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备制造技术
装备制造技术

廖小平

月刊

1672-545X

zbzzjs@163.com

0771-5600590,3233943,13077758555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技术/Jour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中共十六大阐述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精神为指导思想,秉持促进装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宗旨,刊载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探索性和交流研究价值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文稿,还将以较大篇幅发布装备制造业科进步成果和企业介绍等信息,刊登相关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力矩补偿的往复式磁流变制动器设计与分析

    李东恒韦记干唐家田何荫欢...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汽车线控制动系统效率和安全性,推动磁流变制动器在汽车领域的商用化进程,设计一种新型反复式挤压磁流变制动器.制动器使用挤压-剪切混合工作模式,使用往复式结构取代传统的旋转运动,非制动状态下保持磁流变液的流动性,制动状态下通过制动盘的往复运动增强制动效果,以充分利用磁流变液的高力学性能,提升制动力矩.考虑到磁流变液性能可能受温度波动影响,设计过程还引入了温度补偿机制,利用合金记忆弹簧作用机制对磁流变液流量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力矩补偿,确保制动效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ANSYS Workbench对设计的制动器进行不同励磁电流下的三维静态磁场仿真,进一步验证磁路设计可行性和参数、材料选择的合理性.

    线控制动往复式挤压磁流变制动器温度补偿电磁场仿真

    6063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厚度对其耐蚀性能的影响

    钟跃房黄世富黄金成廖东兴...
    48-5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阳极氧化是铝合金常用表面处理技术之一,可以在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提升铝合金的耐腐蚀性.通过改变参数获得不同的氧化膜厚度,探究氧化膜厚度与氧化膜耐蚀性的关系,然后在厚度相差不大的同时使氧化膜性能提高.使用6063 铝合金,通过阳极氧化制备阳极氧化膜,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氧化膜厚度、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盐雾试验及电化学试验研究氧化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及硫酸浓度增大,氧化膜的耐蚀性先增加后减小,在电流密度为 1.5 A/dm2,硫酸浓度为 170 g/L时,6063 铝合金的阳极氧化膜耐蚀性最佳.

    铝合金阳极氧化盐雾试验电化学试验

    一种外骨骼机器人多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设计

    常宏解利尚雅层贾宁庭...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骨骼机器人的动作识别研究中,人体数据的准确采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满足这一需求,设计一种基于STM32 的多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以实现高效、低成本、实用性强的人体数据采集方案.该数据采集器集成多个传感器,通过STM32 微控制器进行数据的处理和管理.人体数据可以直观地通过OLED显示屏展示,提供实时反馈.同时,为了更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和实践,采用了蓝牙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电脑上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此同时,结合上位机软件,运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进行人体姿态、生理特征和电机控制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LSTM网络具有对时序数据的优秀处理能力,能够更准确地捕捉人体动作的变化和特征.通过连续数据采集实验证实,数据采集器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意味着在实际的外骨骼机器人应用中,可以更精准地获取人体运动和生理信息,为后续的动作识别和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由于成本低、实用性高,该采集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有望在医疗康复、运动训练等领域取得显著的应用成果.

    外骨骼动作识别数据采集器LSTM

    重型柴油机滑动轴承的摩擦损失分析

    景理琴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滑动轴承摩擦力损失主要由轴承材料选择、油膜厚度和运动速度等因素引起.因此,进一步研究滑动轴承的摩擦力损失对于提高发动机性能和效率非常重要.在内燃机中,除了活塞组件,轴颈轴承也是摩擦的主要贡献者之一.通过结合测量和验证模拟方法,研究了一种最先进的重型柴油发动机在真实运行条件下轴颈轴承的摩擦损失.此外,还探讨了使用超低黏度润滑剂进一步减少摩擦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具有HTHS(High Temperature High Shear,高温高剪切)度为 3.6 mPa·s的 0W20 超低黏度油脂(HTHS黏度定义为在 150℃下,剪切速率为 106 s-1)可满足所研究的发动机的要求.确定了HTHS黏度的限制,这意味着需要对发动机或轴颈轴承进行修改以保持发动机的长寿命,并使用具有更低HTHS黏度的润滑剂.

    滑动轴承摩擦测量仿真

    基于权函数的有限板边缘裂纹疲劳扩展剩余寿命研究

    杨智棠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裂纹是各类工程或机械制造常见的一种缺陷,给设备安全带来重大隐患.针对裂纹在复杂载荷情况下扩展寿命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权函数的有限板裂纹疲劳扩展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型.首先,引入权函数作为求解影响裂纹扩展速度的应力强度因子,采用Glinka-Shen权函数作为权函数多项式的构建模式,在多项式中选择三个待定系数建立四项多项式.然后利用均布载荷、一次载荷、二次载荷三种载荷作用下的参考应力强度因子,分别与基于权函数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式建立等式方程,得到待定系数的三元方程组,通过求解方程组获得三个待定系数值.其次,根据获得的三个待定系数值建立权函数表达式,并基于该权函数实现裂纹在不同长度上的应力强度因子求解,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基于权函数的应力强度因子与通用参考通用应力强度因子相吻合,误差在 3%之内.最后,根据基于权函数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结合通用的裂纹扩展模型Paris公式,求解出有限板裂纹疲劳扩展的在不同裂纹尺寸阶段时的扩展剩余寿命.结果表明,权函数的有限板裂纹疲劳扩展剩余寿命和通用应力强度因子相比,误差在 5%之内.

    权函数有限板边缘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扩展剩余寿命

    基于传递路径分析某油混SUV车型怠速车内噪声优化

    方苗苗莫学霜梁玉雄陆湘伟...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内噪声特性作为评判汽车舒适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各大主机厂角逐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对于汽车行驶时存在的车内噪声,往往是由多个激励源沿不同路径传递至目标位置交汇堆叠而成,因其传递路径多、排查量大,工程上常使用传递路径分析(TPA)加以诊断.通过搭建"振源-传递路径-响应"模型,借助一系列输入点到输出位置的声振传递函数矩阵(NTF)加以分析,识别出关键路径对车内噪声水平的贡献量,从结构上寻找对策,有的放矢地优化设计.针对某款油混SUV车型怠速充电时车内噪声大且存在低频轰鸣问题,通过实车NVH测试,识别出问题主要频率为发动机二阶,结合传递路径分析及噪声传递函数(NTF)测试,对所梳理出可能存在贡献的传递路径进行扰动方案排查,锁定悬置系统传递路径对怠速车内噪声水平贡献较大,即该问题主要是因为怠速充电时低转速高扭矩下发动机二阶激励通过悬置传递至车身,引起顶棚背门等钣金振动,向车内辐射噪声所致.对此,就振源、传递路径端分别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振源端采用降低动总充电功率优化方案,传递路径端采用调低悬置软垫刚度优化方案.经实车验证,相关优化方案可大幅降低前后排二阶噪声,主观评价怠速车内噪声改善显著且低频轰鸣问题可接受.

    模态贡献量分析传递路径分析(TPA)噪声传递函数(NTF)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可视化机电控制实验教学平台设计

    闫传滨董靖川王辉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实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日趋重要,先进的实验教学方式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线下机电控制实验受时间与空间限制,自由度、灵活性差且实验资源不易实现共享,虚拟仿真实验虽灵活性强但缺乏真实感和实际操作体验,且实验数据来自数学模型,与真实实验存在较大差别,实验数据重复度较高,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线下实验和虚拟实验存在的问题,该文基于物联网、PLC、云相机及云平台技术,搭建远程可视化实验教学平台的系统架构,并设计出一种远程可视化机电控制实验教学平台,将实验室的真实硬件实验设备通过物联网与云平台建立通信,实现远程在线控制.其优势在于学生通过网络控制调试的为真实实验设备,而非实验仿真数据.并基于平台设计了 4 个相关实验,这种实验模式兼备了线下实验真实性与虚拟实验便捷性的优点,有助于实验时间与空间的自由化,促使学生由被动安排变为主动实验.

    实验教学PLC物联网远程实验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李有兵曾一新李海林赵永豪...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面临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以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问题的困境,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将产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融入到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与实践教学中,可有效地解决专业群实践教学中的"三高三难"问题.该文通过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六大课程群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开展专业群建设,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从七个方面对专业群人才培养进行应用研究.实践表明,虚拟仿真技术能有效解决教学资源和实践设备不足的问题,创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将抽象的知识点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构建课程教学典型案例,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设计对应的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开展"三教"改革,使教学活动更加有序、高效.专业群人才培养中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能有效解决学生所学知识的前沿性及时效性,为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具有工匠精神的综合工程素质和创新性专业人才.

    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软件教学情境

    新时代"一人一策"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探索

    吕栋腾吕云霄
    80-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陕西某研究所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基于校企双方的战略需求、培养优势、培养过程以及培养结果的全维度分析,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要求,提出"一人一策"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以解决关键领域技术难题为目标,聚焦"资源配置优化、产教深度融合、培养过程进阶、平台创新支撑、动态追踪反馈"的现实需求,以实际项目研发牵引校企协同培养.通过加强工程实践研究,培养应用型、综合性、总师型技术创新领军人才,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推进人才和科技强企.工程硕博士培养工作,要紧密贴合国家关键领域人才培养需要,可以充分推动企校双方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共同进步,同时为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工程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的高层次人才.

    人才培养工程硕博士领军人才

    机械专硕"现代制造技术"教学案例库构建

    张秀丽刘晓潺周培林夏月庆...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院校专硕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工程实践能力弱,案例教学可有效提升机械专硕创新实践能力.在研究国内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对"现代制造技术"课程特点、建设目标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对案例库建设背景与目的进行探讨,构建了包括农机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连接技术、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关键零部件 3D打印技术、微纳制造技术 5 个技术专题的教学案例库,教学案例具有前沿性、针对性、可拓展性、综合性,可更好地推进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案例教学机械专硕现代制造技术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