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诊断病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杂志

丁华野,周晓军

月刊

1007-8096

zdbl@263.net

010-66721843

100700

北京市东四南门仓5号

诊断病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伴肝脏多发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汪元元蔡伟翁海燕
    1180-1182,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GNE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 分析本例GNET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组织学特征,并采用FISH检测EWSR1 基因重排.结果 患者女性,46 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小肠占位,影像学提示小肠肿瘤伴肝多发转移.巨检:肿瘤主体位于小肠,直径为 4.5 cm.镜检:肿瘤组织均呈实性片状、多结节状排列,灶区可见细胞质透亮区.免疫表型:SOX10 和S-100 蛋白均弥漫强(+),部分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不表达胃肠道间质肿瘤标志物、肌源性标志物、黑色素标志物等.FISH检测存在EWSR1 基因重排.患者随访 11 个月死亡.结论 GNET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软组织肉瘤,好发于胃肠道.对该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临床工作中需要考虑到此类罕见肿瘤.

    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诊断鉴别诊断EWSR1病理特征

    不同种属来源CK(pan)抗体在透明细胞腺癌中的表达差异研究

    张普毛亮亮夏苗苗吕佳...
    1183-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比较不同种属来源CK(pan)抗体在透明细胞腺癌(CCA)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30 例透明细胞腺癌石蜡标本,采用两种不同种属来源抗体:鼠单抗(克隆号:BP6051)和兔多抗(无克隆号),分别检测其在透明细胞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鼠单抗CK(pan)在透明细胞腺癌中的阳性率为 40%(12/30),染色强度为弱至中等染色,剩余 60%(18/30)为假阴性.兔多抗CK(pan)在透明细胞腺癌中的阳性率为 100%(30/30),染色强度为强染色.结论 鼠单抗(克隆号:BP6051)在透明细胞腺癌中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假阴性率太高,推荐免疫组化染色时采用兔多抗CK(pan).

    CK(pan)透明细胞腺癌免疫组化种属假阴性

    筛状-桑葚状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樊蕊蕊高杰
    1186-1188,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筛状-桑葚状甲状腺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 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筛状-桑葚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析筛状-桑葚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大体:多个卵圆形肿物,带完整纤维膜,切面呈囊、实性,以实性为主,局部囊内呈乳头状.镜下:肿瘤细胞排列呈筛状、腔隙状、实性及乳头状,并见特征性桑葚体结构,肿瘤细胞胞浆嗜酸性,局部可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及桑葚体均表达Galectin-3 及β-catenin(核浆+),肿瘤细胞表达CK19、TTF-1、CD56、ER及PR;桑葚体特异性表达CDX-2 及CD10.结论 筛状-桑葚状甲状腺癌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甲状腺筛状-桑葚状甲状腺癌组织病理诊断依据鉴别诊断

    胸腺黏液表皮样癌1例并文献复习

    敬皓月刘学陈美婧顾伟...
    1189-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道胸腺黏液表皮样癌(TMEC)1 例,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等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1 例TMEC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对大体取材所得的肿瘤组织进行HE、IHC、特殊染色及FISH等方法处理,并进行该疾病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CT提示前上纵隔血管前间隙见一囊实性结节,较大截面约 2.6 cm×2.2 cm,镜下肿瘤由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及表皮样细胞组成.免疫表型显示CK7 及MUC5AC表达阳性.黏液细胞PSA染色阳性.基因重排结果检测到MAML2 基因断裂重排.结论 TMEC的病理分级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胸腺黏液表皮样癌病理特征临床特点临床治疗

    肾上腺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宣兰兰胡泉泉刘雅玲段书强...
    1193-1195,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上腺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MRS)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对 1例肾上腺MRS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病理检查:镜下肿瘤细胞为短梭形或椭圆形,胞质嗜酸性,呈微囊状/网状排列,位于黏液样纤维和/或玻璃样变间质中.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100 蛋白、SOX-10 和 Syn 阳性,CD34 部分性阳性,TFE3 弱阳性;CK、EMA、SMA、HMB45、CgA、GFAP、Calretinin和ALK均阴性,H3K27me3 和INI-1 未缺失.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TFE3 重排阴性.病理诊断为肾上腺MRS.术后随访 18 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MRS属罕见肿瘤,其组织学形态与多种肿瘤重叠,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对避免误诊尤为重要.尽管罕见于肾上腺,仍应将其纳入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中,以防误诊.

    神经鞘瘤微囊性/网状临床病理

    CD138/MUM-1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黄凌艳邓海龙邱晓明邱明珠...
    1196-1198,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D138/MUM-1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52例不孕症患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样本,进行 HE染色、CD138 免疫组化单染、MUM-1 免疫组化单染及CD138/MUM-1免疫组化双染检测.结果 本实验 52 例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显示,CD138/MUM-1 免疫组化双染技术相较于单染方法均有统计学差异,其切片质量评分最高,且判定浆细胞数目用时最少;此技术特别适用于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可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结论 鼓励病理医师在提升基本组织学及细胞形态学识别能力的同时,合理运用CD138/MUM-1免疫组化双染技术,以优化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

    CD138MUM-1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子宫内膜病理诊断

    外阴肌上皮瘤样肿瘤1例及文献复习

    孟庆大马建胜
    1199-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外阴肌上皮瘤样肿瘤(MELTVR)是发生于女性外阴的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肿瘤.方法 48 岁女性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侧大阴唇肿物 2 年,近 2 个月来肿物增大迅速伴轻微胀痛.组织学上呈交替出现的肿瘤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的黏液区,黏液区约占整个肿瘤区域的 30%.肿瘤细胞有 2 种形态,即上皮样形和梭形细胞.肿瘤细胞丰富区呈上皮样肿瘤细胞,两性胞质,细胞核居中,染色质丰富.黏液区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胞质红染,染色质稀疏,部分呈空泡状,可见小的核仁,肿瘤细胞疏松,呈束状或条索编织状或成片状或网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 Vimentin、SMA、P16 弥漫阳性,Desmin、CK、P40、P63、CK5、HMB45、MyoD1、Myogenin、S100、SOX10 均为阴性.SMARCBl/lNI-1 蛋白表达缺失,Ki-67 增殖指数约7%.结果 (右侧大阴唇)外阴肌上皮瘤样肿瘤.肿物完整手术切除,术后随访 6 个月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MELTVR的组织学形态学多变,存在一定变异,需与多种肿瘤相鉴别,还需要更多的报道及研究,来进一步明确.

    MELTVR,外阴SMARCB1/INI1免疫组化病理特征

    眼眶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余俊肖桂香吴钧华杨秀萍...
    1203-1205,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眼眶颗粒细胞瘤(GCT)是一种罕见肿瘤,发生于眼眶恶性GCT更是少有报道.本文通过一例病例病理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加深对其病理、临床、治疗及预后特点的认知.方法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悉病人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术前检查、手术方式等临床特点.通过病理大体检查、显微镜下阅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明确病人病理诊断.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报道进一步加深对该病治疗预后及相关鉴别诊断的认识.结果 综合临床及病理相关特征,该病例诊断为眼眶恶性颗粒细胞瘤.结论 发生于眼眶恶性GCT罕见,通过临床病理及复习相关文献,帮助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

    颗粒细胞瘤眼眶恶性病理学特征

    不同切片厚度对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HER-2低表达结果的影响评估

    杨屹司马亚慰付家驹高萍宇...
    1206-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评估不同厚度石蜡组织切片行HER-2 免疫组化(IHC)染色的结果判读一致性,明确HER-2 低表达乳腺癌样本IHC检测的最适切片厚度.方法 收集45例已明确HER-2 呈低表达状态的浸润性乳腺癌石蜡组织样本,包括35例HER-2 IHC 1+和10例HER-2 IHC 2+且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无扩增.两组样本分别以不同厚度(2 μm-6 μm)切片行HER-2 IHC检测,分析各厚度切片免疫染色的表达与观察者独立双盲判读的一致性.结果 ①各厚度切片HER-2 IHC染色均成功:2 μm切片有染色较淡、组织局部破损问题;3 μm与4μm厚度切片染色细胞结构完整,阳性定位清晰;5 μm、6 μm切片时有非特异染色与组织卷边问题.②2 μm、-6 μm厚度切片观察者判读的一致性分别为:85.9%、99.3%、100%、97.0%、89.6%.结论 2 μm、5 μm、6 μm厚度乳腺癌组织切片行IHC HER-2低表达检测,观察者镜下结果判读一致性低.3 μm、4 μm厚度乳腺癌组织切片行IHC HER-2低表达检测时,细胞结构完整,阳性定位清晰,观察者镜下结果判读一致性高,更适用于HER-2低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低表达切片厚度免疫组化乳腺癌

    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1例并文献复习

    林策戚晓甜陈锦桥陈超婵...
    1210-1212,1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M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相关基因的重排、扩增情况.方法 对 1 例甲状腺MEC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做MAML2 和TERT启动子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检组织形态学与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相似,可见黏液细胞及表皮样中间型细胞,间质内可见黏液溢出,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免疫表型:CD117(+)、CK19(+)、CK5/6(肌上皮+)、CK7(腺上皮+)、P63(肌上皮+)、S-100(+)、TTF-1(+)、TG(-),特殊染色结果显示:PAS糖原染色(+)、黏液卡红(+);TERT启动子基因未见突变,MAML2 基因重排未见突变.结论 甲状腺MEC罕见报道,组织学来源尚不清楚,大多数甲状腺MEC患者预后较好,呈惰性进程;但仍有少数预后不良的病例,常进展为间变性甲状腺癌,对于该肿瘤的诊断还需采集分子病理数据,有助于临床治疗.

    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基因TERTMAM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