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草药
中草药

汤立达

半月刊

0253-2670

zcy@tiprpress.com

022-27474913,23006821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中草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逍遥散加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余璐妮王梓怡字晨霞梅志刚...
    7831-7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逍遥散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华医学期刊网、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逍遥散加减方治疗CHB的中英文文献,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5月2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偏倚风险后,对资料进行系统性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0项研究,研究对象2705例.逍遥散加减方治疗 CHB 在改善总有效率[RR=0.78,95%CI(0.76,0.83),P<0.00001]、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转阴率[RR=0.85,95%CI(0.80,0.91),P<0.00001]、乙型肝炎 e 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转阴率[RR=0.65,95%CI(0.56,0.76),P<0.00001]、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SMD=-0.97,95%CI(-1.34,-0.60),P<0.00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SMD=-0.73,95%CI(-1.08,-0.50),P<0.000 01]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SMD=-1.03,95%CI(-1.42,-0.64),P<0.000 01]等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目前临床证据表明,逍遥散加减方单用或联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CHB安全有效,但该研究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逍遥散慢性乙型肝炎Meta分析乙肝病毒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枸杞多糖类物质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魏燕童丽梅王熙玮郭盛...
    7843-7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全面、科学地梳理枸杞多糖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趋势,为相关方向的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布局、政府与企业科技资源配置等提供借鉴.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枸杞多糖类物质及其活性表征研究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从枸杞多糖研究的论文整体发表时间分布、研究主体、研究内容及研究热点等方面出发,利用文献计量软件VoSviewer、CiteSpace和R语言环境下的文献计量包Bibliometrix进行分析.结果 枸杞多糖研究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我国在研究中处于主体地位,研究机构以国内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研究机构及团队关联分析提示各研究单元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待加强;枸杞多糖的研究范围在逐步拓宽,特别是在药理活性与生物学机制研究、提取纯化和结构解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和积累.结论 枸杞多糖与枸杞子药材道地性的内在联系尚不够明确、枸杞多糖医药工业原料生产技术与标准建立亟待加强、枸杞多糖体内代谢过程与构效关系的阐明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制约枸杞多糖研究的薄弱环节.

    宁夏枸杞枸杞子枸杞多糖文献计量学VoSviewerCiteSpace

    前胡产地与市场调研及研究热点与趋势可视化分析

    刘天亮江维克舒国平康传志...
    7855-7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梳理前胡Peucedani Radix相关研究文献脉络,绘制前胡相关研究科学知识图谱,结合前胡产地与市场调研分析研究现状和问题,旨为前胡的后续深入研究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 采集前胡主产区的气候因子数据、各药材市场前胡价格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前胡20年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科研合作、主题共现、共被引分析.结果 前胡古今产地基本一致,目前主要产区主要集中于浙、皖、赣、黔、川、渝等地,不同产区生态环境、种质资源、种植技术对于前胡药材品质的形成产生着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传统前胡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并无商品规格等级之分,当前市场将前胡分为栽培和野生2个规格,但以栽培前胡为主流商品,未来前胡价格将呈现两极分化态势.结论 基于生态种植理念的栽培技术研究及客观适宜的优质优价体系的建立是前胡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香豆素类药效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及转录调控研究是提升前胡品质的重要途径,复方配伍规律的挖掘和分析以及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是前胡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胡产业化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其现代化发展与国际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前胡文献计量学产地调研市场调研可视化分析

    侵染三七的三七Y病毒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PCR同步检测技术

    柳勤海杨馨李晓静兰平秀...
    7864-7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快速、准确地同步检测侵染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2种病毒——三七Y病毒(Paniax notoginiseng virus Y,PnVY)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curl China virus,TYLCCNV)的双重PCR技术.方法 分别以单一感染PnVY或TYLCCNV及复合侵染了这2种病毒的染病三七植株为样品,CTAB法提取叶片总核酸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上已登录的PnVY和TYLCCNV这2种病毒核酸序列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通过单一PCR技术明确染病三七样品PnVY和TYLCCNV的发生情况,筛选出可用于一步法双重PCR检测PnVY和TYLCCNV的引物组合及引物浓度,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验证一步法双重PCR检测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结果 建立的一步法双重PCR检测技术能同步有效地检测三七病样中的PnVY和TYLCCNV,检测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点为核酸原液的0.01稀释倍数,特异性强.结论 所建立的一步法双重PCR检测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准确、特异地同步检测三七样品中的PnVY、TYLCCNV2种病毒.

    三七病毒检测三七Y病毒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双重PCR技术

    应用种子形态及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黄芪及混伪品种子

    李军张召雷王晓敏刘立轩...
    7871-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传统形态鉴定方法结合DNA条形码分子检测技术对黄芪及混伪品种子进行鉴定.方法 收集黄芪及混伪品种子、市售黄芪种子样品共58份,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游标卡尺进行种子外观形态特征的观察和记录,测定千粒重;提取单粒种子的基因组DNA,PCR扩增、双向测序获得ITS2及psbA-trnH序列.使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kimura二参数(kimura two-parameter,K2P)模型计算遗传距离,进行物种鉴定分析.结果 黄芪及混伪品种子在颜色、形状、长、宽、厚度及千粒重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ITS2的测序成功率为100%,黄芪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最大遗传距离;ITS2序列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将蒙古黄芪A.mongholicus var.mongholicus聚为独立一支,并将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锦鸡儿Caragana sinica、蜀葵4lthaea rosea及黄芪属其他物种分开,可进行黄芪及其混伪品种子的鉴定.基于外观形态和ITS2条形码序列鉴定发现12份市售黄芪种子中有1份为斜茎黄芪.结论 基于种子形态鉴定和ITS2条形码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准确鉴定黄芪及混伪品种子,为规范黄芪种源及种植生产,进而保障黄芪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黄芪种子蒙古黄芪扁茎黄芪斜茎黄芪紫云英外观形态ITS2DNA条形码系统发育分析

    基于RP-HPLC-DAD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品种木豆叶质量及主要成分含量测定

    符丽娜王立涛王建栋王燕秋...
    7880-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RP-HPLC-DAD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不同品种木豆Cajanus cajan叶质量特征的共有性和差异性,为木豆叶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RP-HPLC-DAD建立13个不同品种木豆叶的RP-HPLC-DAD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similarity analysis,SA),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木豆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样品中6种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木豆叶RP-HPLC-DAD指纹图谱共标定13个共有峰,13个品种木豆叶的相似度均在0.90以上,通过HCA可将这13个品种的木豆叶分为5类.PCA与HCA结果基本一致,经过PCA分析发现S8的综合得分最高,质量最好,其次是S9和S12.PLS-DA与PCA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品种木豆叶的化学成分差异主要由7、10、6、9、11号5个色谱峰引起的.S8、S9和S12的含量处于前3,与PCA分析的综合得分一致.结论 指纹图谱结合HCA、PCA和PLS-DA可以全面的评价木豆叶质量,为木豆叶的质量控制提供全面的参考.

    木豆叶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荭草苷异牡荆苷牡荆苷木犀草苷质量评价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及多成分定量的蒲公英质量评价研究

    孟然吴哲冯薇吴晨曦...
    7887-7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蒲公英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优化指纹图谱测定条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对不同产地蒲公英进行质量评价,为蒲公英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蒲公英主要有效成分的制备工艺.采用MarsODS-AQ色谱柱(250mm×4.6mm,5 μm);以甲醇-0.2%磷酸水溶液(35∶65)为流动相,等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323nm;进样量10μL;柱温30℃;检测时间为12min;对10个不同产地的30批蒲公英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对5个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蒲公英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蒲公英主要有效成分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料液比1∶55、甲醇体积分数72%、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79min,在此条件下OD值为0.93.建立了蒲公英HPLC指纹图谱,30批蒲公英的相似度在0.647~0.980,标定6个共有峰,指认出5个色谱峰.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菊苣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426%~1.856%、0.007%~0.117%、0.023%~0.101%、0.003%~0.025%、0.311%~1.412%.聚类分析将10个产地的蒲公英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和沈阳产地的质量较优,并确定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和菊苣酸可作为蒲公英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结论 确定了蒲公英主要有效成分最佳制备工艺,提取率远高于药典方法.建立的蒲公英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及化学模式识别法准确、高效、全面地评价蒲公英质量,为蒲公英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蒲公英指纹图谱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菊苣酸化学模式识别质量评价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定量的不同产地辣木叶药材及其黄酮部位质量研究

    袁静袁永兵周铭刘越...
    7897-7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辣木Mforingaoleifera叶药材和黄酮部位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定量方法,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为辣木叶药材和黄酮部位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检测并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建立15个不同批次辣木叶药材和黄酮部位(S1~S15)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指认,测定3个黄酮类成分异牡荆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含量.采用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等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15批不同产地辣木叶药材质量和黄酮部位进行评价.结果 15批不同产地辣木叶药材标定了 17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14个共有峰;辣木叶黄酮部位标定和指认出10个共有峰.15批不同产地辣木叶和黄酮部位的相似度和HCA分析聚为4类,且HCA结果与相似度评价结果基本相一致;PCA、OPLS-DA分析聚为3类.15批药材中异牡荆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的含量分别为0.06%~0.19%、0.27%~0.79%、0.08%~0.23%;黄酮部位中含量分别为0.53%~3.53%、6.49%~14.36%、2.05%~4.66%.结论 建立了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不同产地辣木叶药材和辣木叶黄酮部位的定性定量方法,为辣木叶药材和辣木叶黄酮部位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辣木叶辣木叶黄酮部位UPLC-Q-ExactiveOrbitrap-MS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异牡荆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

    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

    蒙倩张航Chayanis Sutcharitchan杨纯国...
    7905-7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为不同产地的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及其混淆品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法、常规显微鉴别法及偏振光显微鉴别法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大型图像拼接及实时景深扩展技术获取全息彩色影像数据,对麦冬的2种道地药材川麦冬、浙麦冬;山麦冬2个基原品种短葶山麦冬Liriope muscari,湖北麦冬L.spicata var.prolifera;及其他常见麦冬类药材混淆品种阔叶山麦冬L.platyphylla、金边阔叶麦冬L.platyphylla var.variegata共32批次药材进行系统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结果 性状鉴别从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外观、质地、长度/直径比例及横断面能将基本区分6种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横断面显微首次获取全息彩色影像数据,木化部位及草酸钙针晶在偏振光下具有清晰可辨的识别度,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中柱部分中柱比(中柱直径与横断面直径的比值)、石细胞层数、韧皮部束个数、木质部导管层数差异较大;粉末显微草酸钙结晶长度、石细胞璧厚度及内皮层直径具有微小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能快速鉴别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种.

    麦冬山麦冬景深扩展大图拼接偏振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中药及其单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杨斌王楠谭睿王琴...
    7915-7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骨髓内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和肝细胞,是目前组织工程、基因工程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通过归纳总结现有文献,主要从BMSCs的生物学特性、中药及其单体诱导BMSCs多向分化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中药单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