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制度经济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制度经济学研究
制度经济学研究

黄少安

季刊

espdlj@yahoo.com.cn

010-88191365

100142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制度经济学研究/Journal ZHIDU JINGJIXUE YAN JIU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家庭杠杆率影响居民收入的机制和"倒U型"变化轨迹

    程章
    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近年来中国家庭杠杆率的不断攀升现象,本文关注和研究居民家庭杠杆率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本文发现杠杆率与家庭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居民杠杆率通过经营规划和金融投入两个途径影响家庭收入:一方面居民杠杆率通过提高家庭的经营规划进而促进家庭收入的提升;另一方面居民杠杆率的提高会增加家庭的金融投入,但是金融投入的增加会造成家庭收入的脆弱性与不确定性提高,进而导致家庭收入降低.异质性分析表明,高教育程度群体、东部地区及中高收入的家庭有更显著的"倒U型"关系.对居民杠杆率与收入风险之间关系的讨论发现,随着杠杆率的增加,家庭收入风险显著增加.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居民合理控制杠杆率、提升财富水平提供了参考价值.

    居民杠杆率家庭收入"倒U型"变化轨迹经营规划金融投入

    农地流转是否推动了农户的消费结构优化?——来自CFPS2018年的经验证据

    娄磊洪名勇郑丽楠
    2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2018年微观调查数据库中的15 947户农户样本数据,系统探究了农地流转对农户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农地转出对非食品性消费的系数为0.105,大于对食品性消费的系数0.052,农地转出有利于推动农户的消费结构优化.二是农地转入对食品性消费的系数为0.034,且在5%水平上显著,但是对非食品性消费的系数为-0.015,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农地转入不利于推动农户的消费结构优化.三是农地流转通过影响不同生计方式选择下的农户收入进而作用于其消费结构.四是东部省份地区农地转出户消费水平已经处在第Ⅱ阶段,中部与西部省份地区农地转出户消费水平刚迈入到第Ⅱ阶段,东部、中部与西部省份地区农地转入户消费水平均处在第Ⅰ阶段.五是粮食主产区农地转出户消费水平刚迈入到第Ⅱ阶段,非粮食主产区农地转出户消费水平已经处在第Ⅱ阶段,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农地转入户消费水平均处在第Ⅰ阶段.因此,未来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农地流转以及不同省份地区的农户采取适当的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政策,不断优化农户的消费结构.

    农地转出农地转入消费结构优化CFPS2018

    住房价格预期影响居民储蓄的理论机制与实证分析

    郭媛
    5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预期住房价格的两期模型,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考察不同类型家庭住房价格预期和储蓄的关系,发现异质性家庭储蓄与住房价格预期之间的影响因素并不相同.模型分析表明,住房价格和储蓄增长正负关系发生转变的关键是住房价格预期增长率的大小,与现有文献关于住房价格变化与储蓄关系的研究没有一致结论相符.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家庭消费决策,使储蓄率符合1990~2019年中国居民实际储蓄率,研究住房价格预期上升和下降情况下,不同类型住房价格预期家庭储蓄行为的变化.

    住房价格预期储蓄两期模型异质性家庭

    社会资本、交易成本与经济增长

    杨友才王恺王玉聪
    9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资本作为传统资本的必要补充部分,理应在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社会资本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探究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揭示了社会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不考虑技术内生且其增长率为零的条件下,长期经济增长速率主要由社会资本和实物资本两者的增长率所决定;市场交易成本与社会资本水平存在负向关系,社会资本水平越高,越能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经济体面临外部技术冲击时,均衡增长率和均衡交易成本的变化取决于社会资本水平且因社会资本水平的不同表现出较大差异;社会资本水平对交易成本的影响呈现"门槛效应".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社会资本的动态演化方程,在技术内生化的基础上分析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了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丰富并完善了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社会资本内生经济增长交易成本

    地区司法质量与企业专业化分工——来自高院院长异地交流的经验证据

    何小钢曾为华
    11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08年高院院长异地交流作为地区司法质量提升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地区司法质量提升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理.研究显示,提高地区的司法质量能显著地增强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这个结果在考虑内生性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司法质量的提升对企业专业化分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是因为它能有效降低企业所承受的外部交易成本.地区司法质量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提升效应在内部管控成本较低的小企业,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和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司法质量提升还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成长性.

    地区司法质量专业化分工高院院长异地交流

    合规监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制度溢出效应——基于国资合规监管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唐大鹏王钰杰刘翌晨官歆翎...
    14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企的背景下,合规监管政策体系的制度效应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构建准自然实验,从制度溢出视角实证考察了合规监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合规监管具有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制度溢出效应.机制分析显示,合规监管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抑制风险承担;内外部制度环境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合规监管主要降低了企业异常风险承担水平.本文不仅揭示了合规监管政策传导至企业的机制路径,也为合规管理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融合建设的政策效果提供了初步经验证据,结论对于完善合规监管政策体系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合规监管风险承担制度溢出

    制度型开放会缩小企业间工资差距吗?——基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准实验

    王典姜凯
    176-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现国内制度创新的制度型开放战略,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进一步安全有序融合,同时也会对国内收入分配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抓手,本文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视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制度型开放对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度型开放显著降低了企业间工资差距;机制检验表明,通过构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标国际准则,倒逼国内制度优化,其引致的市场竞争效应和缓解企业间融资约束不平等程度是带来企业间工资差距降低的渠道;扩展分析发现,构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降低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同时,并没有显著增加企业内工资差距,即企业内低工资群体不是企业间工资趋同的主要承担者,这暗示了制度型开放的共同富裕特征.本研究对理解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共同富裕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制度型开放营商环境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间工资差距

    民间借贷利率规制放宽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经验证据

    周洲薛海彤袁江江
    204-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11~2019年沪深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信号理论的拓展性运用,以"借贷规定"正式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了以"借贷规定"正式实施为标志的民间借贷利率规制放宽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表明,民间借贷利率规制放宽能够显著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而这种缓解主要是由激励中小企业提高治理水平和扩大中小企业金融可得性而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民间借贷利率规制放宽对处于成长期、行业竞争激烈、位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和司法透明度较高地区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和推动民间借贷协同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民间借贷利率规制融资约束信号理论

    冲突的博弈战略、行为与冲突治理——冲突经济学研究综述

    姜树广张正平
    23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冲突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对"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围绕冲突经济学研究的重点话题,对冲突博弈的理论、冲突发生的前因与后果、冲突中的行为,以及冲突的预防和化解等核心问题的前沿研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评价.大量研究表明,冲突本质上为负和博弈,并且现实世界中经济、政治、种族、文化与宗教等多种因素均可能诱发和加剧冲突,造成严重后果.接触、交流、塑造共享的价值观是化解冲突的重要方向.理解群体间冲突与合作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探索冲突化解和合作促进机制仍是冲突经济学研究面临的核心问题.

    冲突经济学冲突行为冲突化解

    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新发展——第六届中国制度经济学论坛(2023年度)会议综述

    李增刚
    260-275页