粒与热处理的方法增强 7075 铝合金表面的Al-Mg-Sc-Zr合金熔覆层.利用XRD、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及拉伸试验机,探究对其物相组成与相关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TiC含量由 3%提高至 5%,TiC的存在形式由金属间化合物Al0.64Ti0.36 向镶嵌在熔覆层中的微米级陶瓷颗粒转变,导致耐磨性能不断改善,而由于Al0.64Ti0.36 相的产生,Al基合金熔覆层内部特有的组织形态发生改变,平均显微硬度因此下降至 99.8HV0.1,当陶瓷颗粒含量进一步增加后,熔覆层内部未熔陶瓷颗粒的出现又有助于熔覆层内部显微硬度的提升.随着热处理温度及时间的增加,熔覆层内部大量纳米级Al3Sc颗粒的二次析出使熔覆层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当热处理条件为 330℃保温 4h时,出现最高显微硬度 141.2HV0.1,而在 330℃保温 1h的条件下,抗拉强度最高为 299 MPa,较沉积态分别提高了 15.1%和 34.7%.当热处理温度提高至 430℃后,由于纳米级Al3Sc颗粒的生长,晶粒尺寸增加使其强化效果下降,在材料拉伸性能中明显表现为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下降,而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并未出现这一现象.

    激光熔覆Al-Mg-Sc-Zr物相组成力学性能

    基于Amesim对起重机二次控制主动波浪补偿系统仿真

    罗国善钟孟谷文平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实际需求,对起重机二次控制主动波浪补偿系统进行了仿真.基于一型起重机,对其二次控制主动波浪补偿系统的分析、计算和设计,应用仿真软件Amesim建立起重机各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各子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选型,确认其液压系统元件参数.应用仿真软件Amesim建立整机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使其在 4 级的作业海况下,满足升沉方向补偿精度达到 95%,为起重机二次控制系统的液压元器件选型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起重机系统设计及应用提供依据.该研究得出的起重机补偿技术能补偿风浪、洋流等复杂海洋环境成的升沉方向上的运动,保证海上补给和精密设备吊装的安全性.

    二次控制主动波浪补偿数学模型PID控制

    自升式钻井船插桩对导管架平台的影响分析

    邢杰蔡鹏姜海瑞朱泳吉...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升式钻井船插桩过程中,桩靴插桩会导致邻近导管架平台桩身承受水平方向挤土力作用,不可避免对邻近平台的桩基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危害平台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分析自升式钻井船插桩对导管架平台的影响.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简称CEL)有限元方法结合了拉格朗日网格与欧拉网格的优点,能有效模拟整个连续过程累积的挤土效应对邻近桩基的影响.为此,结合南海某自升式钻井船靠导管架平台插桩实例,采用CEL方法构建自升式钻井船桩靴和导管架平台结构模型,分析自升式钻井船就位插桩过程引起的土体响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自升式钻井船桩靴对平台桩基的影响,根据中国船级社规范校核桩身强度,分析对桩基竖向和水平向承载影响.结果表明:距自升式钻井船桩靴最近的导管架平台桩基受到的影响最大;随着自升式钻井船桩靴贯入深度增大,导管架平台桩基应力逐渐增大,导管架平台桩基最大应力位置逐渐下移;自升式钻井船桩靴对导管架平台桩基承载力和轴向位移影响较小.

    插桩导管架平台强度校核

    基于BOPPPS的"齿轮传动系统受力分析"课堂教学设计

    李旻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建设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旨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新工科建设既要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也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为满足新工科教育对机械类专业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传统的专业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意义重大.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该文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互联网+教育教学为理念,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对机械设计课程的核心部分——"齿轮传动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受力分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线下课堂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介绍了导言、学习目标、预评估、参与式学习、后评估和总结等六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办法.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获得提高.

    BOPPPS机械设计齿轮传动混合式教学

    基于虚拟仪器的圆度误差评定实验教学平台设计

    万文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圆度误差评定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不易理解掌握、评定误差大的问题,利用虚拟仪器平台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基于LabVIEW技术构建集数据采集、保存、评定功能于一体的圆度误差评定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系统,系统给出了圆度误差中最小二乘圆法的评定结果,可显示采样点的轮廓曲线、最小二乘圆半径、最小二乘圆圆心坐标、最小二乘圆轮廓、采样点的数值和圆度误差,实验平台具有界面友好、易扩展、测量精度高及可视化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的实验平台,基于虚拟仪器的实验平台增强了学生对评定方法原理、工作台的构建、数据采集、数据标定及误差评定整个测量评定过程的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测量原理及参数的评定过程,通过实际操作与计算机虚拟平台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实验提供了新的平台,改进了教学的内容,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提高了工程测试技能训练素质,有利于学生综合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圆度误差LabVIEW虚拟仪器最小二乘法开放性实验

    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策略

    曹冲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机械类的专业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机械人才为目标的一次新尝试,是以高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对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双协同培育的融合培养方式.该文深入分析了产教融合模式下理论脱离实践教学的弊端,传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保守、教授方式单一及师资队伍建设不够成熟等问题,并以此探索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新策略.通过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开展深入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项目有效结合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优化教师结构、打造校企师资队伍,深化校企交流合作,建立校企协同培育基地,针对学生个人发展与企业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了符合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技能人才发展规律、适应不断改革变化的人才培养政策和企业用人单位对技能应用型机械人才需求的的培养新模式,为机械制造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机械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产教融合机械类专业技能应用型

    基于技能大赛探索无损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以梧州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

    吴海龙曾勇谋刘莹曹宇...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技能大赛能有效提升学生专业课程的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推进教学改革.针对无损检测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内容滞后、创新性不足、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结合梧州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无损检测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对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主动式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在无损检测技术实验教学中引入技能大赛竞赛元素,采用以赛代训的方式,把"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以赛促评"教学模式应用在无损检测技术实验教学中,有效地将竞赛内容转化为实验课程内容,使技能大赛与理论学习、技能实操紧密结合,相互转化,实现教、学、做、赛相互融合.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无损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技能大赛教学效果

    COMET职业能力测评在"三教"改革中的应用

    周涛肖翔李晓红赵新业...
    71-7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职业教育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相应的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有其局限性,已无法达到当前的人才培养要求.因此,"三教"改革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COMET职业能力测评作为评估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具体工作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方法,它注重评估个体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展现的潜力,而不仅仅是职业技能的掌握,与在"三教"改革即教材、教师和教法改革的目标吻合度极高,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需求,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学校更好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三教"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探讨COMET职业能力测评在"三教"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重点COMET职业能力测评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COMET职业能力测评的原理、方法和实践,以及教学改革的需求和目标,COMET职业能力测评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结果表明,COMET职业能力测评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能力.研究结果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COMET职业能力测评"三教"改革职业教育

    五年制高职船舶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探索——以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吴志亚何旭丹
    74-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海洋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实施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是技术先导性强、产业关联度大的现代综合性产业.船舶与海工装备产品是由船体结构、机电设备和控制系统集成、焊接技术支撑,多专业、多工种、多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复杂制造业.随着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对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执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本文针对船舶与海工产业升级变革的现状,为了满足新时代职业教育需要,对五年制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进行了架构,专业群包含船舶工程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智能焊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四个专业,形成了以船舶与海洋装备设计、生产、检验以及关键技术的应用为主线、以船舶与海工装备生产过程、智能焊接技术、智能制造应用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纽带,按照"体、机、电"船舶建造逻辑为原则的五年制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并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建设、课程革命、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五年制高职船舶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探索.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船舶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

    一种基于5G+XR虚拟仿真的轨道交通课程虚拟教学资源应用效果的评价方法

    陈超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 5G网络的高速传输、低延迟特性与XR技术的沉浸式,为轨道交通课程带来变革与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轨道交通课程虚拟教学资源应用效果的评价,该文提出一种基于 5G+XR虚拟仿真的轨道交通课程虚拟教学资源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并进行仿真实验.该方法是利用XR技术构建逼真场景,5G技术筛选优质资源,制定出合理的评价方法,计算初始权重.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综合评价得分为 94 分,证明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5GXR虚拟仿真轨道交通虚拟教学资源应用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